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賴一路走到黑 全民當奮起自救

 賴一路走到黑 全民當奮起自救

2025-05-20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盲人騎瞎馬 (GPT-4o 生成)

賴清德上任屆滿周年,國內政局紛亂、財經前途堪憂、外交局促且兵凶戰危,追根究柢是無德無能。

賴以「雙少數」執政,卻希望如蔡政府時期「沒有通不過的人事與法案」,視國會多數為仇讎,絲毫不願妥協。除指使民進黨團全力杯葛外,又動員「青鳥」在院外滋事威脅,利用綠媒與側翼鼓譟;行政院則動輒申請覆
賴一路走到黑 全民當奮起自救
2025-05-20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賴清德上任屆滿周年,國內政局紛
議,不成後又移請如「御林軍」般的大法官釋憲。在七位大法官任期屆滿,集議人數不足後,又搞起違反民主常軌的「大罷免」,聲稱用「更大的民意」取代「最新的民意」,以各種汙衊手法升高仇恨值。喊「團結」其意為「順我者昌」,實際上是製造分裂。

最讓人詬病的是各部會恣意曲解法條,並驅使檢調及法院「鷹犬化」。在「大罷免」過程中公然「辦藍不辦綠」,有高院法官甚至上綱到以「動搖民主根基」為由,毫不忌憚地裁定羈押國民黨地方黨部主委、黨工及連署領銜人,顯示司法機關幾已全面淪陷,不再是「正義最後防線」,為解嚴卅餘年來僅見,令人痛心。

在民生經濟方面,明知綠電建設不足,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嚴重空氣汙染,遠遠偏離減碳目標,卻仍死抱「非核家園」神主牌,甚至連立院通過核電廠延役、給了台階下也視若無睹,一意關閉僅存的核三廠二號機,以話術遮蓋繼續開發綠電的種種弊端,無視電價高漲的後果。

對外,只有「倚美抗中」一招,盲目地百般順從美國各項需索,坐視台積電及其產業鏈「美國化」,減弱台灣經濟與戰略地位卻增加風險,台幣升值更對傳統產業打擊沉重。另外大幅提高效用可疑的軍購經費,仍無法換得川普政府承諾出兵協防台灣;最近川普發言,在期待大陸開放市場後加了一句「有助統一與和平」,綠營強辯此話「無涉台灣」,不啻掩耳盜鈴。

可悲的是,面對同文同種的強鄰,卻又是另一副嘴臉,趁美國對全球大打貿易戰之際,宣布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明令各部會配合政策、拿出具體措施,導致各種光怪陸離且荒腔走板的亂象;將善意交流與統戰畫上等號,擺明要阻斷兩岸來往;極力打壓任何企圖和緩兩岸敵意的努力,懼怕民眾了解真相,凸顯對台灣的民主自由毫無信心。

矛盾的是,去年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占整體出口比重約三成二;若扣掉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台灣貿易幾近逆差。不僅貿易依存度極大,台灣仍享受相當的ECFA優惠,卻視對岸為寇讎;當耗盡彼岸善意時,又缺乏對策。

賴政府一年來拿不出任何像樣的政績,反而施盡手段、當家鬧事,讓民主倒退、司法破防,亦毫不珍惜台灣賴以生存繁榮的產業根基,並破壞能源供應韌性。對外則以意識形態掛帥,不顧客觀情勢,一味企圖激怒本可和平相處的強鄰,把遠在天邊而極不可靠的「美軍協防」當作救命稻草,是愚不可及。

台灣民眾必須看清,就從強力反對「大罷免」開始,盡速將「一路走到黑」的執政者拉下馬來,才會脫離「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險境。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川普對大學發動的百日戰爭

名人堂/川普對大學發動的百日戰爭

2025-05-16 聯合報/ 陳力俊


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以規模宏大、多元且具全球影響力著稱,擁有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享譽世界的公私立學府,長年在各大國際大學排名中表現卓越。然而,川普總統在最新一任期上任僅百日內,便對這一體系展開了前所未見的「百日戰爭」,以政治、財務、監管等手段施壓,引發各界關注與爭議。

據美國《高等教育內情》分析報導,川普政府主要採取了十種行動,全面衝擊高等教育:

第一,與大學領導團隊正面對峙。針對哈佛、哥倫比亞等名校,川普指控其在親巴勒斯坦抗議中未能保護猶太學生,並威脅切斷資金。哥倫比亞大學選擇讓步,但哈佛則提起訴訟,挑戰政府資金凍結。

第二,瓦解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教育部宣布DEI倡議違憲,限期各大學於十四天取消,否則撤資。部分大學因此裁撤DEI辦公室,影響原本弱勢學生的資源與獎學金。

第三,削弱聯邦監管。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解散教育部,裁撤監督民權與學生成績的部門,削弱對大學遵守聯邦法規的監督能力。

第四,以懲罰為政策。對不配合的大學加強法律與財務壓力,迫使其改變現行政策,如取消DEI或限制跨性別學生參與運動等。

第五,引致財務不確定性。削減聯邦補助與研究資金,迫使部分大學削減招生名額、提高學費,甚至可能導致財務脆弱的學院關閉。

第六,打擊全球地位。對國際學生實施嚴苛簽證政策,大幅減少研究撥款,限制與中國及穆斯林多數國家學術合作,削弱美國學術吸引力。

第七,壓制言論自由。針對親巴勒斯坦抗議者採取拘留或驅逐措施,使部分大學不敢保障教職員工的言論自由。

第八,攻擊學術研究。大幅凍結或削減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研究機構資金,削減對少數群體與特定領域的研究支持,影響全國大學的研究能力。

第九,取消學生貸款債務減免。恢復對違約貸款的催收,取消收入驅動還款計畫,並削減對學生貸款的資助。

第十,加速高教衰退。對本已面臨招生困難、財務壓力與保守政治攻擊挑戰的大學,是雪上加霜,使整個體系面臨結構性衰退風險。

川普的行動,反映出三層深層挑戰。

首先,高教政治化趨勢加劇。過去,美國高教雖依賴政府資金,但享有高度自治。川普打破這一傳統,將政策作為文化戰爭工具,迫使大學在價值觀上表態,挑戰自由派主導的校園文化。

其次,暴露依賴聯邦資金的制度性脆弱。面對聯邦財政與監管壓力,多數大學缺乏足夠的財務與政策獨立性,被迫妥協或進入消耗性法律爭訟。

最後,國際競爭力受創。以往,美國學術自由、多元文化與開放的國際學生政策,使其成為全球首選的學術中心。但新的限制政策與削減經費,正在動搖這一地位。

當前,美國高等教育正處於轉型關鍵點。川普的百日行動雖激烈,但也暴露出系統性問題:學術自由如何在政治壓力下維持?財務與政策自主如何加強?美國是否能在全球教育市場中保持吸引力?

接下來的時間,將決定美國高教能否在這場政治與文化風暴中生存,甚至重新定義其價值與角色。未來的挑戰,不僅是政策層面的對抗,更是理念與制度的深度重塑。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全力拒斥師法納粹的執政者

全力拒斥師法納粹的執政者

2025-05-08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一個民主安定的社會,需要有良好的法治,也就是法律與執法合乎公義,人人均有守法的義務。

有言道:「惡法亦法」,法律雖然不為人所喜,但在不損害人權尊嚴下,仍應遵守以維持社會秩序。但如執政者挾國會多數,通過獨厚執政者的法律,同時多方曲解現行法律,檢調聽令行事,或搶先爭功,選擇性辦案,各級法院高度不公,大法官成御林軍下,就很難期待人人守法,是執政者「當家鬧事」的後果。

賴清德以「雙少數」執政,卻以國安之名提出「賴十七條」,將對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因而幾乎所有兩岸交流活動都成為禁區。賴政府以一黨之私,用激進的手法,讓兩岸關係陷入惡意螺旋,是「始作俑者」,卻反而將希望與對岸友善交流的民眾打為「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極盡威脅恫嚇之能事。

由於自認有解釋法條之權,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甚至以「陸方可能據此發展出新的變化來逃避」為由,不願列明哪些情況屬於與對岸的「合作行為」,極為荒唐。

賴政府執政將滿周年,卻交不出任何像樣政績,在內外險峻情勢交迫下,全力搞大罷免,意圖翻盤國會少數局面,本已脫離民主常軌,又在成案連署上大作文章;各地檢調罔顧當年韓國瑜遭到罷免時,檢察官曾以「罷免團體沒有方式、也沒有能力查核連署人的資格」為由,最終對「死人連署」不起訴前例,大辦嚴辦。

調查局長陳白立在答覆立委質詢時,承認為查辦罷免案,的確曾召集各調查處站召開視訊會議討論,目的是為提醒所屬保持行政中立。結果卻是在各地檢調「辦藍不辦綠」,包括國民黨北市黨主委黃呂錦茹等,僅被控涉及罷免連署文件偽造即遭羈押禁見,以重手處理,違反比例原則,旨在製造寒蟬效應。弄得在野黨必須要上街抗議,但檢調不僅繼續蠻幹,且變本加厲,導致公信力蕩然。

尤有甚者,在黃呂錦茹被羈押禁見原被「無保請回」抗告案中,高院竟稱偽造連署「動搖民主基石」等,認為有羈押黃呂之必要性,將輕罪拔高為叛亂組織犯罪,發回更審而遭羈押。讓人想起柯文哲被「押人取供」已數月,當初也有類似情節,令人為司法悲。

近日,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公開指控國民黨涉犯「組織犯罪」、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也說藍委重提其舊案,無助掩飾國民黨「組織性犯罪」。賴政府一意孤行,讓人想起希特勒初執政時,納粹黨在國會並未過半,他首先炮製國會縱火案,宣布其他政黨為非法組織,逐步清除國內反對力量,掌握宣傳機器,讓德國成為專制國家,最後觸發歐戰,演變成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

賴政府的手法與納粹異曲同工,大罷免宣傳主軸就是汙衊藍委「舔共」,府、院、黨策動司法鷹犬及收編的媒體、側翼、網軍,鋪天蓋地全力打壓,意圖藉以重掌國會多數。以賴清德的凶殘個性,一旦讓民進黨再一次「沒有通不過的人事與法案」,可想見台灣徹底納粹化的恐怖景象。台灣民眾必須覺醒,全力拒斥,才不會被執政的這批偏激分子所荼害,一起受罪。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名人堂/2025年奇妙巧合與中美藍圖

名人堂/2025年奇妙巧合與中美藍圖
2025-05-0 聯合報/ 陳力俊

奇妙整數 (GPT-4o 生成)

2025 計畫 (GPT-4o 生成)

中國製造 2025 (GPT-4o 生成)

二○二五年,乍看是尋常年份,實則蘊藏數學巧合、大國政策與國際對抗三重意義。

首先,從數字觀點來看,二○二五是一個奇妙的整數。例如它等於二十加二五之和的平方,也等於一加到九的平方,更等於一到九各三方的和,同時是一到八十九奇數的和等。如此罕見的數字巧合,讓人戲稱今年為「數字年」。

但更具歷史與現實意義的,是美中兩國皆以二○二五為節點,分別有各自的國家藍圖─美國的「二○二五計畫」(Project 2025)、中國的「中國製造二○二五」。

「二○二五計畫」是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主導的總統過渡計畫,成書《領導授權》,厚達九百頁,涵蓋幾乎所有領域政策,目標是加強總統對聯邦行政機構的控制,削弱傳統文官體制,清除所謂「深層政府」。

該計畫強調政治任命與價值重建,特別在教育與文化政策方面,主張摧毀「覺醒文化」,反對多元、平等與包容(DEI)政策,對高等教育機構施加壓力。

儘管川普在二○二四年競選期間對該計畫保持距離,聲稱「不熟悉內容」,但其核心內容與川普過往施政主張高度一致,執筆者多為其前幕僚。根據《時代》雜誌統計,川普第二任期初期近三分之二的行政命令,與「二○二五計畫」內容至少部分相符。

川普復任以來,該藍圖已部分實現─緊縮移民政策、打擊異議官員、大幅度裁員、重整教育部、削減科研預算、開打美中貿易戰、退出多個國際組織等,皆展現出重構政府的決心。保守派稱之為「和平的第二次美國革命」,認為有助於糾正左傾偏差;但也遭強烈批評,被視為威脅美國憲政與民主制度的極端計畫。

與之相對,中國大陸自二○一五年起推動「中國製造二○二五」,旨在擺脫「世界工廠」的低端角色,轉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製造強國。該政策聚焦十大領域,包括數控機械、半導體、新能源車、生技醫藥等。

十年來,大陸在電動車、鋰電池與太陽能產品等「新三樣」的出口規模已居全球首位;高鐵、核電與大型裝備製造亦邁向世界領先地位;智慧製造、工業自動化進展快速,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然而,該政策也引發國際反彈。美國視之為挑戰科技霸權的戰略計畫,並於川普首任內的二○一八年對中國啟動貿易戰,針對相關產業課徵關稅與技術限制。歐盟、日本則對中國補貼與市場封閉提出質疑,並加強本土產業保護。

「二○二五計畫」與「中國製造二○二五」可謂分別代表「拚政治」與「拚經濟」的治國方案。前者強調行政重塑與價值重整,政治色彩濃厚;後者則聚焦經濟與科技實力,展現長線戰略眼光。美國試圖重建「偉大美國」,中國則力爭製造業「升級換代」。

美國雖仍為世界第一強權,若改革過度激進,恐自損體制穩定;中國雖崛起迅速,卻始終面對技術封鎖與信任赤字。在缺乏互信的前提下,中美長期對峙勢所難免。

台灣地處兩強之間,政策走向與安全環境皆受牽動。當前正值全球秩序重整關鍵期,唯有審慎因應、靈活應對,方能確保自主與安全,並轉危為機。

回到巧合,下一個「數字年」要等一千年,因為只有三○二五才同樣神奇,等於三十加二五之和的平方,可謂千載難逢。「人生不滿百,而有千歲憂」,讓人不禁思索中美大碰撞持續惡化的嚴重後果。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悼念陳國華教授: 親切爽朗

悼念陳國華教授: 親切爽朗

第二屆傑出導師

天不假年

陳國華教授於四月二十日,因手術併發症不幸在林口長庚醫院長逝。由於印象中國華身體健朗,又在盛年,事前不知國華患有重病,稍早並聽說他帶隊到外縣市比賽,往生消息傳來,還以為可能是車禍意外,後來才證實是醫治罔效,不禁為其英年早逝,唏噓不已。

國華為人親和,很容易與人打成一片。我個人與國華變得熟稔是在擔任校長期間尤其他以馬來西亞僑生身分,兩次陪同出訪馬來西亞。第一次是隨團與馬來亞大學交流,國華善盡地主之誼,熱心介紹當地風光與美食,並與當地僑領李金友拿督結緣除參訪李拿督事業外,並徵詢捐贈獎學金鼓勵當地學生來清華升學可能性。由於國華居中連絡順利,在李僑領於期間造訪清華後,促成約半年後參加李僑領愛女婚宴並進行捐贈獎學金簽約之行。

值得一提的是,李僑領慨捐一千六百萬元獎學金,先從每年獎助十名馬來西亞籍清華入學新生開始,逐年增加名額最多時,可同時嘉惠四十名學生,而且這些學生如在校表現優異,可續領四年,激勵效果相當大。

國華在校除是足球教練外,由於教學認真熱誠,曾當選校傑出教師與傑出導師,另外他是一個專業級的業餘魔術師,常在學校春節團拜中展現特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雙生子魔術」,剛在一邊送走一位助手,下一秒該助手即在另一端出現,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後經解惑,才恍然大悟。

國華近年來兼任體育室主任,個人由於與三個單位有不同的因緣,與國華常有互動: 這三個單位分別是「清華百人會」(「百人會」)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台灣聯大」)與清華退休人員聯誼會 (「退聯會」)。

「清華百人會」是在清華百年校慶本人擔任校長時,為籌募興建綜合體育館而設立,每位會員捐贈一百萬元以上,共募得一億七千兩百萬元,讓「校友體育館」得於兩年內完工啟用。後來學校將「百人會」建制化,除原始會員外,並將歷年來累積捐贈一百萬元以上的清華人或友人納為會員,因此國華也正式成為「百人會」會員,由於我忝任榮譽會長,因而與國華多所交集。

我於一零九年起擔任「台灣聯大校長由於「台灣聯大」 於一一一年起舉辦加盟四校運動會,前三年分別在中央大學、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舉行,今年則在陽明交通大學舉行。國華在其間兼任體育室主任,對運動會的順利舉辦,盡心盡力,讓人銘感。同時在去年馬來西亞沙巴九所獨立中學校長來訪時,也蒙國華熱誠協助接待

由我擔任會長的「退聯會」活動方面,每年都會組隊參加全校運動會的入場式。而國華很體貼的在賽事開始後,安排會員坐在司令台上觀賽,很為會員們稱道

另一方面,由於我盡可能每天傍晚在校園健走,運動場與體育館都座落於我必經路徑旁,因此多次與國華不期而遇,與國華晤談,總覺溫馨愉快。而最後一次,則是談到今年「台灣聯大」運動會賽事,他表示籌備一切順利,不意竟成永訣,思之不禁令人傷感

國華熱心真誠,勇於任事,親切友善,由追思會的人潮可見其為人受到高度肯定尤其看到一些學生淚流滿面,讓人感嘆天不假年

國華不幸英年早逝,雖然在校園中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但他親切爽朗的音容相貌
將會永遠留在友朋與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