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王行恭先生「轉型,文化」展: 創造價值

 王行恭先生「轉型,文化」展: 創造價值

轉型,文化

文化設計先行者

讓人敬佩

最佳導覽

美的饗宴

世紀容顏

很高興來參加今天的展覽開幕儀式,這是我第一次有幸來參加創價學會的活動,約五年以前,
新冠疫情還不很嚴重時預定要參加的展覽因疫情轉趨嚴重而取消,因此今天能來參加盛會也要靠緣分。

以前比較少接觸「創價學會」,所以來之前做了 點功課,知道果如所想宗旨是「創造價值」,基於第一任會長牧口常三郎(1871-1944)先生的中心思想聚焦於人的幸福、責任及自強,以人為本的思想。

創價學會的旗幟。是1988年依照池田大作先生的提案以國際佛教旗為基礎制定「三色旗」,依靠旗杆的順序開始使用了藍、黃、紅這三種顏料三原色,藍色代表「教育」黃色代表「文化」,紅色代表「和平」之意。而學會的宗旨以及三色旗代表的意義,都是我高度認同的,因此是帶著滿心歡喜的心情來參加活動。

另一方面,我與今天的主角王行恭先生素昧平生,個人對藝術認識也頗為膚淺,但發現王先生與我年齡相近,而且同在民國三十八年從大陸來台,另外他曾在國華廣告公司工作,與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小學美術老師周邦正同過事,1983年至1987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擔任《故宮文物月刊》美術編輯工作,剛好我最近有緣寫了一篇「親身經歷故宮文物南遷的故事」的專欄文章,也與故宮博物院周功鑫前院長有些互動,同時王老師在1989年和1990年與前馬以工監察委員共同企劃製作出版《中國人傳承的歲時》以及《中國人的生命禮俗》,而我與馬委員也是舊識,因此可謂與王先生也頗有些交集,倍感親切。

從展覽手冊上看到王先生 1975年曾經前往西班牙、美國進修,回國後積極投入設計實務、文化活動,自行創立王行恭設計事務所,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視覺設計、運用詩的隱喻手法在平面上創造韻律與張力,同時投身推進臺灣設計運動,多年來透進文化藝術展演領域的設計,成功地建立起在臺灣「文化設計」面向的個人風貌。同時得獎累累,讓人敬佩。

從邀請單位得知,以往藝術展覽,很少以設計為主題,讓我們想起傳統上所謂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電影」乃至遊戲等範疇,有各種定義,但如果以「心有觸動,產生美感」來形容,則美術設計無疑是新興藝術,尤其看到王行恭老師擔任策展顧問的「世紀的容顏 - 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及文獻展專輯以及今天展覽精美的手冊內容,確實都是美的饗宴,正如策展者所言: 「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某種形式的藝術,藝術表達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要感謝主辦單位與所有參與者的用心,對「教育與文化」的推動有卓越的貢獻。

創價學會第三任會長以及曾任國際創價學會會長的池田大作先生是世界知名的哲學家、宗教家與作家,致力於推動文化、教育、和平,曾獲中華民國內政部頒贈最高榮譽的「一等內政獎章」,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日友好使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等稱號,這在現今兩岸關係劍拔弩張的情況下,特別可貴。

事實上,台灣除原住民與新住民外,絕大多數是歷經數百年自大陸來台的漢人,民族相對單純,同文同種,也都選擇在台灣共同生活,平日大家都能和樂相處。只可嘆偏有部分政治人物,喜好分化,動輒給不同理念的人戴「統派」、「中共同路人」紅帽,忽略自強,忘卻責任棄攸關社會大眾的民生福祉於不顧,完全違背創價學會「聚焦於人的幸福、責任及自強,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及致力於推動和平的理念,這是盼望大家參加創價學會活動能深深領悟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