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2024年春清華茶花園與櫻花林

2024年春清華茶花園與櫻花林

茶花園景觀位置圖 (林登松提供)

茶花園環景照 (陶雨台空拍)

茶花園空拍圖 (陶雨台攝)

鳥瞰茶花園 (陶雨台空拍)

從綜二館八樓鳥瞰

哈囉無人機 (陶雨台攝)

茶花園視頻 (陶雨台空拍)

茶花配置圖 (林登松提供)

 國恩家慶與佛羅倫斯

黃蓮華

對稱優美

情人節

天鵝湖

桃樂絲山丘

砂金

愛麗絲姑娘

甜香水

悅牡丹

凹脈金花茶

喬依肯德力克

粉嫩可愛

梅琳達

七仙女與春霧

春霧

又香又美

姿

台灣育種

夢娜玫瑰

艷麗非常

櫻花林環景照 (陶雨台空拍)

櫻花林空拍圖 (陶雨台攝)

一片火紅 (陶雨台空拍)

櫻花林視頻 (陶雨台空拍)

櫻花林中  (陶雨台空拍)

清華於約一年前新闢茶花園,在創園的現圖書館林登松館長悉心照料下,自今年一月中起,各式茶花逐一盛開,多彩繽紛,美不勝收。由於園中茶花高達二十九種,辨識不易,因而發想配合林館長提供的「茶花園配置圖」與空拍照,提供指引,以讓愛花人在欣賞美景之餘,更長知識。

由於老友,也是清華化學 75 校友,陶雨台兄擅長以無人機空拍,承蒙他於 2月 17日當晚赴埃及旅遊出發前,與夫人賀孝雍校友 (化學75) 在午間專程自台北到校執行託付任務,剛好清華南校區櫻花林之櫻花也正盛開,因此也一併請其攝下美景,為 2024春天清華留下美麗的紀念。

清華茶花園全名為「物理學系72級茶花園」,乃由物理系1972級系友在畢業五十年後捐建,共募集約兩百萬元,並同時配合整理周邊植栽。大致規劃是,新種植栽29棵中、大型嫁接茶花樹成樹,樹高與樹幅都超過2.0公尺,80棵小茶花在周邊作為茶花樹籬,新草皮等增進美觀;後來又新增沈君山前校長捐贈12位傑出物理學家雕像;據林館長撰寫過程略為: 「 為加強景觀藝術與教育功能,諮詢專家意見, 得到下列原則:

茶花樹與銅像位置應一起考量;於花園內規劃步道;十二座物理學家銅像依年代或領域分成數個群組,以群組為單位,依次沿步道放置,使其具有導覽功能;同一群組內銅像的高度可考慮略微不同。

依據上述原則,將十二位物理學家依年代分成五個群組 (領域與年代順序吻合): Galilei、Newton (古典力學) ,Maxwell、Boltzmann (電磁場,統計力學) ,Einstein (相對論), Planck、Schroedinger、Heisenberg、 Dirac (量子力學) ,Feynman、Yang、Gell-Mann (基本粒子)。

邀請校內兩位專長與此相關的教授 、與一位校外園藝師,於現場調整茶花樹的位置與銅像的位置及方向。最後結果如圖示。每個銅像的花崗石基座刻有物理學家姓名、作者姓名、捐贈者姓名。為增加教育功能,每個基座上將貼有 QR code ,網頁會介紹物理學家與作者。另外將利用照片與影片介紹作者創作此作品的過程。」

因此茶花園中,也陳列了十二位大物理學家的半身銅像;茶花象徵著完美、虔誠和可愛,科學大師象徵智慧,科學與藝術,智慧與美麗結合,相得益彰。

根據規劃,園中茶花屬於8大茶花系:
1. 香茶花系:  甜香水、天香、芳香肉桂、春霧,
2. 多色茶花系: 七仙女、喬依肯德力克、佛羅倫斯,
3. 抱莖茶系: 紅色、金黃色、白色抱莖茶,
4. 台灣育種品系: 國恩家慶、越姿、夢娜玫瑰

5. 黃色花系: 防城金花茶、黃蓮華、凹脈金花茶、東興金花茶、黃菊金花,
6. 夏天開茶花系: 崇左金花茶、夏日紅絨、夏夢小璇、大紅燈籠、國色傲夏,
7. 紅山茶系: 天鵝湖、悅牡丹、桃樂絲山丘、砂金,
8. 雲南茶花系: 愛麗絲姑娘、梅琳達、情人節。

目前正在開花的茶花
有二十種,
千嬌百媚,讓人流連。

接著往南校區櫻花林,從
苦楝大道草坪邊看去,一片火紅,從空拍圖來看,僅約有一半櫻花樹盛開,尚未達到花季最高峰,盛況可期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2023年淡水半日記遊 (三) : 滬尾礮臺與小白宮

2023年淡水半日記遊 (三) : 滬尾礮臺與小白宮

北門鎖鑰

礮臺呈現「回」字形平面配置

子牆與鐵水泥

東側與北側兵房

兵房與中央廣場

甬道有多種用途

牆厚1.2公尺

半圓形弧形拱頂部

12吋克魯伯砲全像投影

人行通道

砲座說明

8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

儲彈槽

中央廣場

(一) 滬尾礮臺
滬尾礮臺是清代軍事遺址,同時也是淡水現存最完整和最大規模的古砲臺,建造於 1886年,佔地約 8公頃。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淡水港。

因長期屬軍事要塞,該設施大致完整,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題之「北門鎖鑰」石碑,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陣地數座;但砲台使用主炮均已遭日本人拆離,現已佚失。目前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所管轄的國定古蹟。全園區由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負責營運。

滬尾礮臺本體仍然保持著清代的形制,該設施平面呈現矩形狀,其結構採用石頭和厚實混凝土構成,礮臺範圍由頂寬約 10.97公尺的泥土築堤伴隨底寬約 9.14公尺的壕溝,營房上有圓形木造的掩體,建築本體環繞出天井於礮臺中央,建築本體外圍以泥土築堤,利用隧道口出入,故俯視礮臺呈現「回」字形平面配置。

自外而內依次,礮臺共有城垣、壕溝、營門、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和廣場。礮臺的占地面積為 26,711平方公尺,最初的設計包括一座 12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一座 10吋砲和兩座 8吋砲,共計四門。

營門為滬尾礮臺的主要入口,於砲臺東南側的拱門,其上刻有「北門鎖鑰」的字樣,橫額上下款「光緒十二年季春中浣之吉」以及「合肥劉銘傳題」。中央兵署是屬於滬尾礮臺的主要指揮所區域,目前遺址僅存下其地坪基礎。在遺址的山牆部分,現仍然保留著一面殘牆,採用了石條的構造,整體區域則作為內埕廣場使用。

甬道是環繞在子牆內圈的半圓形隧道,被用於多種用途,包括士兵寢室、儲藏室、彈藥庫以及日常生活空間。這些甬道相互連通,為士兵的作戰調度提供了靈活性和便捷性。

甬道的建造材料主要使用石條作為基底,在甬道頂部,由紅磚砌成半圓形的弧形拱,這些磚拱之間間隔一段距離並鑿有圓孔,這些孔洞連接著甬道內部和戶外,確保空氣流通。

彈藥庫是一座半圓形的穹窿建築,主要用於專門存放各類彈藥。其內部結構包括一道牆,這道牆不僅分隔出走道,也提供了保護彈藥的空間。此外,彈藥庫內部還配備兩扇門:一個是供人員進出的小門,另一個是專為運送礮彈而設的大門。

(二) 小白宮

在紅毛城附近

鳥瞰圖

斗子砌圍牆上爆仗花

以英國殖民風格設計

外觀有數個拱圈

官邸布置模型

書房兼辦公室

風華年代

大事紀

昔日淡水港

揚帆出海

美術展覽

環境清幽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 1870年,是位於淡水區埔頂的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前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以英國殖民風格設計,因有著白色牆體而被當地居民暱稱為「小白宮」,周邊環境優雅,面向淡水河,遠眺觀音山,有大面積的涼台、外觀有數個拱圈及落地門窗、使建築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地基用紅磚及石材砌成基座,屋頂則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兼具排水功能,內部空間則分有設置主臥室、書房兼辦公室、宴客廳等西式格局匯聚而成。

在周圍遺跡方面,則有官邸創建時留下之黑磚斗子砌圍牆,幾段圍牆採用不同之材質,分別為「黑磚斗子清砌」、「砂岩塊石砌」和「水磚砌」,園區內原存三座官邸界石,其中一座於1997年取走成為海關博物館展示品,現展示的兩座界石則在小白宮旁典藏,此外花園附近尚有處凹陷土坑,據為滬尾之役留下的彈坑遺跡。另外,小白宮庭園中的雞蛋花歷史悠久,生命力旺盛,公告列管為「珍貴樹木」,在開花期的夏秋間也吸引許多遊客賞花。[3]


參考資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滬尾礮臺
1885年,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性以及其重要性,因此他決定強化臺灣海防建設,並自1886年開始各個海口增建現代化砲臺以提高防禦能力。並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Lieut. Max E. Hecht)負責監造西式砲臺,並選定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和旗後等五個海口,建造了總計十座新式砲臺。其中滬尾則擇地另造兩座新砲臺,一座名為「北門鎖鑰」,即今日的滬尾礮臺,另一座則是位於水雷營,名為「保固東瀛」的小型砲台,不過其遺跡已不復存在。
1895年9月,臺灣進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透過〈淡水礮臺概況報告〉對滬尾礮臺進行概況調查,1916年,總督府委派杉山靖憲進行臺灣名勝舊蹟的調查,並編纂了《臺灣名勝舊蹟誌》。滬尾礮臺以「清國舊礮臺址」之名登載其中。1917年,日軍撤除了滬尾礮臺的四門砲塔,將該地改建為日軍砲兵練習場。1918年,礮臺東側的操兵場被改建為淡水高爾夫球場。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將滬尾礮臺的巨礮當廢鐵拆除。
國民政府來台後,礮臺改由國軍駐防。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滬尾砲台為二級古蹟,隨後於1991年12月,對該古蹟進行了全面的修復規劃,並在1996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修復工程。並開放供民眾參觀。淡水高爾夫球場的第六號與第七號球道後為臺北縣政府回收,開闢成滬尾礮臺公園,其占地有八公頃。
2005年,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成立,並將滬尾礮臺公園納入管理系統,並結合淡水自然生態,並將其經營成具特色的生態園區。在2007年第二階段修復工程後,再度開放參觀,並提供給藝文團體舉辦相關活動使用。2019年,淡水古蹟博物館爭取到文化部同意,將一比一在西北砲座回復一門8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經費約330萬元。

[2] https://www.tshs.ntpc.gov.tw/xcmapguide/cont?xsmsid=0I232583746428540053&sid=0I233367861044719700&viewmode=viewpoint


[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淡水港開港後,於1862年(同治元年)6月22日開關徵稅。1863年,福州海關稅務司美理登(Eugène-Herman (baron) de Méritens)提議在台灣也聘用外國人為稅務司。經五口通商大臣李鴻章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英國人麥士威(W. Maxwell),後來由美國人斯甄克接任,在稅務司的管理下,淡水港面目一新。本棟殖民地式白堊迴廊的建築則於同治末年(1870年)完工。本地人稱「埔頂三塊厝」,為當時稅務司公署之官邸。

台灣日治時期後,1896年台灣總督府舉辦「台灣始政周年紀念」,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台,當時即在小白宮住宿。 後來,淡水稅關因關務大減而廢除,因此日本稅關長在此成立「五十會俱樂部」,成為關員休憩、聯誼、打球、進食的場所,直到二次大戰末期不再作為行寮後,建物閒置而被附近淡江中學學生稱為「化物敷屋」(鬼屋)。二戰後,司長官邸經整修後成為當時總稅務司長官李度的官邸。

1996年,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司長官邸報廢、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在淡水仕紳及專家學者的強力奔走下,臺北縣淡水鎮公所認為小白宮具有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因之檢送古蹟調查表,要求將小白宮列入古蹟,才保住這棟具有歷史意涵的白色建築,永久維護;1996年11月,臺北縣淡水鎮民代表會決議將小白宮列入古蹟保存,並呈請內政部審核同意。1997年2月,內政部臺閩地區古蹟評鑑審議會議評定小白宮為三級古蹟,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樣貌,並開放遊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