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劉錦川院士演講與參訪「高熵材料研發中心」


劉錦川院士演講與參訪「高熵材料研發中心」

劉錦川院士於本月25-28應本校「高熵材料研發中心」邀請到清華參訪並演講。講題為「多元介金屬奈米顆粒強化高熵合金之奇特機械性質及行為」(Unusu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HEAs hardening with multicomponent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今年六月下旬我與劉錦川院士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Nano-2018會議中曾一起在其材料高峰會中擔任講員﹔講員的任務是介紹當前最前沿的材料研究,劉院士的題目正是「新高熵合金奈米結構材料與軟磁性」(New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ased on HEA Superalloys and Soft-magnetic MGs),但當時每個人只有八分鐘,此次劉院士有一個多的小時的演講時間,讓聽眾大飽耳福。劉院士的演講,所用的名詞與觀念,都是修習過「物理冶金」的學子所熟悉的,但能應用在高熵合金的前沿研究,正如劉院士常說的「舊瓶換新酒」,獲得豐碩的成果﹔一方面顯示其非凡的功力,一方面也很值得後進參考。

劉院士在台大比我高八屆,雖與我不同系(機械系與物理系),但是我的前輩 ﹔我最先認識他是1976年我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一次應邀到劉院士任職的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演講,當時劉院士已是很有名氣的學者,承蒙他熱誠接待。隔年我回到清華,因為劉院士專長是在高溫合金材料方面,與我研究領域不同,再加上我經常參加的學術會議主辦的美國學會(MRS)與劉院士活躍的學會(TMS)也不同,所以在國外見面機會並不多,但在劉院士回國講學時,見過幾次面,同時知道劉院士在學術界頭角崢嶸,得到許多榮譽﹔2008年,我僥倖獲得TMS (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Hume-Rothery Award,據知多仰賴劉院士以獎項委員會成員(MemberAward Committee) 的身分玉成,在此也要深致謝忱。
       
上個月「中國材料學會」為歡慶五十周年,出版了一本「台灣材料人成就世界事: 20位領航者的人生故事」新書我很榮幸能與劉院士同榜而且年輕時的照片恰巧一起出現於封面上。該書對劉院士的研究有相當具體的介紹,劉院士在1967年自布朗大學獲得材料博士學位後,即到ORNL工作,從事高溫合金材料研究,在金屬間化合物以及金屬玻璃等研究獲得非凡成就。在長達四十年的服務後,退休轉往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努力不懈,為學一以貫之,是學者的典範。據劉院士自述,在ORNL連續三十年均得到每年美金兩百萬元經費的支持,可見其所受到的高度肯定。這本書另外還報導了好幾位清華教師與校友,很值得大家一讀。

劉院士近年來投入高熵合金研究清大材料系是高熵合金研究發源地葉均蔚教授在這方面的貢獻,已普遍獲得國內外學界的肯定﹔高熵合金研究目前已成顯學,在國內得到大型專案計畫補助,而葉均蔚教授今年更獲得教育部與國科會「深耕計畫」的獎助,劉院士幾年前就已看出其潛力而積極投入,獲得相當傑出的結果,對整個領域,發揮推波助瀾的效果。尤其劉院士領導的香港城市大學團隊,參與了大陸「南方科技大學」主導的一個大型「材料基因組計畫」。這裡所謂大型可能要改稱巨型,因為是一個二十億人民幣(約九十億台幣)的計畫﹔「材料基因組計畫」結合基礎理論計算,模擬,數據資料庫大數據與實作,期待加速材料的研發,縮短研究至實用之時間﹔而「材料基因組計畫」之研究模式,正是高熵合金研究之所需,未來期盼劉院士團隊未來能與清華的團隊更密切的合作,共同在科學前沿努力,再創高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