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話說清華」「圖像清華」序言


百年首學   世紀展望

走過百年的國立清華大學,不論是從建校的緣起,或是歷史的角度觀察,都是一所很獨特的學校。
1909年以美國退還超收的庚子賠款成立「遊美學務處」,並規劃在北京惇親王的清華園內興建「遊美肄業館」,1911429「清華學堂」正式開學,1912年改稱「清華學校」隸屬於外交部。1928年正式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對日抗戰期間輾轉遷校,師生們的足跡走過大半個中國。1949年兩岸分治之後,清華大學於1956年在台建校,而且建校始於建造全國唯一的水池式核子反應器,也就是大家通稱的「原子爐」。1974年同時成立原子科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相較於其他大學先成立系所、學院,隨後再建校的次序完全不同。
與國同壽的清華,不僅師生的學術研究成果傑出,還有許多創新的理念落實在各個層面,例如:研發電動車、實施通識教育、推動校園民主化、擬定中長程計畫建立教育管理制度,還有率先開設中學教師暑期進修班、成立盲友會、從自強基金會進而發展出育成中心乃至於產學聯盟、繁星計畫、清華學院等。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多年來在各單位協助下,持續蒐集、整理許多校史檔案資料,為慶祝清華百年校慶,經陳信雄教授、莊慧玲教授、謝小芩教授、吳泉源教授、陳華教授、許明德校友等校史委員討論後,挑選出具重大意義的主題,委請專人撰寫四十一篇專文,由吳泉源教授擔任主編,輯成《話說清華》一書;另精選五百餘張年代橫跨半世紀之久的圖片、手稿、文件檔案,配合簡潔的中英文說明,由謝小芩教授擔任主編,編輯為《圖像清華》一書。
兩書以校史為主軸,分別以文、圖為重點的方式,呈現清華大學發展的歷史軌跡,有別於資料堆積,提供具有可讀性的文章與圖片,期使讀者透過不同的角度更深入了解清華師生多元的成果。透過《圖像清華》、《話說清華》兩書,讀者也可以看到清華校園面貌隨著歲月而變遷,但不變的是校友對於母校的向心力與付出。迄今校內多項硬體建設,如台北的月涵堂、大禮堂,還有「百人會」募款興建的多功能體育館等,都來自於校友對母校的回饋。
承此百年校慶,僅以兩書獻給所有的清華人,以及關心清華的各界人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