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漫談清華故事 - - 勇於嘗試 面對新環境

耶魯大學1942級校友在畢業五十年時曾辦理一個徵文活動,要校友總結其生活經歷;許多校友表示對沒有更具冒險性(risk not taken 感到遺憾,許多人希望當年有對智慧與知識有更多的想望,很多人感受到機遇對命運的影響,幾乎所有人都強調家人與朋友的重要。最令人矚目的是精力充沛,勇於生涯改變的人,即使沒有成功,都無怨無悔;也就是勇於嘗試面對新環境的人,有最正面的人生體驗。
哲學博士擁有折服眾人之口的非凡智慧,碩士意為學識淵博之士。今日大家取得高等學位的金字標記與豐碑,可謂拿到人生事業的敲門磚,協助打開優質企業機構與社會傑出人士的機會大門。是否能登堂入室進而窺其堂奧,仍需看各位未來的修行與努力。
最近有人計算歷史人物的財富,最富有的人,首推約翰洛克菲勒,財產估計比連續多年名列美國首富的比爾蓋茲多五、六倍。他在給子女的信中說:「相信自己是重要人物,誰都有機會成為大人物」。人的潛力是非常驚人的,同樣的人,是否有自信心、好奇心、企圖心,有理想、有毅力,有終身學習能力將很大部份決定你未來是否會有美滿成功的人生;另外一部份,雖可歸諸「時也,運也」,但正如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所說:「我很相信運氣,我越努力運氣越好」;最後是幸運的人,應負更多的責任。社會的安定,靠多數人的努力,社會的進步,靠少數人的燦爛成就。有能者應幫助需要的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服萬人務」,才能使社會更和諧美滿,共創美好未來。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國際志工系列叢書」序言

「國際志工系列叢書」序言

林懷民先生曾鼓勵臺灣青年﹕「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年輕人貴在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體驗生命、盡情學習。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海外服務也成了體驗生命的另一種方式,世界觀可因此而改變,再加上本著愛無國界與人道關懷的精神,清華大學國際志工計畫因應而生。身為頂尖大學,同時也是國內推動海外服務學習的先驅,本校鼓勵清華學子除了以學識、年輕的本錢外,更應承襲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期許,將得到的養分回饋給社會。

清華大學國際志工計畫在今年邁入第七年,而一路上也秉持這個精神,讓學生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服務。至今,學生的足跡遍及東南亞印尼的雨林、南亞尼泊爾的山稜,東非坦尚尼亞的莽原、西非迦納的灌木,以及中南美洲貝里斯的海濱;我們的學生不但克服了語言隔閡、文化差異,更打破了國界疆域、種族藩籬,透過海外服務,學習世界公民應具有的國際視野。這些土地,更提供了他們成長的養分,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服萬人務」的真諦,而這也是本計畫的核心價值。

     然而,再多的量化數據也無法表達遠行帶來的感動,更無法衡量從服務中習得的謙卑與關懷。更有許多學子經此蛻變,返國後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擬定人生的目標。海外服務是塊投入心池的石頭,其漣漪雖然不似波濤,但在漣漪內的所有事物都會受影響。這些影響小自改變了日常生活作息,大至人生規劃;而每項改變背後,無不有著它的意義和故事。

讀者手上這一系列成果集,正記錄著這些點點滴滴,每小段漣漪、每樣催化劑,以及每個改變。我們希望透過成果集的圖文紀錄以及心得分享,能將同學們旅行中的成長、收到回饋時的感動、實作與下決定的煎熬、在當地服務所受的挫折,還有更多途中遇到的屏息時刻、鼻酸故事、感恩心情,傳遞給關心我們的人。

     多年來,清華大學國際志工的種籽撒播於世界各個角落,埋藏於參與同學們的心田。一路走來,我們受到社會各界的鼓勵,而同學們在經歷海外服務的學習後,收穫的種籽也已萌芽、扎根並逐漸茁壯。這一系列的國際志工成果集寫著的不只是清華大學國際志工成長的歷史,也是學子們收穫的故事,更是支持我們的指導老師、合作單位、家長,與贊助單位的成果。這塊投入心池的小石子因為有你們的相陪,蛻變而成璞玉,再被雕琢而成臺灣社會的未來。感謝你們的協助讓我們達成了這項艱鉅任務!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漫談清華故事 - - 海嘯來了然後呢

在美國許多頂尖大學推波助瀾下,網路課程如海嘯排山倒海似的捲向大學校園,已不難想像以後至少基礎課程漸以網路課程為主流,大學教育將受到很大的衝擊,教師在課堂中授課的角色將會減輕,校園將不如現今熱鬧,教室、宿舍、公共設施需求減少,圖書館「十位九空」等。大學要如何因應呢?
明太祖朱元璋稱王前,採用謀士獻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立了明朝基業。大學要因應網路課程帶來的變局也可以此三方向為指標:
一、     高築牆: 加強大學教育不能被網路課程取代的部份;如跨領域課程教學,討論、自學報告式學習,與大師對談,教師解答疑難,導師對人生問題輔導,實驗與實作課程,產學合作與工廠實習,專題研究,田野調查,社會服務,住宿教育,國際交流,課外活動,體育活動等,設計學程培養團隊合作、領導、溝通、書寫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     廣積糧:網路課程勢不可擋,未來應儘速精緻化與普及化。加強與國內外其他大學合作,積極改善軟體設施,加速提升網路課程的廣度、深度與品質。部份課程利用大班教學,小班輔導方式切入網路課程情境,並補其不足,
三、     緩稱王:在全球化時代,過份注重各種以相當分岐的指標產生的大學評比,是相當不足取的。大學教育並非零和遊戲,校際活動,境外交流,共享智慧財產,共同研討網路課程的衝擊、機會、大學教育的未來、新聘教師定位、現有教師調適,以及培訓各種新時代校園所需人才都是各大學可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合作研討項目。


「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序


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

  清華大學出版在約兩年前擬議出版「中央研究院院士系列」,主要是基於中央研究院院士為華人頂尖菁英,學術地位崇隆,學思歷程必然精彩,足為後生學子典範。清華大學建校百年來,大師雲集,清華園中多英傑,深知學術大師的影響澤被深遠。是以首先鎖定與清華關係密切院士。張立綱 (Leroy Chang) 院士是清學大學長期的襄贊者也是我的良師益友,很自然應是「中研院院士系列」傳主之一。雖然張院士已於2008810日溘然長逝,但張夫人與親朋好友多健在,一生事蹟仍有機會忠實傳錄,很感謝林基興博士慨然接受本校邀請,致力於張立網院士傳記撰寫工作。

  我在2009813日「中央研究院」為張院士舉辦的紀念會中,在立綱親友聚集的場合講幾句話追思故友,曾說Leroy (朋友們對他的稱呼) 是一個good man, great man and noble man,也就是立綱是好人、偉人,同時有高貴的心靈。

  朋友們都會同意Leroy熱忱、和善,Leroy聰明睿智,談笑風生,與Leroy在一起是很愉快的,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在香港科大任教的大陸籍教授談到Leroy,他對Leroy非常崇仰,特別是說他人從校長到工友一樣和善真誠,Leroy是個good man, nice man and kind man (好心、善良、體貼的人).

  Leroy是一個great man (偉大的人),他有諾貝爾級的學術成就,難得的五院院士,同時有卓越的行政能力與服務精神,1998年清華大學在遴選校長之時,到香港科大打聽Leroy在擔任理學院院長的政績,得到的答案是「佳評如潮」。後來遴選委員會以全票通過向教育部推薦Leroy為校長人選,很可惜最後他因個人因素沒有到清華來。由於我當時擔任校長遴選委員會副召集人,有較多與Leroy接觸機會,從此與他較深結緣。
  
  Leroy是個noble man (高貴的人),是正人君子,豪爽率真,但心思細密,有高貴的心靈。他對朋友的真誠、熱心,讓人十分感佩。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Leroy是我們的好榜樣,對長期處於較單純學術界的個人,多所勉勵鼓舞,於我實有知遇之恩。他最後一次返國,也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之時,是在2006年院士會議之時,他除在院士選舉前很長一段時間以及選舉盡心盡力外,選舉後還主動幫我推介新工作,並以他自己為例,認為他從IBS轉到香港科大工作是很正確的抉擇,勸我加以考慮。雖然我當決定「一動不如一靜」,對他的友情則是永遠感念。2008年開始,我到國科會服務,2010年回到清華擔任校長,立綱給予的「勇於接受新挑戰」鼓勵也確實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朋友們都很慶幸有Leroy這樣的朋友。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Leroy一樣的好人、偉人與正人君子,將是多麼美好。立綱讓我們分享多彩多姿的豐富人生,他的音容相貌將長存於我們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