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清華外交學人小傳」序

清華外交學人小傳

可能很多人知道在我國駐美大使中,胡適是清華校友﹔也許較少人知道葉公超、蔣廷黻也是清華人,大概更少人知道曾參與籌辦清華學校,協助建立遊美學務處肄業館以及清華學校教學制度,並主持成立了清華學校校董會的顏惠慶曾任駐美特命全權公使(當時無大使銜) 謝小芩教授所領導的團隊所整理的「清華外交學人小傳」一書中,可看到這些前輩僅是大批「清華外交學人」的代表人物,而其他曾擔任我國外交部部長、次長以及大使、公使等要職的清華人亦所在多有,構成「民國職業外交官中最大的一個群體」。

許多人可能會因而產生清華素無外交專業系所,而外交人才輩出,是由於甚麼因緣際會?」的疑問。部分答案應可追溯到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清華學校」由美國退還多所庚子賠款而成立為源頭﹔自1909年起,在庚款支持下,有計畫的考選大批國內菁英學子赴美深造,開風氣之先﹔這些校友與清華教師,通稱為「清華人」,多獲有名校高等學位,具有較佳的英語能力,而二十世紀肇始,我國全球視野民智初開,在常以強勢英語為背景的國際外交舞台,大放異彩,是身逢其時,而占有相當優勢,得以從容接受大時代的招喚。另外清華人文社會學科有不少曾接受嚴格外交學理薰陶、孕育的名師,有多人最後轉入外交界,同時也培育可觀的相關人才。作者團隊在種種困難之下,爬梳整理,完成這本「清華外交學人小傳」,有系統的具體呈現「清華人」在我國外交工作上的努力、影響與貢獻,甚為難能可貴。

清華建校是由美國退還多所庚子賠款而起﹔而這獨特的歷史事件正是由巧妙的外交折衝而來,並以當時清廷駐美公使梁誠是美國退還庚款有功第一人。梁誠在1904年與美國接洽庚款賠款辦法中得知,美國政府內部早知「庚款實屬多索」,乃積極活動,遊說美國朝野,重新核算,將多索部分的賠款退還給中國。根據190548日梁誠致外務部的信函內載「似宜聲告美國政府,請將此項賠款歸回,以為廣設學堂遣派遊學之用,在美廷既喜得歸款之義聲,又樂觀育才之盛舉。縱有少數議紳或生異議,而詞旨光大,必受全國歡迎。……在我國以已出之資財,造無窮之才俊,利益損益已適相反。」此建議遭到當時清廷重臣反對,提出用退款辦實業,開發路礦,時值中美邦交陷入低潮,退款交涉陷於停頓狀態。梁誠鍥而不捨,多方運作,歷經兩年多,直到1907123日,美國政府發布退款命令,退款將於190911日生效。梁誠是第一個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退還多索庚款的建議者,也是多方積極及有效遊說美國朝野支持者,歷盡艱辛,克服困難,終於在符合兩國共同利益的情形下使中美達成退款興學決議,是「美國退還庚款有功第一人」,當之無愧,並寫下我國外交史上光輝的一頁。同時清華成立之初由外務部與學部共同監理,直到1929年改制為國立清華大學才完全隸屬教育部。

美國退還庚款,與得到美國的宗教界和教育界的人士支持,盡力促成也大有關聯﹔這些人士從美國的長遠利益出發,倡議退款興學和接受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的好處,建議將退還之款供中國政府派遣學生赴美留學,持續力主專款專用,遊說美國總統,接受了退款興學計劃。而從今日觀之,一方面扭轉了當年我國留學生絕大多數赴日學習的趨勢,一方面培育了大批知美、親美之菁英人士,大幅增進美國對中國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學術等各面的影響力,尤其現今兩岸清華均發展成世界級名校,其作用頗能符合甚至遠超當初預期。歷史的耦合,造就了中美外交的雙贏局面,至今餘波盪漾,也可見外交折衝之重要性。

另一方面,清華辦學的特色,包括注重通識教育、愛國情操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也一定對這些卓越的外交官的養成以及優越表現,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最後我要感謝謝小芩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在有限資源下,整理出「清華外交學人小傳」,「典範在夙昔」,使讀者得以「觀前人之光耀」,為清華幸,亦為讀者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