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學會」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想法與做法*
陳力俊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研究所
摘要
材料為工業產品的基石。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探討材料結構、性質、製程與功能的相互關係。一方面與基礎科學關係密切,一方面又與各類工程應用息息相關,具有高度科際整合性。民國六十八年行政院明定材料科技與能源、資訊、自動化並列為我國四大重點科技,促成近年來國內材料科技蓬勃發展。我國天然資源極度貧乏,國家建設發展有賴高素質人才。欣逢「高雄工學院」舉辦「1996 科技研討會」,特以「材料科學學會」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想法與做法為題提出報告,就教於諸先進,以冀由交換心得集思廣益,作為往後推動工作的參考。
關鍵詞:人才培育,材料科學學會
一、前言
材料為工業產品的基石。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探討材料結構、性質、製程與功能的相互關係。一方面與基礎科學關係密切,一方面又與各類工程應用息息相關,具有高度科際整合性(Interdisciplinary)。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先進國家皆以材料科技為發展重點,促使材料科技快速進步。由於材料科技與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密切依存關係,目前美、日、歐洲各先進國家亦莫不以材料科技為優先發展項目。
在一九六零年代以前材料科學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皆在其他理工系所如冶金、物理、化學、機械、化工、電機系所進行。一九六零年代初期材料科技成為一獨立學門之時機已趨成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材料系所,至今各先進國家知名學府無不設有材料系所,而材料科技也飛速進步。國內第一個材料系所於民國六十一年在成立,目前共有十一所大學院校設有材料系所,另有兩所專科學校設有材料科。民國六十八年行政院明定材料科技與能源、資訊、自動化並列為我國四大重點科技,促成近年來國內材料科技蓬勃發展。
我國天然資源極度貧乏,國家建設發展有賴高素質人才。材料科技的進展掌握了高科技工業發展成敗的關鍵。在我國即將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而國際間科技競爭加劇之際,提高材料科學學術研究水準,加強人才培育以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實為當務之急。欣逢高雄工學院舉辦「1996 科技研討會」,特就「材料科學學會」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想法與做法提出報告。
從廣義的角度看,專業學會的主要工作莫不與人才培育有關。例如舉辦研討會,出版學術期刊都有提升人力素質包括研究能力,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等的功能;其他諸如引介新興領域、推介材料科學、闡揚材料社群觀點皆有助於人才培育。較狹義的看,則限於知識與資訊的傳授與推廣。本文僅就狹義的人才培育加以討論與闡述。
二、中國材料科學學會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於民國五十七年在陸志鴻先生與許多材料界前輩積極推動之下成立,一直有勇於任事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國內材料科技蓬勃發展,「材料科學學會」一直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各項推展材料科技的重大工作,「材料科學學會」無役不興,功不可沒。目前「材料科學學會」擁有經常保持聯繫會員一千兩百餘人,會聚產官學研各界菁英,具有相當可觀的整合力量。
三、材料科學學會的定位與角色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成立的最主要的宗旨在提升我國材料科技研究水準。學會的工作自然以提升材料科技研究水準與服務會眾為首要目標。但限於人力物力,在工作內容上必須有所取捨。在人才培育方面考量以整合性、前瞻性、適時性、需要性為優先。原則上不重複現有教育訓練機制工作,而能在充分發揮效率與彈性情況下,結合產官學研各界力量,釐定前瞻性的政策,採取開創性的作法,更進一步提昇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水準與層次,而積極配合國家整體科技與經濟發展。
四、產業材料科技人才培育研討會
充當產官學研的橋樑,加強聯繫,匯聚社群心聲是專業學會的一項重要功能。「材料科學學會」於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奉「教育部」委託舉辦「材料科技人才培育研討會」,邀請有關學者專家,共同研商材料科技人才培育大計方針,並落實教育部「材料科技教育」專案之推動。經過兩天的討論,除對第二期「材料科技教育」專案計畫建立共識,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對第二期「材料科技教育」專案計畫目標的達成,有很實質的助益。
八十四年度為第二期「材料科技教育」專案五年計畫執行最後一年。自八十五年度起教育部將推動第三期「材料科技教育」專案計畫。同時為因應國內、外產業結構,教育研究資源的變遷,帶動經濟、社會環境的互動變化、「中國材料科學學會」認為應適時邀請有關學者專家就「材料科技人才培育」加以檢討、策勵。由於考量今後大專院校培育人才絕大多數將進入產業界工作,所以擬針對「產業材料科技人才培育」加以研討。經與「教育部顧問室」商議,乃於八十四年七月向「教育部」提出「產業材料科技人才培育研討會」工作計劃,獲得教育部迅速的正面回應。乃積極籌備研討會的召開。邀請產官學研有關學者專家,共商如何為產業界培訓人才,以作釐定未來教育政策之參考。
研討會於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三及十四日舉行。分四部份進行。首先規劃了一系列專題演講。除邀請「科技顧問組」、「國科會」主管官員介紹我國材料科技、產業發展、學術研究概況及策略,「教育部」提出材料科技學程改進與人才培育的構想及措施,並邀請「中科院」與「中鋼」分別就「軍民通用材料科技發展」與「我國鋼鐵工業與中鋼多角化經營策略」作專題演講。希望適切的提供研討「產業材料科技人才」主題的背景資料,讓與會人士對我國材料科技、產業發展、學術研究概況及策略,人才培育的構想及措施以及研究單位、多角化材料產業有整體與較深入瞭解。
研討會第二部份依照出席人士專長,區分為金屬、電子及高分子與陶瓷材料三組,分別討論。先由召集人引言,提供產業或科技相關資料,提示問題所在及解決問題之意見。討論分五大議題:包括研究所與大學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職技教育,提升研究水準及促進產業研發,教育部「材料科技教育」專案檢討與建議,人才培訓之策略與分工。
研討會第三部份研討「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在材料科技發展之角色。借重諸先進的智慧,協助學會在重點工作上達成共識。
研討會第四部份為分組結論與總結。由各分組召集人彙整意見,作成結論並提出報告。會後將研討結論連同背景資料彙整,作成結論報告書,已於八十五年二月呈送「教育部」以及、相關部會、產業、學術、研究單位作為政策釐定的依據或參考。同時成為學會在推動工作上的重要準則。
五、出版中文教材及手冊
教材中文化可能是我國近年來在發展科技諸般努力中最弱的一環,但也可能是使科技生根深化最重要的一環。適當的中文教材不僅能大幅提高學習效率,而且經由大家熟悉的文字更能傳遞學理的邏輯概念、關連脈絡以及深層意義,勾畫出思路發展,學習的效果更不可以道里計。
「材料科學學會」體認到教材中文化的重要性,落實及擴大教學成效,透過歷次科技會議、研討會、學程改進方案討論,在材料社群中凝聚共識,並於八十三年六月完成接受「教育部」委託「基礎課程」、「電子材料」系列編著教科書規劃。規劃工作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主持並成立規劃委員會,負責規劃系列教科書編著要點,包括教材的選定、編輯方針與策略、教材內容與大綱、可能召集與執筆人選等。在「基礎課程」系列方面,規劃了「材料科技與社會」、「工程材料實驗」、「工程材料科技」、「材料分析」、「物理冶金」與「材料熱力學」六本教科書。在「電子材料」系列方面,則規劃了「電子材料」、「電子元件製程」、「光電半導體」、「半導體物理」、「電子構裝」、「電子材料分析」、「電子材料實驗手冊」、「薄膜製程」、「半導體材料電性量測」、「半導體晶體與磊晶成長」、「微影技術與蝕刻」與「離子佈植技術」十二本教科書。八十六年度起將由「教育部」補助每年出版兩本中文教科書。預計第一年完成「材料分析」與「電子材料」兩本書編印工作,而以五年為期至少出版十本觀念正確、內容豐富的中文教科書。
另外本會出版之「鋼鐵材料手冊」目前已在多位學者、專家合力執筆下完成更新改版作業,即將進入排印階段。因初版「鋼鐵材料手冊」甚獲材料社群人士好評而在多年前已售罄,新版預料亦將普受歡迎。
六、開辦教育訓練課程
由於時代的劇變,活到老學到老不僅是理想,而漸成現代人在先進社會安身立命所必需。延伸、推廣教育的需求將逐漸趨於殷切。本會「教育訓練與工業服務委員會」之目標為促進材料科學教育的推廣,協助公民營企業工程人員之訓練,專科及職業學校師資之在職訓練,接受委託辦理材料相關計技術之職業訓練等。初步規劃以「鋼鐵材料」、「電子材料」為主題開辦教育訓練課程。目前已獲「經濟部工業局」核定補助開辦「電子材料」系列教育訓練課程。預定於本年十月三日至四日年會期間首先開辦長達十六小時的「半導體製程材料技術」課程。
七、建立與維持全球資訊網路站
由於資訊與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網際網路 (Internet)已達無遠弗屆的境地。全球資訊網 (World-Wide-Web, WWW)的發展,更融合了多媒體的威力,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影響將極為深遠。「材料科學學會」為因應新科技的衝擊,已於八十四年十月建立全球資訊網路站首頁 (Home Page)。目前站址為 www.csms.nthu.edu.tw,內容包括學會簡介,會員資訊,會務報導,活動預告,材料獎項,材料會議資訊,求才求職資訊,材料科技出版品目錄,會員名錄,大專院校材料系所名錄,其他學會資訊,全球材料相關資訊等,希望對材料社群提供完整的資訊服務。未來更希望推動課程教材上網路,互通有無,讓全國師生隨時隨地共享網路站上各種生動教材大綱、圖表,由雙向互動,發揮平行處理 (Parallel Processing) ,集積智慧 (Integrated Intelligence) 的功能。可以想像一個教師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的教材可輕易的由網路下載。一方面提高學習效率,一方面使教材日益精緻,優良的教材得以廣為流傳。目前計劃結合本會編印中文教材工作,首先將編排中的教材大綱、圖表逐步上網路,除了能讓有興趣的人士及早利用外,也希望在編排中即能廣泛獲得同儕的指正、建議與讀者的反應,能儘量避免初版書的誤漏。
八、結語
國內許多學會常遭批評流於「形式化」、「官僚化」。形式化意指無錢、無人、無理想、無目標,徒具形式而發揮不出功能。實當為所有學會工作人員引以為戒。但理想、目標的實現要靠會員大眾以及社群團體出錢出力。個人以為,人的因素又最為重要。雖說有錢固然好辦事,人多不一定辦得好,在目前國內時空環境中,「能人志士」的參與才真正為落實優良構想、理念的原動力。經驗顯示,許多事務的推動,祇要請得動適當的負責人員,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在討論人才培育時,除專業知識外,如何培育「有心人」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專業學會限於資源,諸多事務除「應作」的例行工作、「可作」的則需審度時機以及人力、物力配合情況。為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功效,實有賴建立良好的取捨標準,在整合性、前瞻性、適時性、需要性考量下盡力進行。學會各項工作的有效推動,要靠會員熱心參與以及社群團體支持。本文特就「材料科學學會」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想法與做法提出報告,就教於諸先進,以冀由交換心得集思廣益,作為往後推動工作的參考。並希望加強材料社群以及會員大眾對本會想法與做法之瞭解,得到的回應與支持,促進良性發展,使學會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資料
[1]
Bill Gates, Nathan Myhrvold, and Peter Rinearson, 「擁抱未來」,王美音譯,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2]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產業材料科技人才培育研討會」結論報告書,新竹: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民國八十五年)
[7]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民國八十三年全國材料科技會議 「邁向二十一世紀產業發展之材料科技策略」,台北: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民國八十三年)
[3] 吳泰伯等,「大專院校材料科技核心課程教材編著規劃計畫-基礎學程教材」期末報告,新竹: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民國八十三年)
[4] 陳力俊等,「大專院校材料科技應用課程教材編著規劃計畫-電子材料教材」期末報告,新竹: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民國八十三年)
[5]
吳泰伯等,「大專院校材料科技學程改進先期計劃」期末報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系所(民國八十二年)
[6] 陳力俊,「我國材料科學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錄於工業技術研究院二十週年院慶「我國材料科技與工業材料產業之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八十二年)
[7]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材料科技人才培育研討會」結論報告書,新竹: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民國八十一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