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創業清華」序言


我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就在清華校園旁的光明新村成長,對於清華悠久歷史與光榮傳統,早已耳濡目染,對新竹清華建校過程的蓽路藍縷,更是印象深刻。1977年回到新竹在清華教書研究,至今已30多年。

30多年來,我看著一屆屆學生畢業,在事業上各自闖出一片天,又在校園中、或街頭巷尾與我相遇。聽著他們分享著事業與人生的高低起伏,有時不免自問,清華人的特質是什麼?清華的教育賦予他們哪些往後面對挑戰的態度?

在這本「創業清華」書中,作者訪問了55位校友,大部份在台灣創業成功,或者在知名國際企業中一路晉升至高階經理人。他們都是在清華時期,隨著大環境薰陶,師長的身教言教影響,以及個人自我惕厲,讓性格中「專注」與「勤奮」的特質更為彰顯,在畢業投入社會前,就建立起日後創業及經營管理的基本態度。

我常告訴學生,尋找研究題目除了是本身有興趣的領域外,如果對世界人類福祉有幫助,是更理想的事。本書中的校友創業故事,也如同尋找研究題目一般,創業研發的產品,不僅是他們極感興趣的技術,且研究發展出的產品,也往往成為使我們生活更有效率、更健康的產品。從台灣早年的石化相關、進而轉至半導體、電腦、通訊,乃至近十餘年的太陽能、LED、軟體應用等技術,都有清華人深耕貢獻的角色,在金融、保險、法律、出版、藝術、房地產等多元化領域,清華人也從不缺席。

希望閱讀這本書的新竹清華校友,可以從中感受到當年清華園中濃郁的同學師生情誼,回想起水木清華的秀麗校園中許多美好回憶。對於還在清華求學的同學,希望你們能從學長姊們的創業故事中,領略清華人精神的正面價值,對規畫未來人生更有助益。

而對於大部份未曾造訪台灣的北京清華校友,希望能從這本書許多人物故事間,看到「我們新竹清華這些年」,特別是40年前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過程中,清華人貢獻的心力與智慧,以及開拓出的影響力等。

適逢清華百年校慶,校園將建立多功能體育館,學校規劃成立百人會,由100多位校友各慷慨捐出100萬元以上,共一億餘元捐款,做為體育館建館經費。「創業清華」書中介紹的校友,許多人已是「百人會」成員。希望未來校友們不只是金錢上的捐輸,更能將創業及經營心得傳承給學弟妹,讓這一代年輕人可以接棒上一世代學長姊的熱情與勤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