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980年1月2日 星期三

「台灣區電子顯微鏡使用情況報告」前言

「台灣區電子顯微鏡使用情況報告」前言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鑒於電子顯微鏡在科技研究發展上日趨重要,於民國六十八年三月十七日成立電子顯微鏡委員會,以推動國內電子顯微鏡研究與應用為主要任務。並將瞭解目前國內電子顯微鏡使用情況列為起步工作之一。經發出物理及生物科學方面問卷,陸續獲得二十九個單位,三十九部電子顯微鏡之資料,約佔國內現有此項儀器四分之三之數。現整理輯印,以供國內電子顯微鏡使用人士參考,尤盼能由瞭解而促進交流,增進使用效率。
  根據問卷及向儀器代理廠商訪詢結果,目前國內各公私學校機關已裝有各式電子顯微鏡五十餘部,而且此數目有快速增加之勢。近年來主管推動國家科技發展大計的國科會,常有人以國內電子顯微鏡數目太多為例而備加責難。然而目前國內所有此類儀器僅及日本現有總數八十分之一,比例上型號亦較陳舊,數目及投資均不為多,自電子顯微鏡能顯微放大,作晶體結構,微細組織及化學成份分析等廣泛用途而言,幾乎所有單位都可找出適當理由申購,問題主要在使用效率上。無可諱言的,多年來,我們使用電子顯微鏡的成效不彰,目前仍常有不用及誤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為:
(一)                 受過適當訓練的研究及維護人員嚴重缺乏。
(二)                 製造廠商及其代理商售後服務不理想。
(三)                 一般研究環境不能配合;如研究人員不能專心工作,技術較精熟的技術員不得安其位。各位雖籌措鉅款購買昂貴儀器,但缺少常年維護預算等。
  其他尚有許多相關問題,主要癥結仍在人才短缺。延攬及訓練人才,乃為當務之急。我們呼龥現有儀器單位,在人才缺乏的情況下,與現有適當人才之有關學校、機關,以合作研究方式,匡正誤用及不用的現象,並積極延攬人才及給予現有人員適當訓練的機會。今後各單位在申購電子顯微鏡時,亦必順把握“先有人才,後買儀器”之原則,否則徒增數目,“暴殄天物”。一部老舊的電子顯微鏡有專人妥加利用要比空放著的最新式儀器有力的多。
  在儀器保養及維護上,目前國內電子顯微鏡廠牌百分之八十以上屬日本電子及日立兩家。而此兩家廠商在歐美所以具有高度競爭性,主要是能在售後提供一流服務。但在省內服務的情況,則恐離“差強人意”尚有一段距離。以台、日毗鄰及此兩家在台所售出的儀器數目,每三、四個月派服務工程師來台廵廻服務一、二週,實不為過。另外各廠商在台總代理,在省內儀器型號紛雜情況下,專門負責修護服務人員的陣容,協助客戶迅速補充損換零件,採購消耗品等,均亟待加強。我們希望代理商能與有關單位積極合作,早日促成“契約維護”制度之建立。即由客戶與廠商簽約,仿歐、美、日現行制度,在簽約有效期間,以儀器售價一定百分數之價格,除定期(如每六個月)保養外,並負責檢修故障,人工、零件不另收費。如此使用單位可在一定預算範圍,確保儀器正常運作。廠家們亦因儀器保養維護得法,反而減少檢修次數,並能賺取合理利潤,造成良性循環
  在使用單位方面,為發揮儀器效力,合理的常年維護預算必不可缺。至於研究及技術人員的研究環境以及待遇、職等,升遷機會等,主管人員在職限範圍內有責任儘量改善。我們更深盼政府在積極發展科技政策下,能早日大刀濶斧突破人事瓶頸。不僅能延攬人才,而且要使人才安其位,才能真正發揮力量。
  材料科學學會電子顯微鏡委員會成立之初,即以推動成立中華民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主要任務。近年來國內在學術研討方面活動漸趨頻繁,尤其電子顯微鏡為物理及生物科學通用利器,在科際統合聲中,正為互通聲氣的大好場合。學會之成立,似有水到渠成之勢。然而環顧今日國內許多學會徒具形式,“外行領導內行”,反而阻礙應有的進步,則不免令人擔憂一個新學會的成立,是否會分散各學會原已嫌薄弱的人力、物力而又未能發揮學會的正常功用。這些都是值得熱心的從業人士好好商榷的。
  本報告承蒙各單位人員費心填寫問卷,供給資料。台灣大學林良平教授,三光、永康、百通、益弘、洽泰各公司負責人校正國內電子顯微鏡裝設情況一覽表,清華大學講師吳才偉君協助編排及校對,一併在此致謝。

[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電子顯微鏡委員會「台灣區電子顯微鏡使用情況報告pp.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