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清華數學系五十周年慶特刊序言

清華數學系五十周年慶特刊序言

去年本人有幸在校長任內與數學系師生同仁校友一起歡慶數學系成立五十周年;當天很高興看到許多數學系元老功臣,共襄盛舉如今則欣見數學系決定出版慶祝文集,永誌紀念
在慶祝會上致詞時,我曾歷數數學研究所是本校成立的第二個研究所,數學系則為本校最先兩個學系之一,是本校元老系所,對清華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與貢獻而清華大學在北京時期,早於1931年成立數學研究所,首屆碩士生包括陳省身、華羅庚等後來的數學大師;同時新竹清華徐賢修前校長可謂兩岸清華的橋樑;1945年政府選派六位青年科學家,到美國學習新興的原子能科技,徐賢修前校長在華羅庚先生推薦下是數學領域人選之一;徐賢修先生後在普渡大學應用數學系任教,屢次回校作短期講學,1970年被政府徵召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在任內於1972年成立應用數學研究所有相當的傳承意義。
數學對文明的貢獻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今年暑期適有希臘一行,首站到雅典,正是柏拉圖 (Plato) 創立的「學院」(Academy) 所在地;柏拉圖要求數學為「學院」先修學科,更曾說過「不懂幾何學者,不入我門。」而古希臘學者中,留名青史的數學家如群星璀璨,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在有名的「學院」(Academy) 畫作中人物,即包括歐幾里得、畢達哥拉斯與芝諾 (EuclidPythagoras and Zeno)等大數學家;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西方世界在文藝復興,也就是對以希臘為代表的古典知識的重新學習以後,包括科技等文明才得以突飛猛進: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的Max Weber曾說:「西方科學是一個以數學為基礎的科學,它是由理性思維方式與技術實驗結合而成的合成物。」一般認為,物質科學的數學化,是科學史上最大的進步,對此有卓越貢獻的牛頓被認為千年來最偉大的天才,數學是「科學之母,」可謂已是常識。
數學的觸角則遍及各領域,有趣的是,清華大學數學系培育的孔祥重、梁賡義、蔡瑞胸三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目前都不是一般所謂的數學家;根據中研院院士資料,現在三位院士的專長領域分別為計算機科學、生物統計與流行病學、計量經濟與財務與統計學及風險管理,並且分屬數理、生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組,充分顯現紮實的數學教育所賦予學子的發展彈性。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目前似存在著嚴重的數學落差:數學不好,自然影響邏輯思維,如果作跳躍式思考,完全不合邏輯,則無理性討論餘地;柏拉圖認為數學必須以客觀不計厲害的精神學習,他相信知識、邏輯以及論證技巧足以引導我們的世界;公職人員秉持客觀求真心態,進而成為有原則,理想、勇氣、熱誠的政治家,才有建立「理想國」的可能;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常見各種訴求,先假設己方意見代表公理正義,要求對方照單全收,否則抗爭到底,面對不同議題與對象,又常有「雙重標準」,難怪衝突不斷,而多數時候於解決問題無補;民主貴在「服從多數,尊重少數,」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意見,但不能強求別人一定要同意自己意見,如果連「尊重多數」都做不到,有何民主可言?因此溯本清源,要能有基本的邏輯觀念,養成理性思維方式,這部份相信數學系的師生們可發揮很大的力量,不僅教育選民檢驗公職人員言行是否合於邏輯,也能讓政治人物有所警惕自重,影響將極為深遠。
清大數學系成立五十年來,培育了許多重量級學者以及各行各業傑出人士;數學系教師行列,素以陣容堅強著稱,中生代與年青同仁有相當卓越的表現,可謂後勢強勁,在此預祝未來能在良好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陳力俊於清華園

民國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決策分析與管理」推薦

「決策分析與管理」推薦

本書乃作者累積多年教學、研究、主持政府與產業界多項研究計畫、參與實務的經驗,多方印證所發展的研究方法與決策分析工具,以檢驗研究成效,並親身深入參與卓越公司之組織運作和決策過程,持續準備而精心撰寫結合本土案例之基礎教材。

全書結構嚴謹,深入淺出,一方面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融入歷史人物言行與成語故事,另一方面又能就近取譬,推陳出新,善用生活化範例,如班級旅遊、求學、擇偶、購屋、買車、理財、觀光、教師評分、採購、選舉、政治等決策,是一本兼顧理論與實務,適合初學者與專家的好書,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陳守信院士回憶錄」序言

陳守信院士是清華大學在台復校後最先設立的「原子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畢業校友,麻省理工學院應用輻射物理榮譽教授,中子散射及軟物質研究的世界權威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膺選本校傑出校友,2001年起擔任本校原子科學研究院榮譽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出版社規劃「院士傳記系列」叢書,以彰顯與清華關係密切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行誼,陳院士自是首批鎖定的對象之一,很感謝陳院士首肯為其出版自傳,為「院士傳記系列」更添光華。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生命之句 - 紀念辛志平校長

母校畢業40年的學弟們,編纂第41期《新竹中學校友會會刊》,盛情邀稿,身為「竹中人」,以往只要有新竹中學校友邀稿要求,我直覺的反應都是一口答應,這次自然也不例外;不久前學弟們來催稿,要動筆時,才想到歷年來,寫了有關竹中與辛志平校長好幾篇文章;這篇文章,也許可談談校長生平對學子的啟發。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給2013與2014畢業生的話

[前記] 去年畢業生聯誼會的負責同學來邀稿,後來失聯,所以寫好的稿件暫「存諸高閣」,今年畢聯誼會同學再來邀稿時,檢視去年的稿件,似仍適用,謹以獻給2013與2014畢業同學。


畢業時節將屆,畢業生聯誼會的負責同學希望我寫一些勉勵的話;大學畢業是人生一個重要里程碑,在畢業典禮中,學校一般會邀請一位社會上事業成功、卓有聲譽的貴賓演講,將他們的人生智慧在關鍵時刻與畢業生分享,是非常美好而有意義的事;但你如果問一些過來人,恐怕很少人記得他大學畢業時特邀演講貴賓講了甚麼話,在畢業典禮中,校長說的話,合理的猜測是更不容樂觀;一個希望是如果形諸文字效果可能好很多,所以我欣然接受邀請。

雖然邀稿同學沒有限制篇幅,太長的文章總不是很恰當;由於請校長撰文是一種新的嘗試,我也在此做一個新的嘗試;也就是摘錄一部份我在過去一年在學校各種場合對不同的群體同學說的話,而附有原致詞稿網址,一方面可節省篇幅,一方面也可讓有興趣的同學從原始講稿看到我說話的原委或出處;
2012新進教師研討會致詞-120903
「永遠不要錯過能讓你大放異彩的機會」(Never ever miss an opportunity to be fabulous)


101年新生講習致詞-120911
「有些書可淺嘗即止,有些可吞嚥,少部份書需咀嚼與消化,也就是說,某些書只需讀一部份,某些書瀏覽一下就好,少部份書則應全心精讀細琢」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確」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猶太聖經「塔木德」中有三問,「不是我,是誰」?「不是現在,是什麼時候」?「不幫助人,我活著有甚麼意義」?是很值得大家深思的。
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作者 F. Scott Fitzgerald說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the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也就是說有一流智慧的領導人要容納兩種相反的概念在心中盤桓,從中衡量,做出明智的抉擇,而不要被教條、迷信、口號、習俗甚至情緒誤導與迷惑,是很有道理的。
沈君山前校長題字「莫因身在最高層,遂教浮雲遮望眼」,並常將這兩句話「送給特別聰明、特別漂亮,或者特別有權勢的朋友」,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高高在上,便讓浮雲遮住了眼---因此,看不清腳下的真實世界是什麼了」,「出名容易成名難。出名可以靠運氣,但
是把名聲一直保持下去,卻得靠真本領,靠不斷的努力」


2012年教師節茶會致詞-120924
每個人都要能回答的三個重要問題,「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樂,如何從工作中得到快樂?」「如何擁有美好的家人、朋友關係」? 「如何堅持原則過正直人生」?並了解「衡量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追尋快樂六大秘訣,包括確定目標、參與緊密的群體活動、有適當表達自我的管道、正向思考、從事公益與慈善工作、具有使命感,
「成功不一定能帶來快樂,但保持快樂的人較容易成功」


期待未來領袖對談引言 - 120924
如果我們希望的「領袖人才」是指能「服萬人務」的人才,他的特質是:
一、大公無私,有誠信,具使命感與大格局,有寬大胸懷,
二、知識與能力;歌德說「人們所見到的,正是他們所知道的」,否則淪為視而不見,了解事務真象,具同理心,有能力方能落實好的想法,
三、見識與智慧, 能通古今之變,而能把握時機,作正確判斷,
四、表達能力強,長於溝通,知人善用,用人才德兼備,有清晰願景,不聽民調決策。


科學園區首任局長何宜慈先生紀念會致詞-130412
「挫折是工作的一部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Frustration is part of our job, and also part of our life),公司給我們的薪水,其中有一部份就是補償這些挫折的」,
「要有工作熱情 ( eager to work )、要熱切地學習 ( eager to learn)、並
且要有企圖心成就事業 (eager to achieve))!
工作則要講究方法,努力工作 (work hard) 是一件事,更要有方法、有效率的工作 (work smart),最重要的是要工作精敏周到(work sharp)!」




各奔前程--誕生於清華的藝術份子-130415
祝福所有清華人「有自信與自尊、永遠真誠、能推己及人,勇於面對,
義無反顧」 (And may you grow to be proud, dignified and true. And do unto others as you'd have done to you. Be courageous and be brave.)
「我們過自己選擇的生活,盡力而為就無所謂成敗;如今我們年齒漸長,但並沒有更聰明些,因為我們不改初衷,夢想如昔」 (We'd live the life we choose. We'd fight and never lose. Oh my friend we're older but no wiser. For in our hearts the dreams are still the same.)


清華合唱團五十周年音樂會致詞-130421
「在大學交到好朋友,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你豈不知擁有一顆年青的心是無價之寶?」(Don't you know that it's worth every treasure on earth to be young at heart)?
「如此你年老時才會驚歎生命的無限可能」 (And if you should survive to 105, look at all you'll derive out of being alive),


壬辰梅竹賽閉幕典禮致詞-120304
Life itself, road taken and road not taken make all the difference。也就是說有沒有體驗過,有極大的差異。
「送出去的電子郵件、上臉書、Youtube 是追不回來的」,尤其是情緒性的言語,可能造成難以修補的裂痕。


國際志工分享成果記者會致詞-111104
Making a living,意指謀生,與這相對應的是 make a life,即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
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 but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也就是我們以得取謀生,以付出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助人是最高貴的情操,慈善是普世價值。
The greatest mistake one can make is afraid of making one,即人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怕犯錯。
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10 years ago, and the 2nd best is now! 十年樹木,所以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以前,但如果沒有做的話,此時現刻仍不失為次佳時間。


一百學年度精實管理研習會開幕致詞-110926


「把事情做好,不是靠信心,而是靠沒信心,」要義是把事情做好要長存警惕之心。


一百學年度大學部新生講習致詞-110906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要成為一個有學識的人 (learned man) 要「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對所有事務都有概念,對某些專業要能精到)
科學是教我們把事情做好 (Do the thing right),人文教育教我們做對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文理會通的人才能把對的事情做好 (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人能問的最高尚的問題是能做什麼有益的事,助人是人類最高情懷;
「規劃得好很好,說得好更好,做得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