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體育室於100學年度時,為了紀錄14支運動代表隊的練習與成績,第一次集結出版校隊年刊,作為百年紀念的一個里程碑,101學年欣見在此基石上,又大大地向前跨了一步,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在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拿下16金3銀9銅,締造了歷史紀錄,另外棒球隊睽違8年後再度拿到大專聯賽冠軍,足球隊更是18年來首度拿到二級冠軍,宛如小聯合國的足球隊,有來自各國的外籍學生,教練指導時多聲道傳播,英文、中文、粵語、馬來語此起彼落,且要瞭解不同國情文化,難度甚高。各團隊有此表現,實為學校大大增光!
本人於2010-2014年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將在各種場合致詞或演講全文,載於清華官網,凡370餘篇。卸任後,逐步將其轉載於部落格中;其後在許多場合致詞也一併轉載於部落格,以與同儕友朋共享。2018年起,陸續將講稿整理出書,「一個校長的思考」(全三冊) 已分別出版。 同時也逐步將歷年於不同場合及情境撰述的文稿上載於部落格。由於內容因幾乎全部於個人在清華任教時期所撰,且多與清華直接關連,故以「清華行思與隨筆」命名﹔值得一提的是,最早一篇是本人大二暑假為台大物理學系刊撰文「徐賢修教授訪談摘記」,訪談在「清華園」進行,對象剛好是後來擔任清華校長的徐賢修先生,是「無巧不成書」的寫照。「清華行思與隨筆」(上)、(下) 與 ( 三)、(四) 冊以及(五) 冊 (全五冊 ) 紙本分別於2019年11月與2023年2月以及2024年11月出版。另「水清木華-清華的故事 (增訂版)」與「地景旅遊與漫談 (2023-2024)」則分別於2022年9月與2025年1月出版。
標籤
- 人才 (6)
- 人文社會 (83)
- 大學 (1)
- 工業材料 (15)
- 中共 (4)
- 中西 (10)
- 中技社 (6)
- 中研院 (1)
- 中美 (16)
- 中國; 中美 (1)
- 中基會 (1)
- 文化 (1)
- 文集 (12)
- 台灣聯大 (2)
- 司法 (2)
- 民意論壇 (1)
- 交流 (11)
- 名人堂 (11)
- 名家綜論 (1)
- 百人會 (5)
- 竹中 (7)
- 序言 (59)
- 材料系 (24)
- 材料科學學會 (38)
- 兩岸 (22)
- 社會 (1)
- 社會人士 (16)
- 花木 (140)
- 政治 (24)
- 政論 (5)
- 科技 (61)
- 科學月刊 (4)
- 美國 (30)
- 美國; 西方 (1)
- 展覽會 (1)
- 旅 (1)
- 旅遊 (191)
- 校友 (43)
- 校長 (37)
- 框架 (1)
- 追思 (10)
- 參訪 (3)
- 國際關係 (9)
- 專文 (25)
- 專刊 (32)
- 專書 (43)
- 推薦 (17)
- 教育 清華 附小 (2)
- 教職員工 (22)
- 清華 (220)
- 清華; 人才 (1)
- 清華; 人才; 中基會 (1)
- 產業 (5)
- 報告 (26)
- 報導 (14)
- 煮字集 (11)
- 筆記 (79)
- 經濟 (1)
- 漫談清華故事 (30)
- 論文集 (3)
- 論壇 (1)
- 學生 (35)
- 學術團體 (8)
- 隨筆 (34)
- 聯合報 (6)
- 藝文 (16)
- 攝影 (13)
- AI (20)
- AI; ChatGPT (21)
- ChatGPT (4)
- ChatGTP (8)
- COVID-19 (11)
- Stable Diffusion (4)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科學與藝術--傑出學人書法展」展冊序文
科學是企圖找出決定宇宙萬物的單一原則,並建立理論來解釋;所以,科學是可以重複的、是可以被驗證的、是客觀的。藝術則是當事者融入其情感與主觀,嘗試用不同的手法呈現其眼中的世界,即便是同一人多次描述相同的主題,每次所呈現的結果未必都相同。概括來說,科學是理性的,藝術是感性的;科學與藝術看似是天平的兩端,實則不然,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在於兼具了理性與感性,不同在於比例的多少。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書法家羅際鴻先生個展手冊序
結識書法家羅際鴻先生廿餘年,一向對他的書法創作與推廣熱情有所了解。每次他有展出,我都盡量親至現場分享書法藝術之美。今年底,羅先生再度於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個展,且是他個人創作風格一次比較全面的展示,將比過去豐富許多。
自1997年羅先生舉辦個展以來,欣見他的書法創作水準,一次比一次提高。約十年前,與羅先生同庚的知名藝術家楊子雲先生曾公開說過:「羅際鴻的書法水準,在國內算得上一號人物。」這不是過譽之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