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清華大學1929-1947年畢業生知多少

清華大學1929-1947年畢業生知多少




清華大學於1925年成立大學部,1929年有了第一屆畢業生,由於國共內戰亂局,清華未曾呈報教育部1948及1949年兩屆畢業生名冊,目前有完整紀錄的,在兩岸分治前,僅止於1947年畢業生,而1929-1947年畢業生名錄資料盡載於蘇雲峰先生編撰《清華大學1927-1949師生名錄資料彙編》(《彙編》) 中。[1]
《彙編》於2004年出版,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才得以問世,為蘇先生所著《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2] 一書的副產品,補充說明清華大學之所以為國內一流大學,除有良好的領導人、充沛的經費、優良的教研環境和充實的圖書儀器設備外,主要有堅強的師資陣容和優秀的學生。由於清華採取精英主義,文法理工四學院在校學生最多時不過千餘人,
1929-1947年間之大學部畢業生人數也不過2,264人,研究所畢業生61人,和六屆清華留美公費生132人,但他們對兩岸三地和美國的學術、教育、科學研究及工業建設,均有卓越的表現和貢獻。本書便是一個最有力的佐證。
根據蘇先生導言: 「經歷二十餘年之努力,終於完成了《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1911-1929》[3] 及《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二書;在進行研究清華校史時,不斷搜集有關清華教師和歷屆畢業生的生涯資料,作為《抗戰前的清華大學》之附錄,佐證清華教育之成就。然而專刊審查人以該師生名錄資料份量過大,建議另以資料彙編形式出版。這就是本書的由來。」「曾在清華執教之教師七百餘人,歷屆畢業生二千四百餘人,要搜尋他們的出身背景、學經歷和生涯資料,的確是件難事。幸得國科會支持,和兩助理積年累月,廣泛搜尋,細心摘錄編輯,雖有漏網之魚,成績亦甚可觀。在世界教育史上亦可能是一項創舉。」
「本資料彙編之特點,在羅列個人資料外,還分別作教師的各項統計分析,和畢業生年齡、籍貫統計,及職場時空分佈與成就貢獻。這些統計分析,有一部分取自《抗戰前的清華大學》一書,因移植於此,使讀者更了解這份資料彙編的意義,凸顯清華大學教育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彙編》分析1929-1947畢業生資料:
一、大學本科畢業生2,264人 (含女生158人),其中「文學院」426人,「法學院」683人,「理學院515人」,「工學院」640人。
二、「文學院」以「外文系」和「歷史系」人數較多,「法學院
以「經濟系」人數最多,「理學院以「化學系」和「地學系人數較多,「工學院」則以「土木系」和「機械系」人數較多。
三、「清華研究院」共有13個研究所,1933-1947年間,僅有畢業生61人。
四、於1944年以前,舉行過六屆公費留學考試,共錄取132人。
對照「新竹清華」在2022年有1910人獲頒學士學位,2505人獲頒碩士學位,250人取得博士學位,共有4,665人畢業,往昔今日有很大的差異。
就時空分布及職場成就而言:
一、抗戰期間: 因應戰時需要,多在中國西南和西北部,從事公路、兵工、機械、採礦、美軍翻譯等基礎工作。
二、抗戰勝利後四年: 分散於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和華南等地的政府單位,從事工礦、交通、金融和教育等工作。
三、1949-1980年: 是事業成就巔峰期,不論在大陸、台灣、香港和美國等地,都居於各行業中高階層領導地位。
四、1949年以後: 留有完整生涯紀錄者約三分之二,1,519人,留在大陸者,1,169人,約占77%,在台灣者,192人,在美國及其他地區者,115人,在香港者,僅43人。
在大陸以外地區,有十人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二人被選為歐美科學院院士,在台灣,學文法者多從事教學與學術研究,學理工者多投入公營企業單位,如中油、台肥、台糖、中紡、港務、中船、台機服務。

[1] 蘇雲峰,《清華大學1927-1949師生名錄資料彙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叢刊 (49),台北 (2004)。
本資料彙編之資料來源,主要依據者為:《國立清華大學教職員錄1927-1949》、《國立西南聯大31年度教員名冊》、《清華大學一覽》(教職員錄,1947)、《清華機械工程系概況》(1936)、《清華大學1929-1947年度畢業生名冊》、《清華同學錄》(1937)、北京及新竹兩地清華大學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清華大學1938級六十週年紀念集》(1998)、橋川時雄編纂之《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鑑》、劉紹唐主編之《民國人物小傳》、黃延復、王小寧整理之《梅貽琦日記,1941-1946》、《吳宓日記》7冊、《清華人物志》4冊、《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錄》(1948)、《中央研究院院士名錄》(1996)、《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1996)、《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1937-1946》、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纂之《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以及其他清華大學出版物與清華師生傳記、回憶錄和各級同學週年紀念集(尤以1938級最翔實)等文獻。
[2] 蘇雲峰,《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84),台北 (2000)。
[3] 蘇雲峰,《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1911-192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79),台北 (19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