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師鐸清華] 序言

曾經有位賢明的人說過一段饒富意味的話:人生最困難的事有兩件,其一是把鈔票從別人的口袋放入自己的口袋,其二是把想法從自己的腦袋裝進別人的腦袋。這第二件事,由某種層面上來說其實正說明了教育的不易,但也僅僅說明了一半。教學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其困難處不僅在於老師須將多年練就的一身功力傳授給學生,時至今日,在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環境下,老師還得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最終將教育現場的主動性與思考權還給學生,才能培育出具有獨立精神的下一代。
一般人提到清華,第一個給人聯想到的印象總是:這是所學術取向的研究型大學,教學不是她的強項。事實上,清華的老師不只會做研究,具有如上所說富有教育熱忱、兼備教育理念和教學技巧的良師,所在多有。為了獎勵這樣的老師,校方由民國71年開始頒發「傑出教學獎」給在教學上具有卓越表現的教師,該獎得主係由各院學生根據自身修課經驗公正客觀投票選出,30年來共有237人次獲獎,其中獲得3次傑出教學獎(此為規定上限)者更有20位之多。此外,清華鼓勵「經師亦為人師」,鑑於教育的範圍並不侷限於課堂上、教室內,因此另於97學年度創立「傑出導師獎」,肯定對學生課業以外的生活和人格教育上積極付出的老師們,3年來共有9位導師獲獎。
本書共計50篇文章,65位清華人(含63位在校學生、1位博士後研究員、1位校友)針對上述兩獎項的得獎者進行專訪,採訪對象包含183次傑出教學獎得主、252次傑出教學獎得主,及9位傑出導師獎得主(其中2位同時是2次傑出教學獎與傑出導師獎得主),涵括理、工、原科、人社、生科、電資、科管、共教會等8個教學單位。50篇專訪即是50篇人生故事,每位師鐸獎得主的人生軌跡、求學過程、各種機緣與際遇、對教學的看法與和學生的相處模式或有不同,每位教授的專業學科領域更是天差地別,然支持他(她)們成為學生眼中的好老師的關鍵卻都相差不多:做任何事情都用心付出、對任何選擇都不要後悔,人生便沒有白走的道路,而沿途處處都會有好風景。

適逢百年校慶,學校規劃出版系列叢書,在系列叢書中,《師鐸清華》一書對向來標舉「研究學術」及「造就人才」的清華尤其別具意義。有句俗話說:「教學相長」,其實應用在清華的例子裡,將之改成「教研相長」亦無錯,雖則教學與研究兩者重心略有不同:前者重知識的傳遞,後者重知識的創新,然實則相輔相成,兩者並不互斥,相通之處在於皆需無比的耐心、靈活轉換立場來思考的能力、對問題所在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克服困難與容忍挫折的強韌毅力。好的研究者亦可以同時是好的教師,優秀的知識創新者更能同時是優秀的知識傳遞者,這樣的例子在本書裡屢見不鮮。誠如一位獲得三次傑出教學獎教授在專訪裡所說的:「清華的學生十分聰明、熱情,……在清華任教,如果只享受到作研究的快樂與成就感,而沒能體會到教書的快樂與成就感,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期勉本書之出版能鼓勵更多教師同仁不偏廢任何一方,做個新世代全方位教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