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花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花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夢幻紫色花瀑: 淡水紫藤花園

夢幻紫色花瀑: 淡水紫藤花園

紫藤大棚

一片花海

如夢似幻

淡紫色小花成串垂下

宛如仙境

美不勝收

紫藤花瓣編織地毯

紫藤倒影

紫藤花架

紫藤樹

嬌豔欲滴

花不醉人人自醉

全台最長紫藤花廊

一號屯山園區

紫藤長廊

紫藤花棚

紫藤花牆

愛心滿滿

落英繽紛

人間美景

白色紫藤

前些時有朋友傳來花訊:
「一年一度全台最大紫藤花園「淡水紫藤花園」於 3月20日(三)起開放入園、1號園區則於 3月23日(六)開園,近萬坪、上千株的日本紫藤花海迎來最美花季。
淡水紫藤咖啡園是台灣最大萬坪紫藤花園,種有超過千株、三十年日本品種的紫藤樹,一年只有開花 10天多左右,每年 3月底進入花期,今年「淡水紫藤花園 一號屯山摩艾園區」預計於 3月23日至 4月10日限時開放兩週,盛開期估計到 4月5日,不必出國也能欣賞到日本的紫藤花景。
淡水紫藤花園 二號水源園區」於 3月20日開放至 4月7日,盛開期估計到 4月3日,開放時間一樣為兩週左右,想賞紫藤花要趕快先規劃好,平日人潮也較假日少。」

陽春既然招我以煙景,因此規劃於 3月31日前往一遊;當天由於早上另有行程,所以到中午時分才抵達「二號水源園區」,購票入場後,迎面而來的即是「紫藤大棚」,涵蓋約百株紫藤,同時綻放。棚架上淡紫色小花成串垂下,一片花海,其下則鋪滿熟落的花瓣,有如編織地毯,場景如夢似幻,宛如人間仙境,相當有震撼力。

園區其他主要景點包括「紫藤隧道」與「紫藤倒影」,「紫藤隧道」為兩側植有成排紫藤形成的自然隧道,根據官宣是「全台最長紫藤花廊」,粗估長度超過百公尺;「紫藤倒影」則是從花棚旁的小池塘水面,可見紫藤倒影,相映更添美感。

接著前往車程約二十分鐘外的「一號屯山園區」參觀;園區冠名一號是因開闢較早,紫藤年齡較老,花穗較長、顏色較深;規模較二號園區小,主要景觀是一
環園紫藤隧道,另有紫藤牆,依舊美不勝收,另一特色則是植有幾株白色紫藤。

根據該園官網介紹: 「紫藤咖啡園 (淡水藤園)是台灣最大紫藤花園,園內紫藤皆種植30年以上,園主賴文鏗先生致力於研究紫藤花30多年,多次與日本園藝人員技術交流,是唯一被日本認可的紫藤園。每年只開放 20天,是全台灣最特別的花園,每年預計是 3月中至 4月初日開放,其餘時間不對外開放參觀。紫藤需精心照顧,園主只讓遊客看到最完美的一面,每年只有盛開時開放,其餘時間都在照顧紫藤花。」

該園賴園主在臉書「園區故事分享時間」,分享以下故事 (略):
「我在20年前因為喜歡紫藤花,毅然決然的租下土地,直至今年,投資了超過6000萬,兩個園區種植了超過1500株紫藤。
有客人來園說:老闆你真好賺!其實園區到現在還沒有回本呢。
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在2020-2021年時,我曾經宣布可能不再開放園區參觀了。但是當年收的海量的訊息、現場的客人的鼓勵。讓我繼續努力下去。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紫藤花園能開放多久,是由你們決定的
是一直支持著紫藤花園的你們決定的。
謝謝今年已經來園賞花的朋友,希望我們可以延續這份美麗…。」

令人動容,對園主
帶來人間美景,苦心經營,衷心感佩。大家確實應多予支持,延續這份美麗…。

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

物理看花: 清華茶花園初體驗

物理看花: 清華茶花園初體驗

多彩繽紛

夢娜玫瑰

甜香水

天香

海栗

崇左金花茶

凹脈金花茶

砂金

悅牡丹

 天鵝湖

白色抱莖茶

大約半年前,聽同是「愛花人」的原物理系林登松主任 (現任圖書館館長) 提起正在規畫於物理系館前草坪闢建一茶花園,當時就充滿期待;幾月前,喜見開始動工,最近完工以後,一數園中約植有二十多株不同品種茶花,都已亭亭玉立,目前正有多株茶花盛開,多彩繽紛,有些香花則香氣襲人,爭奇鬥艷,蔚然可觀。

茶花園全名為「物72級茶花園」,乃由物理系1972級系友在畢業五十年後捐建,共募集約兩百萬元,並同時配合整理周邊植栽。大致規劃是,將此基地新種植29棵中、大型嫁接茶花樹成樹,樹高與樹幅都超過2.0公尺,80棵小茶花在周邊作為茶花樹籬,新草皮等增進美觀,

同時沈君山前校長過世時,留有一筆款項,生前表示要捐給清華,但並未確定方式與項目。此款項由他的胞妹沈慈源女士負責管理。沈女士深切了解沈校長的教育理念為科學與人文並重。經過集思廣益與長久討論,決定邀請台灣當代具代表性的雕塑家,為歷史上重要的物理學家塑造銅像,贈與清華。沈女士因長期住在美國,因此將塑造銅像的計畫交由物理系周定一教授執行。

周教授在物七七級同學呂旻晃先生與其妹呂晨瑋畫家的協助之下,邀請台灣當代六位具代表性的雕塑家 (陳正雄、蒲浩明、王英信、謝棟樑、鄧廉懷、許維忠) ,為歷史上十二位重要的物理學家 (Galilei, Newton, Maxwell, Boltzmann, Planck, Einstein, Schroedinger, Heisenberg, Dirac, Feynman, Yang, Gell-Mann) 塑造銅像。希望學生在回顧偉大物理學家之際,同時欣賞藝術家的傑出作品,以達到科學與人文並重的目的。

周教授在得知茶花園計畫後,認為如能將沈校長捐贈的銅像與茶花園結合,將能使兩者發揮相乘效果。與沈慈源女士商量後,獲得其同意,因此提出建議:將這些物理學家銅像放置於茶花園內適當位置。使茶花園成為兼具自然、科學、藝術的園地。學生能在優美芬芳的花園裡,回顧物理學家,並同時欣賞藝術家的傑出作品與美麗多姿的花草樹木。而此意也獲得物理系1972級系友支持。認為兩案結合,相輔相成,適得其所。最後經過校內程序而定案。

茶花園以8大茶花系做主題式,包括1. 台灣育種的茶花系 2. 多色茶花系 3. 抱莖茶系 4. 紅山茶系 5. 香茶花系 6. 夏天開茶花系 7. 黃色花系 8. 雲南茶花系。目前正在開花的品種有: 天鵝湖、佛羅倫斯、悅牡丹、夢娜玫瑰、桃樂絲山丘、砂金、夏夢小璇、崇左金花茶、夏日紅絨、甜香水、天香、海栗、國恩家慶、七仙女、喬依肯德力克、越姿、情人節
、白色抱莖茶等,千嬌百媚,美不勝收。

在物理學家銅像方面,要數歷史上前十二大有相當難度,同時也不太可能有共識,根據有大數據基礎的 AI ChatGPT,列出Albert Einstein、Isaac Newton、James Clerk Maxwell、Galileo Galilei、Stephen Hawking、Max Planck、Niels Bohr、Werner Heisenberg、Paul Dirac、Richard Feynman、Erwin Schrödinger 與 Michael Faraday 等十二人,與園中立像名人比較,不同的是 Stephen Hawking 、Niels Bohr 與 Michael Faraday 三人,可謂大同小異。

根據 AI ChatGPT 茶花的一些特徵包括:
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有光澤,深綠色。
二、開出大而艷麗的花朵,顏色有粉紅色、紅色、白色或黃色,具體取決於品種。
三、喜歡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和部分遮蔭。
四、生長緩慢,可以存活多年。
五、耐旱,在 7-9 分區耐寒。
六、受歡迎的觀賞植物,通常種植在花園、公園和室內植物中。
七、也用於石油生產、茶葉和觀賞目的。 
八、象徵著完美、虔誠和可愛。

又因茶花園與物理大師銅像設置地點合而為一,似可考慮將茶花園命名為「物理大師茶花園」,並註明由沈君山校長與物理系72級捐贈。同時通識中心翁曉玲主任建議取名「物理看花」,亦莊亦諧,或可為副名。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2022 年花東之旅 (八): 完結篇

2022 年花東之旅 (八): 完結篇

中午在台9線上秀林鄉「洄瀾灣景觀餐廳」用餐。以往因各種因緣到花蓮不下十次,這次才了解花蓮舊稱洄瀾,而由台語諧音轉變命名,一方面愧於孤陋寡聞,一方面慶幸由餐廳名讓人長知識。 [1] 餐廳特色是無菜單料理,場地佔地四千坪,有草地、池塘、涼亭...等景觀。另一特點是如招牌上所示是號稱全國唯一負離子餐廳。

[1] https://www.moi.gov.tw/cp.aspx?n=13916
花蓮古稱奇萊,稱花蓮始見於沈葆楨奏疏,故老相傳,花蓮溪東注於海,其水與海濤激盪,迂迴澎湃,以洄瀾形容,後人諧為「花蓮港」,光復後刪去港字,改稱「花蓮」。至今沿襲。

負離子餐廳

嬌豔奪目

庭園之美 (程海東攝)

午餐時,大家興致高昂,店內餐食以在地漁港海鮮料理為主,招牌餐點為海鮮日式牛奶鍋,搭配海鮮材料,另外葱餅也大受歡迎。佳餚美酒當前,加上良朋麗景,讓人想起某位團友曾說的「人生如此,夫復何求」或「人生不過爾爾」名句。

餐廳周圍
庭園廣闊,果然草地、池塘、涼亭...等一應俱全,經刻意修整,頗有可觀,目前盛開的有橘色爆仗花,餐廳前花台上各色三色堇,爭奇鬥艷,嬌豔奪目讓人目不暇給。

興致高昂 (陳幼雪攝)

佳餚當前 (陳幼雪攝)

大受歡迎 (陳幼雪攝)

午餐後到清水斷崖遊覽;斷崖位於清水山東側,自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屬於大陸與海洋板塊界限斷層延伸,形成罕見幾近90度垂直斷崖面,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不論是乘火車或汽車,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都可感受到前人拓荒築路的艱辛。

猶憶2017年8月曾剛好與此次組團一半團友參加由葉導遊領隊的英倫三島旅行團,共遊世界馳名的愛爾蘭莫黑斷崖;清水斷崖與之相比,毫不遜色,難怪2013年由民眾票選後經專家評定清水斷崖為台灣十大地景之一。[2]

[2]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twtop10
台灣十大地景為 1. 「野柳」, 2. 「玉山主峰」, 3. 「日月潭」
4. 「金瓜石」,5. 「龜山島」, 6.「月世界泥岩惡地」,7.「雪山圈谷」,8. 「清水斷崖」,9. 「苗栗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10.「大、小霸尖山」。

大夥在此欣賞山海對峙,太平洋海天一色壯麗景觀,不免在刻有「台灣十景清水斷崖」巨石前攝影留念,有團友攝得火車出隧道畫面。本團空軍更出動無人機拍下不少珍貴鏡頭。

壯麗景觀

火車出隧道 (傅麗華攝)

台灣十景相映紅 (張秀禎提供)

居高臨下 (陶雨台攝)

回程也在台泥DAKA園區稍稍舒活筋骨;在園區內打卡景點之一「星巴克」咖啡店共享咖啡與美點,也屬賞心樂事。大家談到優質旅遊須要五有,即有健康、有錢、有閒、有興與有伴,良有以也。有緣人有志一同,盍興乎來,雖千歲而何妨?

賞心樂事 (陳幼雪攝)

晚上約六時到達南港,在「餡老滿」飯店用餐,主要為北方麵食,很是道地,但客人不多,恐是受疫情影響。飯後除住南港團友先自行返家,大夥順利於約一小時後回到清華,「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盡興而歸,為四天三夜花東行劃上完美句點。

餡入味覺不言中 (陳幼雪攝)

道地北方美食 (陳幼雪攝)

劃上完美句點 (葉吉倫提供)

[後記]: 在「清大花東摯友團」Line 群組中,有團友提議現在就可規劃下次旅程,獲得熱烈回響,大家都期待疫情能早日得到有效控制,又得以有緣共同歡樂行。

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2022 年花東之旅 (七)

2022 年花東之旅 (七)

本次旅程最後一日安排參觀慶修院以及清水斷崖,慶修院離酒店不遠,清水斷崖在歸途會經過,所以行程較輕鬆,預定十點才出發。

1/18 路線圖

由於有早起習慣,所以六點半即到餐廳用餐,但見窗外有一相當廣闊的大型花園,多彩群芳怒放,由於有充裕時間,餐後自然不放過良機,得以徜徉於花海中,幸福破表。

花園名為香草迷宮花園,主體為以花卉香草植株為界的迷宮圖形,由於植株不高,目前只存意象,但不減美麗芬芳。同時整個花園約有迷宮圖案四倍大。設施包括櫻花亭、玫瑰亭、山水瀑、步道等。園中種植至少十餘種美麗花卉,
現有上十種花朵正在盛開,而以飛燕草、醉蝶花、萬壽菊、紫鳳凰、藍花藤最擅勝場。在花園中逗留一個多小時,仍意猶未盡,對愛花人來說,是為此次旅遊大亮點。另一方面,雖然沒有目睹,但有照片為證,在羅曼蒂克氣氛下,多位團友情不自禁在此對夫人親暱表態,鶼鰈情深,讓人「只羨鴛鴦不羨仙」。

花園設施示意圖

香草迷宮花園 (汪建民提供)

花園一角

飛燕草

醉蝶花

萬壽菊

慶修院位於花蓮吉安鄉,是1917年日人在吉野移民村募建的布教所: 吉安舊名Cikasuan (阿美族語,意為:柴薪很多的地方),漢人譯作「知卡宣」或「七腳川」。 原住民抗日「七腳川事件」(1908年)之後,七腳川社的土地被沒收,後來即變成日本移民村吉野村的土地來源。[1]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七腳川事件

日本政府當時政策是選定台灣較晚開發區域,如花蓮,以解決農村人口過剩、耕地與糧食不足的問題。移居生活貧困的日人。日本人在這裡開闢移民村,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延岸,於是就把這裡改稱「吉野」。 隨著日人進駐,日本佛教也隨之進入。1917年,日人在此募建了這座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以宗教安定的力量,撫慰移民的思鄉之情。

攅尖式屋定 (日語稱之為:「宝形造」) 的日式傳統建築,流露濃厚的江戶風格。寺院內八十八尊石佛依序排列。臺灣光復後,吉野布教所改名為「慶修院」,吉野亦於民國37年(1948年)改為「吉安」。民國86年(1997年)慶修院公告為縣定古蹟。寺院內,歷經歲月更疊的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石佛等重要文物留存至今,不但敘說了這一段聚落發展的歷史,也依然聆聽著人們的祈願和祝福。[2]
http://www.yoshino793.com.tw/about.html

慶修院內供奉主神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所內直立高約2米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以及請自日本四國的八十八尊神像。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日人遣回故里,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更名為慶修院,慶修院一詞沿用至今,院內供奉的本尊,也順應台灣人民的佛教信仰,改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院內建築與陳設留住歷史時光,舉凡不動明王像、百度石、八十八番石佛、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手水舍、小橋、池塘、游魚、花草、蒼木,皆維持日式庭院風格。

慶修院曾因歲月迭代而長年失修,分別於1964年與1972年進行較具規則的維修,仍未臻理想;1997年,慶修院獲列為縣定三級古蹟,並著手進行古蹟修復工程,2003年8月,由花蓮縣政府慎重完成具整體性的修護,把具有歷史、文化及宗教價值的八十八尊佛像重新完整呈現原貌,為花蓮吉安保存一座極具觀光及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慶修院為花東地區唯一日式佛寺的國家古蹟,更是花蓮縣境內唯一地上建築物的國家級古蹟,日本遊客到花蓮,必訪的花蓮觀光景點之一。[3]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慶修院

現今慶修院確實保持日式佛寺風格,庭院布置包括枯山水等,寺中則改奉釋迦牟尼佛;院中培育各種鹿角蕨,同時桃花正盛開,而清華桃花此時尚不見蹤跡,不禁想起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另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寺內看板有日本移民經過說明,提到每戶分配建地約三千坪,與台灣人分開居住等。

 
寺前打卡 (葉吉倫攝)

改奉釋迦牟尼佛

八十八尊佛像一角

枯山水 (陳幼雪攝)

各種鹿角蕨 (陳幼雪攝)

更多鹿角蕨

寺中桃花已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