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大相思湖中鷿鷈一族
由於平日並不屬於賞鳥一族,所以在社交群組開始分享訊息起,才知大家注目的是在水上結巢的小鷿鷈 (讀做小僻提,音近小PT) [1]; 從親身觀察到社交群體以及網路訊息與分享的照片,可以為「2020年清大相思湖中鷿鷈一族」編織成一個從小生命的孵育到悠游於湖中的美麗場景。
首先是看到一隻小鷿鷈在由樹葉與樹枝覆蓋而成約兩尺見方的鳥巢上孵蛋;接者是小鳥陸續破蛋而出,從一隻、兩隻到四隻,期間成鳥會以樹葉覆蓋在尚未孵出幼鳥蛋上以為掩護;特別有趣的是,鳥媽媽(?)會背負一隻到三隻幼鳥悠游在四週,幼鳥探頭而望,好不可愛,而也看得到鳥爸爸(?)餵食趴覆在鳥媽媽身上的幼鳥;原來鷿鷈活動都在鳥巢近旁,雖以小魚為主食,似能與湖中附近眾多的吳郭魚和平共生;到19日黃昏已不見鳥巢,但仍可捕捉到四隻幼鳥在湖中魚貫悠游的珍貴鏡頭。
在相思湖上演出的生命大劇,讓人不由再次感嘆自然演化的神奇,在不到十天的功夫裡,水鳥本能的動作從築巢、下蛋、孵蛋、背負、餵食幼鳥到小鳥可自行悠遊湖上均全本演出;難得的是在賞鳥人鏡頭下,不僅一覽無餘,留下寶貴紀錄,而且藉由社交媒體,傳播遐邇,廣為分享,讓大家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根據新竹野鳥學會收集,李雄略教授主編,《水木飛羽話清華》一書中統計,1995年時,清華野生鳥類有三十三科九十八種,二十五年來,鳥類生態自然有相當大的改變,但參考價值依舊;[2] 而巧在名列第一的野鳥,即是小鸊鷉,有其在夏天與冬天分別身披較鮮艷夏羽以及樸素冬羽的照片,並記述「在清華校園內各水域皆有出現,惟出現狀況並不穩定。觀察紀錄多集中於冬季,但並非每年都有。1994年秋至1995春,相思湖有一隻。」可見並非年年都有眼福看到。同時書中並以夫子自道方式,以小鸊鷉口氣,自述一番,頗為逗趣。[3]
以往人們認為鳥類腦袋小得容不下任何思考能力,所以稱人有鳥腦袋 (bird brained) 就帶有認為其糊塗、愚蠢的貶意,但這個觀點已過時。如今鳥類被證實為具有較高智慧的生物;在「鳥類的天賦」(The Genius of Birds) 一書中 [4],獲獎連連的美國科普作家
Jennifer Ackerman紀錄自己追蹤鳥類的一年生活,從春季的聰明破殼而出,到冬季蛻變成熟有智慧,同時探索了嗷嗷待哺時、剛學會飛翔時、以及少年時期的鳥類行為。天賦在此定義為「天生或者後天習得非凡的能力」或「做好他者做不好的能力」;鳥類從成年到性成熟、再轉變老的過程中,牠們學會呼朋引伴、唱歌、哺育後代、製造和使用工具,同時,牠們擁有天生非凡的記憶力,能精確辨識飛行的線路、知道如何遷居、明白如何成功求偶及繁育後代,然後慢慢地變老死亡。她認為鳥類是思維最縝密的思想家,擁有天生的機靈、風趣與幽默,有時貪婪、脾氣暴躁、爭強好勝,有時卻又知足常樂,書中各章節從技巧、社交能力、音樂天分、藝術性、空間感、創造力、適應力等方面敘述鳥類傑出能力與技巧,值得大家「刮目相看」。
[1] 根據維基百科,小鸊鷉(學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又名小鷿鷈,大約25到30公分長,重量120到300克,是鸊鷉目(Podicipedformes)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最小的鳥。屬於日間活動性的鳥類。除了繁殖期間外,夜晚通常停棲於隱密的水塘或湖泊邊的草叢中。營巢於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蘆葦、燈心草、香蒲等地,多在山地小型水面。如果住地冬季結冰,會搬到較暖和的海邊或者較大不結冰的湖。
主要分布於水塘、湖泊、沼澤。除了極地環境及太平洋少數島嶼外,中國大部、亞洲中部和南部、歐洲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臺灣、香港屯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都可以發現小鸊鷉的蹤跡。小鸊鷉是中國最常見的水鳥之一,在中國東部大部分開闊水面都能見到小鸊鷉。
眼球黑色,眼睛的虹膜黃色,腳黑色。腿很靠後,所以走路不穩,精通游泳和潛水。前面的三根腳趾有蹼。幼鳥的頭部沿著頸部有非常明顯的白色斑紋。成鳥春末到秋季,直且尖的嘴喙顏色為黑色,前端有象牙白色,嘴基有明顯的米黃色。頸側羽色紅褐色,體側帶點黑紅褐色,背部羽毛黑色,尾部羽毛白色。冬季時,嘴喙呈土黃色,頸側呈淺黃色,背部羽毛黑褐色,尾部羽毛白色。
以捕捉的小魚為主,偶爾也會捕捉小蝦子或水中的小型節肢動物。
一般生兩個蛋,孵出的小鳥有時候背在父母背上。
[2] 新竹野鳥學會,李雄略主編,《水木飛羽話清華》,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1995)。
[3] 「我名叫小鸊鷉 (讀做小僻提),身高26公分,是本科鳥類中體型最袖珍的。喜歡棲息於湖泊及池塘,遠遠看常被誤為小鴨子。其實鴨子哪能跟我相提並論?俺不只長得很漂亮,潛水功夫可是一流的。請看看我每根腳指頭上的兩片瓣蹼。這些瓣蹼只能往後移動不能向前翻,因此游泳的時候只要把腳往後蹬,瓣蹼自動張開,便會獲得推力。妙的是回腳時,瓣蹼會自動向後移,讓水順勢通過,因此直接把腳抽回前方即可,不必像鴨老兄那樣還要抬腿收蹼,多麻煩。我的整個划水過程就好像人類跑步一樣,非常方便。還有一點就是我的雙腿長得很後面,潛水時兩隻腳宛如潛水艇的推進器一樣,效率很高。這雙特別的腳使我成為鳥界的潛水高手,一潛就是半分鐘以上,而且冒出水面時已離原地十幾公尺遠。因此遇到危險時我通常只潛不飛。這種腳最大的缺點就是走路時搖搖擺擺的,其中之辛苦不足為外鳥道耳。這就是我何以不喜歡上岸的原因。
1990年秋天成功湖的水質突然變得很乾淨,水生小動物很多。我們一家三鳥看了都很高興,所以在那裡住了下來。我還有個姪兒住在女生宿舍前的小湖中。可惜這裡沒有適當築巢場所,我們只好於1991年元月離開了美麗的清華園,以後有機會我會再回來。
春天繁殖時期我會換上夏羽,此時頭部呈赤褐色,下喙基部及喙尖各有淡黃斑。冬羽雖較不鮮艷,倒也甚具樸素之美。我對子女的照顧很週到,常把他們背在背上游泳,是人人稱羨的甜蜜家庭。我的嘴是尖的,所以不會像鴨子那樣死鴨硬嘴板。像我這樣美麗又有才藝的高貴水鳥在中國歷史上卻沒受到應有的重視。宋朝蘇軾還在東坡集續集裡說:「囊簡久藏科斗字,銛鋒新瑩鸊鷉膏」。鸊鷉膏是一種塗劍用的上等防鏽油。在中國人眼裡,這似乎是俺鸊鷉的唯一用途。」
[4]「鳥類的天賦」(The Genius of Birds),Jennifer Ackerman,蕭寶森譯,商周出版,臺北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