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吾誰與歸--追思劉炯朗校長 (二)

吾誰與歸--追思劉炯朗校長 ()

2009年清華展開第五屆校長遴選」。當時我正借調到國科會擔任副主委。一日劉校長專程到國科會來看我,要旨是他以遴選委員身分,敦促我「出馬」,我也直言,基於對清華的使命感,願意勉力一試;很有緣的是我得以順利於次年二月出任校長。

旺宏館啟用典禮

在擔任清華校長四年期間,從他來參加就職典禮起,處處都能感受到劉校長的善意與關懷,凡有所求,無不全力以赴,由於他的人脈廣闊,又備受敬重,所以能協助清華獲得許多外部資源;在我任內,只要有劉校長出席的各種捐贈、啟用、落成典禮,都可以說他的功勞最大;他除持續擔任清華的校務諮詢委員外,也常參加清華的重要活動,所以在校園經常可看到他的身影;劉校長致詞是一絕,充分展示睿智而不失詼諧;頗為膾炙人口的是,當北京清華陳吉寧校長初任來訪時,劉校長致詞說「清華現在有雙陳之治,以前新竹清華有雙徐父子之治,也有雙劉之治,上流是劉兆玄校長」,大家等他下一句時,他才緩緩說出: 「下一位就是劉炯朗」,至今仍是校園傳誦的佳話。

雙陳之治與雙劉之治

事實上在我就任校長以前,劉校長即曾安排我與幾位資深熱心校友在台北餐敘,談及清華當前所需,其中包括清華體育設施只足以因應六千學生需求,而當年清華已成長到有一萬兩千學生,所以興建一個新的綜合體育館為迫切所需;由於瞭解向教育部申請等同「緣木求魚」,向外募款是唯一辦法;有校友建議號召一萬名校友各捐贈一萬元,共一億元來協建,後來想到也許請一百位校友各捐贈一百萬元,較為可行,這也讓我得以在就職典禮時,登高一呼,成立「百人會」,作為協建的組織,獲得空前成功,募得超過一億七千萬元,足供全額負擔體育館的興建;美奐美崙的「校友體育館」得以於2012年10月正式啟用,師生同仁額手稱便。「百人會」後來轉型為清華永續經營單位,歷年來對清華校務推動發揮了很大的助力,如果源,劉校長是「始作俑者」。

劉校長喜歡美酒美食,並慷慨與人分享;一次我要到巴黎開會,他特別介紹幾家米其林級的的飯店同時有好幾次慫恿一位品酒行家朋友與我等結伴同到澳門享用美食,由他作東而請該朋友備酒,遺憾的是始終未能成行,而預定的美酒美食主人皆已作古。在新竹的朋友很多都有劉校長盛情邀請的空白支票,好幾次他都跟我說:「你幫我找一桌新竹的朋友,由我作東」九月底曾蒙他邀宴,因我與他同在一家上市公司擔任董事,董事長幾乎每月都盛宴相待,一起飲宴機會很多,而當天正好另有他事,未能應邀,竟成憾事。另外劉校長令人艷羨的是每年與「台北四大金釵」定期餐敘佳話。 

預定的美酒美食主人 (胡定華董事長與劉炯朗校長)

劉校長也喜歡美服,剪裁合身,並搭配得宜。他以穿得年輕著稱,也以擁有滿櫃新衣為樂;據他開玩笑說,他每天散步兩、三次,也常是借機逛時裝店的藉口;一次有人問他原因,他答以讀書人的書房,常藏有各種書籍,並非每本都天天看,擁有自己喜愛的新衣,「賞心悅目」,情境是一樣的,令人叫絕。我有幾次向他請教到何處置裝,因而有與他一起逛時裝店之約,始終未能兌現,也成了憾事一樁。另外一件讓人婉惜唏噓的事是,我與他同有機緣獲贈一支 Iphone 12,在他建議下,獲得改贈約等值的法國 Moncler 羽絨衣,只是十月底到貨時。他已無緣著裝一顯帥氣。

中技社AI研討會

我於2014年卸任校長後雖與劉校長聯繫不斷,在校外多是於中研院與各種評獎會議場合,幸運的是近三年有各種機緣與他更常有機會見面;一是我從2017年起,協助「中技社」辦理四次與AI相關的研討會,聲望崇隆與學養俱優的劉校長自然是主持人與主講人的最佳人選,而他也都爽快的答應「共襄盛舉」頭兩次是擔任主持人,第三次則是擔任主講人,以「科技與人文的平衡,AI往哪邊站?」作約五十分鐘壓軸演講,風靡全場。今年1016日舉辦的第四場「AI倫理治理與醫療防疫」研討會,原先已排定由劉校長擔任早晨「AI倫理與治理」圓桌論壇主持人,不料107日接到他一封簡訊,告知因「昨天體檢,有點小狀況,可能下周住院治療(詳情會安排後奉告)。 但10/16 會議應不會參加。請另覓高人,歉甚。」只有另外邀請主持人。

另一則是我與他自2018年同擔任一家上市公司董事,平均一個月會有一次一起或開會或餐敘,見面相對密集,劉校長遽去,每月聚會時但覺物故人非,特別令人傷感。

聯華電子第十四屆董事合影

今年五月我出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UST) 系統校長,而 UST 正是劉校長在清華校長任內倡議由清華、交通、陽明、中央大學四校共組 UST,促進四校資源共享、師生交流,而於2003年成立的。他在得知我將出任系統校長時,很是高興,每在公眾場合提起,也因而觸動一位開餐廳的共同友人設宴慶祝。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是由劉校長首先倡議成立

有人問劉校長希望做甚麼樣的人,他說: 「做一個快樂的人」,並解釋: 「就是把事情做好的人」,讓人想起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劉校長是智者更是仁者,「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回首我與劉校長相交約二十二年,始自他擔任校長,而我是「校長遴選委員」,十二年後主客易位,由我出任校長,而他是「校長遴選委員」,再十年是由我出任源於他倡議成立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校長,緣分非淺。正如他在新竹IC之音廣播電台的節目今年稍早轉型而改名為「落花水面皆文章」,取自宋代文人翁森〈四時讀書樂〉「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句,劉校長一生精彩,堪稱「錦繡文章」知交滿天下,得以與其一起「含英咀華」,是極為珍貴的人生際遇。「昔人已乘黃鶴去,白雲千載空悠悠」;如有來生,再一起做朋友。

清大出版《父子雙傑清華傳承》新書

我在擔任清華校長時,曾推動由「清華出版社」出版《院士傳記系列》叢書,鎖定與力促與清華淵源深厚院士,同意以口述歷史或回憶錄方式為其立傳,幸得多位院士支持,已先後完成包括徐賢修與徐遐生兩位校長傳記《父子雙傑清華傳承:徐賢修與徐遐生兩位校長的故事》等五本傳記。可惜始終未能說服劉校長同意作傳,因此他攀越學術高峰,背後不凡學習歷程、治學經驗以及精彩人生,可能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或會流失,令人深感婉惜。試想如能由劉校長本人有所傳述,將如何更精彩,更可激勵嘉惠莘莘學子,為後進學習與效法? 只有慨嘆: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可窺見劉校長的博學與睿智的一角

又劉校長於2016年出版著作《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簡介中有言:「關於人生,關於人際,關於生涯,關於生死……你做好準備了嗎?關於社會責任,關於人我分際,關於金錢,關於企業……你真的瞭解了嗎?」,「中研院院士劉炯朗以精闢的分析、可親的語言,爬梳古今中外各種攸關生命、道德和社會的重大議題,從西方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亞當史密斯、摩爾、康德到中國孔孟、楊朱、墨子等,檢視個人和企業在當代社會中遭遇的種種問題。讓身為現代公民的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立身行事的答案。」可窺見劉校長的博學與睿智的一角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現代傳奇--追思劉炯朗校長 (一)

現代傳奇--追思劉炯朗校長 ()

2018年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獎銀籤獎著作

如果你有一個朋友博學多才幽默風趣豪爽大方、親切體貼、身段優雅、廣受敬重,總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那你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許多劉炯朗校長的舊識,都能共享他為人處事的特色,同是一群非常幸運的人。與劉校長做朋友,如沐春風,他知交滿天下遺澤廣被,堪稱現代傳奇。

劉炯朗校長遽然離我們而去,令人錯愕、悲傷、不捨。

第一次見到劉校長,是在1997第二屆清華大學校長遴選會上,當時他是候選人之一,端坐在台前,一頭的銀髮、高挺的鼻樑、白皙的皮膚,重而不威初看之下,宛如正港美國人,直到他以流利但帶廣東腔的國語應答時,才確認是國人無誤。

那次的遴選會劉炯朗教授給遴選委員們留下非常正面的印象,會後以全票通過送教育部為決選候選人;到次年二月,劉教授正式接任清華大學校長,從此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劉校長。

劉校長原來與清華的淵源不深但他親和篤實的作風很快就贏得清華人的認同。他治校四年,我兩年半擔任工學院院長,於公於私,有許多接觸的機會,尤其是工學院舉辦的活動,他都儘可能參加,因而有難得的學習經驗。

清華工學院頒獎典禮

劉校長主持會議有效率但不失輕鬆,私下則以善講笑話著稱。據說每聽到好笑話,總會抽空用心筆記,以致用之不竭。而他雖然才高八斗,對公開演講都會悉心準備,並常將其演講簡報資料,提供同儕參考,毫不藏私。這與他自校長任內退休後,每週主持長約半小時的電台節目十幾年,每次都先寫好約三千字的逐字稿,其嚴謹態度是一脈相承。

劉校長是清華第二任非官派校長,在1990 年代中期以前,校長由教育部指派,而當時台灣尚未「廣設大學」,政府財政情況也較佳,校長沒有募款壓力,但「民選」校長以後,募款能力變成一項重要指標,而處於轉型期的劉校長則表現亮眼舉其大者,首先得到他的摯友台達電鄭崇華董事長捐贈時價一億元股票設立「孫運璿講座」,再於成立「科管院」時獲得台積電捐助協建「台積館」,同時由旺宏電子捐助協建十二年後才落成的「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開風氣之先,為當時台灣高教界所艷羨。另外在聯繫校友方面,他曾趁校慶時,圍繞大草坪舉辦「千人宴」;任內並首先展開校傑出校友選拔;在兩岸清華交流方面,他曾率團赴北京參加「清華九十年校慶大會」,簽訂多項協議,並多方加強合作。

與劉校長相處,是很愉快的經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他在飲宴時總是談笑風生,從不託言酒量不好,總能優雅應對;

他曾與材料系一群教授共赴卡拉OK專門店盡情高歌,很明顯樂在其中;

一次梅竹賽前參加學生造勢活動,站在卡車上遊街,回來後告訴我說,在卡車上居高臨下,不由心生畏懼,但為了學生只有硬著頭皮走完全程;

另外他代一位校友以前校長「沈君山」之名徵求對句,當時我試對了一下,被列優勝,獲贈該校友著作一本,當我向劉校長致謝時,他說是將對句作者姓名掩蓋後送校友評比,所以並非他有所偏私,成為至今真相未明公案;

另一次在校長室看到一隻別人剛送他的精美花瓶,讚賞了幾句,不料他不久就送來相贈,讓人盛情難卻;

劉校長以擅作鑲嵌姓名對聯出名,因此求得一聯,並蒙劉校長裝裱完成請人送來。聯曰: 「風雨力行真駿驥,桃李俊秀皆惠連」,下取李白: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句,比喻眾多弟子才華洋溢,我將該聯高掛於研究室中,每有畢業學生來訪,皆示以勉勵,頗有激勵效果;

有一次我以前的博士生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巧遇正在散步中的他,兩人原素昧平生,攀談之下,劉校長就爽快地邀請他一起用餐,讓這位現已卓然有成的學生至今感念不已。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劉校長退休後,不再住學校宿舍,當時台北房價還未飛漲,所以他能以「合理價」在精華區電梯大廈購得一戶精品。由於他的學術地位以及與港澳的淵源,先到香港的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有一、兩年的時間穿梭於港、澳、台,其後則主要定居台灣,期間除持續擔任「清華榮譽講座教授」外,也常回校參加各種活動。

在澳門大學與伊利諾大學前校長 Phyllis Wise 合影

前面提過劉校長主持的電台節目,是他從200510月開始,在新竹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主持「我愛談天你愛笑」知性廣播節目,每週半小時,天南地北,廣泛多元,但以科技、教育、文學為主,除本身學養豐厚外,更發揮資訊長才,廣徵博引,得以深入淺出,興味盎然,廣為知識大眾歡迎。同時並將講稿集結成書,出版多本科普、散文作品,其中《一次看懂自然科學》更獲中國時報「2010開捲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獎」與第35屆金鼎獎,《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獲得2018年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獎銀籤獎。由於我是他的忠實聽眾,他的講題也往往成為我們見面時的話題。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中西文化的衝突 (六): 禮義和技藝: 中國的反科學

中西文化的衝突 (): 禮義和技藝: 中國的反科學



科技和奇技淫巧

中國人重禮義而輕技藝,技藝不只指技術也包含西方人的科學意思在內。輕技藝影響科技發展。

古代中國上層人物不但輕技藝,甚至採取打擊的態度。

尚書: 商王郊社不修宗廟不修,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禮記: 作滛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

古文獻中提到奇技淫巧地方很多都是被貶斥的大大影響中國科技的發展

漢字的「幾」字,在二字形代表細小,下戍代表警惕。有細微、危殆之義。

《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其實科學研究就是要從細微地方下工夫。這是中國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之一。漢代的石刻藝術很少有細微的刻劃人稱「漢八刀」而西方的雕刻是細緻入微的科學研究更需如此。

清朝的戴梓發明了「連珠銃」,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其實就是機關槍,但當時的統治者認為是「奇技淫巧」而拋棄了,發明者戴梓後因他事也被判刑流放「盛京」 (今瀋陽)

二、人心和技藝

1940年的鴉片戰爭前後,中國人目睹西方的「船堅炮利」以及其他方面的科技優勢,認識到自己不重科技的後果,許多重臣力倡「洋務運動」,「師夷之技以制夷」,但守舊派人士,以維護傳統之名,堅決反對「師夷」,反對製造洋槍洋砲,反對一切西學。

他們認為科甲正途人員皆「讀孔孟之書,舉堯舜之道,明體達用」,怎可「習為技巧,專明製造輪船、洋槍之禮?」,這是「重名利輕氣節」,「天文算學,為益甚微,西人教習正途,所損甚大」。「一代儒宗」、工部尚書、帝師倭仁說: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學者誠學,所成就者不過術數之士。」 在洋務運動的當口強烈反對中國儒生奉「夷人」為師。影響所及,洋務學員素質大為降低,致使清朝「師夷之技以制夷」的力量大為削弱。

三、德成而上、藝成而下

《禮記·樂記》:「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

「德成而上」有積極作用,「藝成而下」便有消極作用,因為從事記藝工作的人,地位低下,使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緩慢。

中國有句古話:「窮不學禮,富不學藝。」藝成反而居下,只要能生存,誰還要學藝。

孔子的學生樊遲問孔子耕作、苗圃之事,孔子很不開心,回答:「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樊遲回去之後,孔子罵他是「小人」。技藝便是小人。中國曾是農業大國,但農業技術一直很低下,和輕技藝的思想不無關係。

甚至繪畫這門技藝,也被認為「猥藝」。歷史上多有記載,官員因善畫,被上級甚至皇帝指使當眾繪畫,而深以為恥。文人作畫多出於「自娛」,專業畫家地位低下。

文人畫的產生,使中國畫尤其是中國的寫意畫,獨樹於世界藝術之林。在照相術產生以後,畫家若以形爭勝,便遠不如照相機,於是西方畫家才認識到,形似不是繪畫的本質,但已晚於中國近千年了。

中國寫實技巧曾經不如西方,是因中國傳統文化輕視技藝使然。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藝只可游之。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醫家,如華陀,孫思邈等人,也只列入《方伎傳》中。《方伎傳》中又把善占相之法者列入最前。其序曰:「夫藝人術士匪能登乎道德之途。然前民利用---詎曰小道可觀已乎。」,更可見對精通技藝人的輕視。

在歐洲,技藝的發明者,影響最大,也最受人尊重,導致西方科技發展快速。

在中國,也必須放棄「藝成而下」的觀念,必須改變「奇技淫巧」製造者「殺無赦」的政策。變而為鼓勵學習科學技術。「德成而上」應保留,但「藝成」也應「而上」。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中西文化的衝突 (四): 親和自然征服自然

中西文化的衝突 (): 親和自然征服自然

中西文化的衝突 (): 親和自然征服自然

中國人對自然的親和在全世界是無與倫比的孔子說: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者仁者都樂於山水,親和自然。古代的帝王諸侯經常祭祀天地山川,這在西方上會是絕無的。

西方人並不是不熱愛大自然,但親和力的程度遠遠不及中國人。在哲學上他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叫自然變為「奴隸」最後破壞了自然。

培根被認為是科學時代的啟蒙人實驗科學與歸納法的創始人他認為對自然必須在她漫步時窮追不捨,使她成為「奴隸」。她應當被「加以強制」,科學家的目的就是「拷打出自然的奧祕」。

西方人也談「順從自然」,培根說:「要支配自然就要順從自然,否則就不能支配自然」。

現代科學的行為並非中立的而是對自然的嚴重干涉和支配。是人類按照自己的意圖對周圍世界的統治實驗就是統治自然的一部分。人對自然的設想通過實驗來獲得肯定或否定並將實驗結果當作自然本身來接納。這就使本真的自然在人思維以及實驗的轉換下變成了知識,變成了知識的自然。其哲學內涵就在於它們把自然和世界構造成可預測、可統治對象。

知識就是力量是提出人類征服自然統治自然的科學綱領讓知識為社會和政治服務將知識與權力合一

培根的哲學直接導致了後來人與自然嚴重對立的思想成為人為製造自然與人對立基礎

現代西方倫理思想中的一個自然傾向:即是將人與自然的關係限定為利用與非利用的關係人保護自然的出發點是對自己的後代有利,將自然視為滿足人類偏好的資源。人自身的價值高於自然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人與自然的衝突。

西方自然倫理學中的人類中心論與中國傳統哲學中人為萬物之靈的思想完全不同。在傳統儒家思想中,人能作為萬物之靈在於人之德可配天之德,生發萬物,即孟子所謂「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迪卡兒則認為:「科學的目的在於造福人類,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與統治者」。

康德認為自然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人的理性要給自然立法。機械唯物主義將自然看作機械,由人操控。黑格爾哲學中,自然本就是理念的產物,是理念的外在形式。人把自然界作為認識和改造的對象,通過理性觀念把握自然,自然因此成為人的力量展現的對象。不承認自然是一個有機體,而是一架機器。

在古希臘哲學中,與自然相當的physis,意指自然而然的生成、成長、衰老、死亡。這裡的自然是具有內在生存發展法則的、有生命的、有機的自然。羅馬時代naturephysis相近。但自從引進中世紀基督教社會後,其意義與地位都發生了變化。神、人、自然一體性被神、人、自然等級秩序所取代,

西方現代人支配自然的行為根源於西方哲學系統在文藝復興期間發生的轉變。打破古希臘的世界觀,使得哲學家、知識所有者在法理上成為權力的所有者,這種新的世界觀也即是培根所表述的「知識就是力量」的權力表現。人要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這和中國人和自然一體,親近自然,甚至尊重自然完全不同。

西方對自然毫無親和之意,且有奴役、敵視之心。一方面強化加速了自然科學研究,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自然資源的枯竭,縮短了地球的壽命,尤其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人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後,人的健康也損失無窮。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中西文化的衝突 (五): 中西藝術

中西文化的衝突 (): 中西藝術

求善求真──中西戲劇藝術的區別

()善惡有報與真實

藝術以創作美為原則。中西理論家、藝術家又都同時提倡「真、善、美」。中西藝術的區別是西方藝術在美的基礎上求真為主,是科學的,而科學及以求真為目的。而中國藝術在美的基礎上求善為主

西方藝術在內容上因為只求真實,藝術的社會效果、教化意義便被忽略。影片、雕塑、繪畫中描寫很多殘忍現象。西方戲劇如《哈姆雷特》一悲到底,給人很真實感覺,但缺少善的內涵

中國傳統雕塑、繪畫決不准許出現這種場景,孔子不言「怪、力、亂、神」,暴力是儒家所極力反對的。中國傳統戲劇也有惡人作惡情節但其兇殘的具體情節必須省略使人意會即可。而且直接或間接宣揚「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文以載道


中國的文與畫都是用於
「成教化助人倫」用以「載道」、「明道」這和中國的文官政治有關。文官治政的文官本是文人一旦為官,一面為文,一面考慮治理天下,治理天下靠的是「道」,所以他們為文也必「貫道」、「明道」、「載道」。寫文怎樣才能有補於世道人心,有助於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西方原來一直是貴族治政由教會配合文人知識分子再有知識,也不能成為貴族,只能從事文學、藝術、技術、商業等活動,不能參與治政。也不會並不必「文以載道」,於是便求真、求美。

中國的文人參與治理政治國家興亡、盛衰人心的善惡都是他們的責任。所以作品必以「求善」為目的對社會有補益。才能改變人心、改變社會、淳化風俗。

()、中西藝術表現中的真與假

舞台上演的故事不論真假出現在舞台上都是假的中國的方法就教你知道這是假的但反映的情與理一定是真而且假的也更藝術西方的戲劇講究真實就有侷限性。中國的戲劇以表演動作及道具等顯示真實則無所不能。事理真情理真就可以了,不必在明知是假中又顯示十分真。

藝術效果而言過於求真有時可能減輕魅力。比如西方人畫鳥,多數是死鳥,畫得真實,但反不如看一隻真鳥。中國名畫家畫魚鳥,一看就不是真實的魚鳥,但更有魅力,藝術的價值就在於此。藝術中的真假都應該服從藝術的效果而不應服從於真實但反應的情和理必須真實合理

二、中國藝術與天人合一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自然
,西方傳統藝術追求真實。中國傳統藝術講究自然,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結果。

所謂「天」,就是大自然,又叫造化,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凡是精心製造出來的,都不是自然的。

藝術作品,就是製造出來的,所以不屬於自然,但是真實的。藝術作品的內容可以是不真實的,但本身則是真實的。

西方傳統藝術作品都是不自然的製作繪畫是人道,不合於天道,天人不合一。

中國藝術尤其是書畫最強調自然好作品第一因素便是自然的自然之美是最高的美刻意為之為中國畫家所不取。中國畫後來的發展,主流和最受人注目的畫仍是寫意畫,蓋寫意畫隨意而自然。

三、自然美人工美--中西園林


中國園林是自然的
在人工仍要見自然。西方園林則是人工始人工終始終見不到自然。

大自然創造曲線、不對稱、不規則。西方的人工創造直線、對稱、規則而中國的人工也要師法自然創造出曲線、不對稱、不規則

四、中西園林藝術差異的根源


西方園林藝術
源出於工匠之手繼承發揚的是工匠精神中國園林藝術,則出自文人的思想。中國文人最親和自然尊重自然設計一定顯示自然、保留自然處處有文化好的園林中都必有優秀的楹聯詩文繪畫、碑刻,情景交融供人欣賞。

五、中國園林對西方園林的影響

十八世紀以來,歐洲許多國家園林都有模仿中國園林的作品。有學者認為:「中國園林是一切園林藝術的典範」,中國園林在歐洲風行一時。

六、自然美和藝術美

中國人認為自然是最高的藝術師法自然。西方黑格爾美學認為自然美不是最美的,「藝術美高於自然美」。

西方人基於種種原因,始終把自然看作人類的僕人,是要被征服改造的對象。然而其傳統藝術又十分忠實的描繪乃至複製自然,而且又是以師法自然的形體為主,充滿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