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字集 --- 為什麼要睡覺?
人類有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我們為什麼要睡覺? 最直接的答案是因為感到疲倦,或按時就眠以養精蓄銳再出發;但從演化觀點,睡眠像生物現象中最愚蠢行為;沒有成就任何事,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獵物;有學者說:「如果睡眠沒有提供任何關鍵性功能,那就是演化犯下的最大錯誤。」睡眠在整個演化史上持續存在,表示它必然有強大的好處,勝過那些看似明顯的危險和不利之處。
現在已知所有物種都要睡覺,對動物來說,有長有短;一說是陸上肉食猛獸,站在食物鏈頂端,可以安心長時間呼呼大睡,而草食被狩獵者,要盡量減少睡眠,以免在毫無防備之下,就成了獵物,言之成理,但並不盡然,例外比比皆是。
近年來對睡覺研究發現原因要複雜很多,英籍美國學者沃克 ( Matthew Walker) 將目前對睡覺的了解總結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科學突破,整理出一本科普新書,名為 《為什麼要睡覺?》告訴我們睡眠複雜又迷人的真相,可讀性甚高,相當有啟發性。
有許多大家都碰到的問題,如晚上為什麼想睡覺;午飯後常會感覺昏昏欲睡,旅行時會有時差困擾,有人會認床;被噩夢驚醒,感覺四肢癱瘓無力;有人是「早鳥」,有人是「夜貓子」;午睡有甚麼好處? 為什麼熬夜後精神會更好? 咖啡因如何影響睡眠等;大哉問「為什麼要睡覺」?等,本書都一一嘗試給予合理的解答。
影響睡眠節律的因子主要是生理時鐘與睡眠壓力。這兩個掌管睡眠的因素是並行卻互相不理的兩個系統。近日節律規律像只有正值的正弦波一樣,以二十四小時為週期。睡眠壓力則由釋放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腺苷而來;人在沒睡覺的每一分鐘,它的濃度持續上升,在腦中累積,會讓人越來越想睡。當晚上睡去時,開始去除當天的腺苷。成人在經過大概八小時的健康睡眠後,腺苷清除完畢,就在此時,近日節律接手,以充滿活力的身體和清晰的頭腦,展開下一段約十六小時的清醒時光。
睡眠缺乏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無法滿足每晚八小時的建議睡眠量。睡眠剝奪和橡皮筋一樣,能夠承受的拉力有限,然而遺憾的是,人類是唯一會在無益的情況下故意剝奪自己睡眠的生物。
我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記憶力、學習力、創意、生產力、領導力、決策力、智商與情商、吸引力、運動表現,甚至食慾,這些讓日間生活更精采的能力,本書揭露原來都與夜間那場神祕的睡眠有關係。
[1] 沃克 (Matthew Walker),《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姚若潔譯,天下文化,台北 ( 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