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奧匈與巴爾幹四國記遊 (一)
旅程路線圖 (楊志傑製作)
由於新冠疫情趨緩,睽違三年的暑期旅遊終於得以恢復;基於各種考量,商定於7/11至7/24日,作奧匈與巴爾幹四國前後十四日遊:由於離台飛機誤點,約於7/12日凌晨出發,再經中途轉機,於二十一小時後方抵維也納 (當地時間下午三時),歸程約於7/23日下午九時由塞拉耶佛搭機返台,總共在中南歐遊歷時間略多於十一天。
在年初南法之旅時,即談到暑假旅遊目的地,在諸多建議中,以奧匈或巴爾幹前南斯拉夫分離出克羅埃西亞等小國優先,不意幾經周折,最後行程包括奧匈加巴爾幹四國共六國,以住宿地來劃分,計在奧匈各二日,克羅埃西亞四日,斯洛維尼亞、黑山共和國與波士尼亞各一日,巴爾幹四國約占三分之二時間。
選擇奧地利,主因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等地,人文地景豐富,匈牙利則與其接壤,並曾是奧匈帝國的重要一環:南歐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兩國長期由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有緊密的關聯,再加上不走回頭路之路線規劃順路的黑山共和國與波士尼亞,旅程涵蓋六國,在短短十一天中,可謂行程滿滿。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舊地重遊,風采依舊,倒是匈牙利以及巴爾幹四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共黨長期統治,不僅沒有一窮二白景象,仍展現出相當安和樂利的風貌,使人意外。
在年初南法之旅時,即談到暑假旅遊目的地,在諸多建議中,以奧匈或巴爾幹前南斯拉夫分離出克羅埃西亞等小國優先,不意幾經周折,最後行程包括奧匈加巴爾幹四國共六國,以住宿地來劃分,計在奧匈各二日,克羅埃西亞四日,斯洛維尼亞、黑山共和國與波士尼亞各一日,巴爾幹四國約占三分之二時間。
選擇奧地利,主因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等地,人文地景豐富,匈牙利則與其接壤,並曾是奧匈帝國的重要一環:南歐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兩國長期由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有緊密的關聯,再加上不走回頭路之路線規劃順路的黑山共和國與波士尼亞,旅程涵蓋六國,在短短十一天中,可謂行程滿滿。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舊地重遊,風采依舊,倒是匈牙利以及巴爾幹四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共黨長期統治,不僅沒有一窮二白景象,仍展現出相當安和樂利的風貌,使人意外。
在維基百科中,可查到六國之大致概況如下:
可看出就人口和面積,奧地利與匈牙利名列前茅,以人均GDP (PPP) 來看,奧地利最富裕,黑山共和國和波士尼亞則情況較差,但從人類發展指數 [1] 而言,除波士尼亞為0.769,其餘都「極高」(0.8以上),從貧富差距指標基尼係數 [2]來看,走訪前面四國,屬分配較平均國家,黑山共和國和波士尼亞指數等級中等。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英語: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人類發展水準或人文發展指數,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從1990年開始發布的一個指數,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並依此將各國和地區劃分為四種等級:極高、高、中、低共四組。只有被列入第一組「極高」(0.8以上)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為已開發國家。
指數值根據出生時的平均壽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所得三項指標計算出,在世界範圍內可作為各國之間的比較。
[2] https://zh.wikipedia.org/zh-cn/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英語: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柯拉多·基尼根據洛倫茲曲線所定義的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指數(Gini index)是基尼係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眾收入中,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年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該年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裡,其餘的國民沒有收入),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該年收入分配絕對平均 ( 即人與人之間收入絕對平等),基尼係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這兩種極端情況,即0~1之間。基尼係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基尼係數只計算某一時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計算已有資產,因此它不能反映國民的總積累財富分配情況。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指數等級極低;0.2-0.29表示指數等級低;0.3-0.39表示指數等級中等;0.4-0.59表示指數等級高;0.6以上表示指數等級極高。
可看出就人口和面積,奧地利與匈牙利名列前茅,以人均GDP (PPP) 來看,奧地利最富裕,黑山共和國和波士尼亞則情況較差,但從人類發展指數 [1] 而言,除波士尼亞為0.769,其餘都「極高」(0.8以上),從貧富差距指標基尼係數 [2]來看,走訪前面四國,屬分配較平均國家,黑山共和國和波士尼亞指數等級中等。
如與台灣人均GDP (國際匯率) 33,143美元,人均GDP (PPP) 62,696美元,人類發展指數: 0.926,基尼係數: 0.341 比較,人均GDP (PPP) 與人類發展指數,約達奧地利水準,但生活品質則明顯不及,如由數字說話,一是貧富較不均,二是人口密度過高 (646人/平方公里),而奧地利為101.4人/平方公里,略可說明。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英語: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人類發展水準或人文發展指數,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從1990年開始發布的一個指數,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並依此將各國和地區劃分為四種等級:極高、高、中、低共四組。只有被列入第一組「極高」(0.8以上)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為已開發國家。
指數值根據出生時的平均壽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所得三項指標計算出,在世界範圍內可作為各國之間的比較。
[2] https://zh.wikipedia.org/zh-cn/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英語: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柯拉多·基尼根據洛倫茲曲線所定義的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指數(Gini index)是基尼係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眾收入中,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年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該年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裡,其餘的國民沒有收入),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該年收入分配絕對平均 ( 即人與人之間收入絕對平等),基尼係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這兩種極端情況,即0~1之間。基尼係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基尼係數只計算某一時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計算已有資產,因此它不能反映國民的總積累財富分配情況。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指數等級極低;0.2-0.29表示指數等級低;0.3-0.39表示指數等級中等;0.4-0.59表示指數等級高;0.6以上表示指數等級極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