標籤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胡適故居 (二) : 南港故居

胡適故居 (二) : 南港故居

2016年1月,曾有「安徽文人墨客之旅」,造訪胡先生度過童年、少年時期的安徽績溪故居,記有「胡適安徽績溪故居」一文: (https://lihjchen1004.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_28.html)。最近趁到「中研院」開會之便,再訪其「南港故居」,補照了一些照片,以供本文之用。

一、「胡適紀念館」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引領風騷

燭照未來

開啟學術典範

胡適先生於生命中最後幾年,是在位於南港的中央研究院度過。1957年,胡適當選「中央研究院」院長,同年返台定居。1962年2月24日,胡適於臺北參與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中,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政府將胡適於中央研究院的宿舍改建為「胡適紀念館」。於1962年12月10日設立。「胡適紀念館」也時常推廣許多的相關活動,例如舉辦巡迴展覽或是胡適先生文章的介紹等等,服務人員也能隨時為遊客介紹胡適,「胡適紀念館」已成為一個完善的場地,讓民眾能更清楚的瞭解胡適。

「胡適紀念館」現由故居 (1958.11.5-1962.2.24)、陳列室和墓園三部分組成。坐落「中研院」內的故居,一層平房,白牆藍窗,室內陳設保持胡適在世時的原貌。與故居相鄰的陳列室,係1964年其美國友人史帶 (C.V. Starr) 先生捐建。

「陳列室」分成常設展和專題展兩個展室,常設展共展出「胡適的情感世界」、「學術文化成就」、「胡適與近代中國」、「晚年歲月與台灣」四部分,以文字和圖片敘述胡適生平和影響,也陳列出部分胡適生前使用物品、文稿、信劄等。

初入「陳列室」,即見巨幅胡適執筆作書照片,面帶慈祥笑容但不掩疲態。門左側柱上為周質平先生所述胡適的精神為﹕「自由與理性」,下為「胡適年表」。

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胡適的精神為﹕「自由與理性」

「胡適的情感世界」包括「譜系表」、學文字發音的「反切直圖」、「我的母親-身教與言教」、「婚姻與親情」、「終身的友誼」等。

窗上青藤影,隨風舞娟媚

「學術文化成就」包括「但開風氣不為師」、「考取庚款留美」、「留美生涯」、「新文化運動」,子項有「文學革命」、「史學革命與新典範的建立」、「中國文藝復興運動」以及「博士學位」等。

但開風氣不為師

「胡適與近代中國」包括「不畏浮雲遮望眼」、「師友關係」、「創辦刊物」、「從文化到政治」,子項有「書生論政」、「在動亂中堅持民主」以及「學者大使」等。

在動亂中堅持民主

「晚年歲月與台灣」包括「寓居美國」、「為『自由中國』爭自由」、「『雷震』案的無奈」、「中央研究院院長」,子項有「重視新院士選舉」、「協助各所發展」、「助學與睦鄰」以及「夢想延續」,子項有「支援學術研究」、「建立學術發展體制」、最後則是「身後哀榮」、「胡適紀念館」等。

一九六一年,雷震在監獄中度過六十五歲,胡適抄錄宋楊萬裡的詩祝賀他的生日,詩文說「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牆面上有胡適所寫這首詩的複製品,字體就像他這個人,一筆不苟,傲然挺立。

為『自由中國』爭自由

夢想延續

建立學術發展體制

身後哀榮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樂觀中帶有幾許落寞

二、故居
胡適在南港故居是由蔣中正總統拿出自己《蘇俄在中國》的英文版稅,配合政府預算作建築費;胡適1958.4.10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58.11.5遷入新建平式小洋房,占地約165平米。有客廳、書房、兩間臥室等。故居入口有個六坪大的前廊,當客廳坐滿時,後來的客人就在前廊向裏面眺望,前廊原本沒有門和窗,增建以後,多了間接待室。

增建以後,多了間接待室 (「胡適紀念館」授權使用)

書房書櫃中整齊排列箇中書籍,據說胡適不喜歡待在書房,因為設計成格狀的外牆,雖然迎入光線,但有如坐監牢,他寧可在餐桌看書寫字。

據說胡適不喜歡待在書房 (「胡適紀念館」授權使用)

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由博涉融合新知

由實驗探求真理

其行誼足式人群

三、胡適墓園
另外,將位於研究院附近的個人私地辟建為胡適公園,作為胡適的墓地。墓園位於與研究院一條馬路相隔的青山坡上,與故居遙遙相望。現為胡適公園一部分。原先僅是胡適先生與妻子江冬秀女士合葬的墓園。後來,與「中央研究院」內的胡適紀念館一併,由臺北市政府辟為公園。於1973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園內面積達16000平方米。胡適墓旁有胡適長子胡祖望為幼弟胡思杜所立之紀念碑,胡祖望2005年身故後,也從其遺命歸葬於此。

胡適墓園路旁有「胡適公園」標誌,由拱門進入園內後,會看到不遠處的一座小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噴泉,還有鬱鬱蔥蔥的樹木,胡適先生的墓地就葬在小山上。沿著邊上小路上山,沿途風景清幽、草木扶疏,未幾便可看到由藝術大師楊英風所雕塑的胡適銅像,就矗立在墓區左側的平台上。胡適墓碑上書「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暨德配江冬秀夫人墓」。胡適墓誌銘由胡適故舊、知名學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壯為先生書寫,其內容為: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墓碑後面有蔣介石頒「智德兼隆」四個大字,闡明了胡適先生的人品。

智德兼隆

五四新文化運動啟蒙者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民主、科學倡導者

墓誌銘由毛子水撰文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墓左前方有「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中基會」) 紀念碑,銘文為: 「胡適先生,在擔任中基會董事 (一九二七-一九六二) 三十五個漫長的年頭裡,不斷地給人們一種興奮與鼓勵。他領導的活動,向追求人類的光明路上走著。」顯示胡先生與「中基會」深厚關係以及部分宏大貢獻。

他領導的活動,向追求人類的光明路上走著

離主墓區右方不遠處的坡地上另有董作賓墓、董同龢墓、徐高阮墓,合為「學人墓園」, 以及一座吳大猷先生紀念碑。在山下廣場,有胡先生「箴言牆」,箴言有: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都膾炙人口。另兩則: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明月照我床,臥看不肯睡﹔窗上青藤影,隨風舞娟媚
只能算是情詩,但也廣為人知。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