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光源啟用二十週年回顧序文

「光」的科學與應用是近一百多年來科學研究的主流之一,多位科學家因此獲頒科學界的最高桂冠「諾貝爾獎」。十九世紀末,侖琴發現X光;進入二十世紀後,愛因斯坦開啟光電子發射研究,1950年代初期,華生與克里克兩人利用X光繞射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促使生命科學蓬勃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2003年與2009年各有科學家利用同步加速器X光揭開細胞與核醣體的奧秘而獲頒諾貝爾獎;「光」無疑在近代科學扮演關鍵的角色,而同步加速器光源是現今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實驗利器。
台灣第一座同步加速器「台灣光源 (Taiwan Light Source)」於1980年代初期開始籌建,緣起於海內外科學家看到同步加速器光源的優點與國際發展趨勢,遂積極向政府建議在國內建造同步加速器光源,以推動國家長期科學發展,讓科學在國內紮根並提升我國科學研究與工業技術的國際水準;當時行政院核准成立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並成立「行政院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由海內外科學家與政府前輩組成,聘請袁家騮院士擔任主任委員,在完全沒有興建大型實驗設施經驗的環境下,開始執行建造「台灣光源 (Taiwan Light Source)」的艱困任務。
「台灣光源」自出光啟用迄今二十年間,國內外申請前來中心使用光源從事科學實驗的研究團隊大幅成長,並陸續有傑出的研究成果發表於世界頂尖科學期刊,涵蓋了材料、生物、醫藥、物理、化學、能源、電子、微機械、地質、考古等研究領域。然而這座設計於三十年前的加速器,囿於早期技術的限制而面臨發展瓶頸;六年前經過董事會同意後,中心向政府提送建造一座電子能量為30億電子伏特的同步加速器「台灣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興建計畫,經行政院同意後開始興建,未來將提供最先進的高亮度X光光源,期望帶動更多跨領域以及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科學研究。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於2003 年由「行政院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籌建處」改制為財團法人,決策單位由原指導委員會改為董事會,迄今已第四屆,無論指導委員會或董事會的成員,行政院均敦聘國內外科技界或政府菁英擔任,可見政府對發展同步加速器光源科技之重視,而從幾位自籌建時期即投入奉獻至今近三十載的董事們身上,感受到的濃厚情感與熱情,是一份對中心的肯定,也是一份期許。

值此承先啟後的時刻,感謝所有支持與投入台灣同步加速器光源科技發展的各界人士,也期盼中心在過去累積的豐碩成果上,繼續努力不懈,達成建構頂尖光源的目標,開創更多前瞻科學新契機,並點燃新一代年輕人投入科學研究的熱情,作出對台灣科技與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