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浪漫古城德國之旅記遊 (一) : 行程特色與一般印象

浪漫古城德國之旅記遊 (一) : 行程特色與一般印象

今年暑假,「清華材料旅遊團」商議到「德國」旅遊,呼朋引伴之下,迅速成團,日期為7/11-7/23,名為「浪漫古城德國之旅十三天」,雖稱十三日遊,扣除往返「德國」飛航旅途,實際約十一天,夜宿十晚。


法蘭克福威斯教堂 (取自 Gogle Map)

威斯教堂「柏林 (取自 Gogle Map)

「柏林 法蘭克福(取自 Gogle Map)

扣除多次過境不算,上次到「德國」,遠在1982年。時令也是在暑假中,主要是到漢堡參加「國際電子顯微鏡學會議」,由於是首次到歐洲,又順便到「英國」與「瑞士」觀光一番,基本上是「走馬看花」,雖帶了相機,攝取了一些照片,但少存留,所以記憶相當模糊﹔之後到西歐開會,可能不下十次,英、法、義各有幾次,「丹麥」一次,獨缺「德國」,可能與「德國」學界在我的專業領域較不活躍有關。

旅遊之際,總不免感慨良多,回到台灣後,與一位現為同事的前學生談及「德國」之旅,盛讚是一趟「豐富知性之旅」,他笑說﹕「這與你那一次的旅遊經驗不同?」思之亦然。事實上,喜歡旅遊之人,如果事先對旅遊目的地有所選擇,結伴而行的皆為親朋好友,對行程安排、食宿交通得以充分表達意見並受到尊重,也許正如某位長期旅伴喜歡說的「值回票價」,是必然的經驗。

團體旅遊,限於時間與行程,所見所聞,如浮光掠影﹔要發抒感想,只能就觀察所及與以往綜合知識,作一整理,避免以偏蓋全,則是需多加省察之處。

此次旅程安排,可謂繞了德國一圈,至少對主要城市在德國東、西、南、北,三大河流域分布,得有相當概念,多了一分了解,同時加上秀麗的山川田野風光,配合別具特色建築,精美的房舍,目不暇給,造訪影響世界歷史的發生地,名人故居,史地人文,豐富多姿﹔到德國之前,對其歷史、地理粗略概念是﹕

一、形成﹕先後經神聖羅馬帝國 (962年)、德意志邦聯 (1815年)、德意志帝國 (1871年)、威瑪共和國 (1919年)、納粹德國 (1933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49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1958年) 以迄兩德統一 (1990年年),在神聖羅馬帝國與德意志邦聯時期,主要是城邦制,多所變動,兩次世界大戰 (1914-1918 m31939-1945) 前後,疆域變化尤大。

二、地理﹕德國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南北距離為876公里,東西相距640公里,人口2019年估計為8200萬人(世界第19名),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7人(第58名),地勢總體南高北低,其最高點為楚格峰(阿爾卑斯山),海拔2,962公尺﹔三大河流域,萊茵河、易北河與多瑙河分別流經德國東、西與南部,萊茵河有超過1000公里的河道位於德國境內,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此次旅遊以萊茵河為重點,包括行船遊河、近觀萊茵瀑布、渡波登湖等,易北河則經德勒斯登,至漢堡附近注入北海,多瑙河則與斯圖加特、慕尼黑、紐倫堡各有數十至一百公里距離。

行程特色與一般印象包括﹕
一、遍歷九大城,以人口而言,包括排名前二十名的柏林(1)、漢堡(2)、慕尼黑(3)、法蘭克福(5)、斯圖加特(6)、萊比錫(10)、布萊梅(11)、德勒斯登(12)、紐倫堡(14)等九個都市,其中柏林人口約四百萬,漢堡與慕尼黑在150-200萬間,其餘在50-75萬間,各具特色。

[註] 錄自維基百科
城市 邦名 人口
1 柏林 柏林 3,710,156
2 漢堡 漢堡 1,787,408
3 慕尼黑 巴伐利亞 1,450,381
5 法蘭克福 黑森 732,688
6 斯圖加特 巴登-符騰堡 623,738
10 萊比錫 薩克森 557,464
11 布萊梅 不來梅 560,472
12 德勒斯登 薩克森 543,825
14 紐倫堡 巴伐利亞 509,975

二、城堡多不勝數,德國許多地名都以堡為名,光是萊茵河約一小時遊船,即經過好幾個城堡,行程中包括海德堡 (Heidelberg)、新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寧芬堡 (Schloss Nymphenburg)、羅騰堡 (Rothenburg ob der Tauber)、紐倫堡 (Nuremberg)、施威林水上城堡 (Schweriner Schloss) 、漢堡 (Hamburg),由於音譯中文之故,burg 與berg均翻譯為堡,但burg 與berg分別意為堡與山﹔另外德文Schloss 為宮之意,隨主人身分,可為皇宮、侯爵宮等,通常不具防禦功能。

[註] burg 與berg造字源於bergen (安全的位置),人造堡壘和像山一樣的自然地勢都有助於防禦攻擊。某一地方如果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山和/或那座山上有名的實體可能被命名為xx-berg,如果這個地方因其建堡防禦而聞名,則可能被命名為xx-burg。

三、德國各地稍具規模都市都有「市政廳」。多有市政廣場,不僅為市政中心,由於本身與周邊建築各擅勝場,廣場立有紀念碑、名人雕像或建有噴水池,間有街頭藝人表演,往往成為城市地標與觀光勝地。





四、建築風格多元化,除常見哥德式建築,有文藝復興式、木骨架(Fachwerk)、巴洛克、洛可可式、現代建築等,難得的是市區房屋,多有規劃,色彩調和,許多房間陽台,植有各種鮮花,美不勝收。



五、社會整體而言,井然有序,即使在原東德區域,普遍呈現富庶氣象﹔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據估計,2019年德國GDP(PPP)人均為48,189美元(世界第18名),GDP(國際匯率)人均為42,326美元(第18名),道路清潔整齊,汽車禮讓行人,行車幾乎不按喇叭。

六、在人文藝術方面,德國在文學、哲學、音樂等方面均有輝煌成就,其文學家及哲學家對西方文化思想貢獻巨大,德國在歷史上也被稱作 「詩人與思想家之國」(德文﹕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此行有機會參觀「歌德故居,造訪「華格納歌劇院」、「侯爵歌劇院」、「巴哈」長期任職的教堂、「易北愛樂廳」、「海德堡」哲學家小徑等,印象深刻。

七、在政治歷史方面,造訪Ludwig II建的「新天鵝堡 」(德文﹕Schloss Neuschwanstein)、Frederick 大帝之夏宮、萊比錫德法戰爭紀念碑」、「柏林布蘭登堡門」、「柏林勝利紀念碑」、「柏林議會、「柏林猶太受難紀念碑」、納粹黨成立場所、納粹黨年會地點等,加深對其背後歷史、政治及相關人物的理解。

八、在大學方面,路經「柏林洪堡大學」、「海德堡大學」、「萊比錫大學」,「洪堡大學」由洪堡首倡大學除傳授知識外,也應從事創造知識的研究,為現代完整大學之先驅﹔「海德堡大學」於1386年成立,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是社會學巨擘「韋伯」 (Max Weber) 之母校﹔文學家「歌德 」(Goethe) 與幽默大師「林語堂」曾就讀「萊比錫大學」

九、在科技與產業方面,參觀賓士車廠博物館、寶馬車廠展售中心,賓士、寶馬車廠各有百年以上歷史,是現今高級房車的代稱,也顯示德國機械工業的先進﹔同時德國化工、化學、光學、電機產業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代表性企業有西門子 (Siemens)、巴斯夫 (BASF) 等,這反映德國自十九世紀以來累積的科技成就。

在二十世紀初年,德國科學堪稱領先全球,美國則仍瞠乎其後,學者往往須經歐陸,尤其是德國,學界洗禮,才得登入堂奧;以二十世紀初年發展的兩大科學突破,「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而言,包括愛因斯坦 (Einstein)、普朗克 (Planck)、海森堡 (Heisenberg) 及玻恩 (Bonn) 等德國科學家都扮演了主要角色;轉捩點是發生在納粹黨崛起之時,排斥迫害猶太裔與不認同納粹科學家,導致其出亡或甚至自殺﹔ 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後,美國又乘機延攬大批優秀德國科學家,如航空航天工程家馮·布勞恩 (von Braun) 開發第一枚太空火箭,而後協助美國開發土星5號運載火箭,使阿波羅計劃 (Apollo project)得以實現。二次大戰後至今德國科技已明顯落後美國,一個很明顯的指標是現今科學論文以德文發表的已無足輕重,世界各地科技相關科系紛紛放棄以德語為第二外國語。

十、積極發展綠能,沿途舉目可見風力發電機以及太陽能板,尤其風力發電機密度很高,據報導,2018年全年,再生能源已占德國全年總發電量 40%,風力發電占總發電量20%,為燃煤以外的第二大發電能源,太陽能發電則占約8.5%,而核電約13.4% 。 據Global Energy Council 統計,2015年德國風電裝置量達45GW,僅次於中國 (145 GW)與美國 (75 GW),居世界第三。2017年德國風電裝置量達52 GW,太陽能發電裝置量為42 GW。綜合而言,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容量的53%,而煤電裝機占25%。


十一、德國以其多元的旅遊線路聞名,包括浪漫之路、葡萄酒之路、城堡之路、大道之路、德國木骨架之路等,未來似可規劃第二次德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