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漫談清華故事 - - 世界大學排名的迷思

近年不同機構定期公佈「世界大學排名」,經媒體大幅報導,以致社會大眾、家長、學生高度關切,學校也不得不正視,而比較受注目的三項評比,都有可受公議的地方。
QS世界最佳大學排名:學術界人士與雇主評比屬主觀因素,占百分之五十,研究論文被引用數占百分之二十,有利於規模較大的學校而低估人文社會學科表現,同時在英語強勢主導論文發表狀況下,英美與英語地區大學常有超乎尋常的佳績:國際化占百分之十、生師比占百分之二十均與投入資源有關,對台灣的大學非常不利。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六大評鑑指標包括校友與教師獲諾貝爾獎和費爾茲獎數量各占百分之十與二十、各學科領域被高度引用的教師數占百分之二十、發表在「科學」 「自然」期刊論文數占百分之二十、收錄論文數占百分之二十、以上五項和依規模調整值占百分之十。前幾項指標對新興國家極為不利,例如華人獲諾貝爾獎和費爾茲獎數量非常少,韓國則掛零。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世界大學排名:評鑑指標及所占比重為教學、論文引用、研究各占百分之三十;國際化情形占百分之七點五,及產學合作占百分之二點五。各項比重各年似差別不大,但以幾乎同樣的數據,甚至一樣名稱的指標及所占比重,經過不同處理,可造成約一百名落差。
以上種種問題,都顯示過於重視大學排名確實會導致重研究輕教學、重理工輕人文、重英語輕其他語言、重規模輕特色等嚴重後果,對大學教育常是弊多於利,值得大家嚴肅討論因應之道,有所矯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