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宮廟之旅 (六) – 台北臺灣省城隍廟

宮廟之旅 () 台北臺灣省城隍廟

在參訪台南府城城隍廟後,才知從小在新竹認定的都城隍廟另有競爭者,同時也了解原來在台北也有省城隍廟,所以在參訪台南與新竹都城隍廟後,乃有台北臺灣省城隍廟一行。

臺灣省城隍廟之由來,據廟方網站是由於清代光緒年間臺灣省會確認設在臺北府城。依《欽定大清會典》,省會必設城隍廟等。臺灣省城隍威靈公亦依規制建立,地址在臺北城(今漢口街∕中華路口)。

日治時期(1895-1945),城隍廟功能改變,已不具官方功能,成為民間分靈廟的傳承,其後更遭拆除。二次大戰結束(1945),國民政府改撥清淡水縣署舊址城中區武昌街基地200坪,二層樓一棟,作為恢復城隍廟重新公開祭祀之用,即當今之臺灣省城隍廟現址。

臺灣省城隍廟


本來期待進廟後,就可看到「威靈公」執事牌,不料迎頭高掛「昇福明靈王」木匾 [註一],據該廟網站上說明是民國100年農曆715日上蒼勅封「昇福明靈王」神爵加冕新龍袍,並於民國101年農曆7月啟用「昇福明靈王」官印,也算是相當有趣的發展。

[註一] 明代設地方官僚體系,由皇帝指派地方官,並設城隍爺協治。明太祖洪武二年從中央到地方分設京都都城隍「昇福明靈王」,省都府城隍「威靈公」、州城隍「靈佑侯」,縣廳城隍「顯佑伯」,堡街鎮邑「境主」。

臺灣省城隍廟城隍尊神於民國101年奉旨敕封晉升「昇福明靈王」為國都級城隍。奉誰的旨,並無明載,僅有報導「受上蒼授旨勅封『昇福明靈王』之國都級城隍爵位神格,並敕旨三界萬靈知悉」。不知其他兩個省級城隍廟信眾作何感想。

回溯「台南省級城隍廟」,明鄭建立全台最早的官祀城隍廟台南府城隍,當時「首都」偏安台南,轄一府三縣,所以「台南府城隍」最高階。「新竹省級城隍廟」,據說是清光緒年間,當朝張天師夜觀星象,謂將有大災應於台灣島,朝廷下令祭祀禳福,擇地於新竹城隍廟。光緒皇帝遂下令新竹升格為都城隍,於是台灣出現兩個最高級別的城隍爺。

台北府城隍乃台北仕紳集資興建城隍廟,並且以台北市為省會為理由,自定為省城隍廟。如今更自行升格,且看後續發展。

敕封晉升「昇福明靈王

由正門進廟,走入前埕映入眼簾的是拜殿,拜殿或稱拜亭,最前端設有大香爐(天公爐),大香爐之後依序為大供桌(外供桌)、香爐(城隍爐)、供桌(內供桌等,供桌底下供虎爺)。

天公爐

城隍爐

外供內供桌

一、大殿神龕及供像

() 城隍爺及文武判官

神龕內中央部分,總計供奉著三尊城隍爺及兩對文武判官。其中居於木造屋形神鑫內位居正中者,是為鎮殿城隍爺,是最原始的主尊。另兩尊則為副駕及軟身城隍,共同鎮守內殿。鎮殿城隍神尊前有二尊神像為出巡之城隍神尊。

三尊坐姿城隍神尊的左右兩側為文武判官,計有兩對, 一高一矮,同為一組「鎮殿文判官」。文判官像作立姿,身長較高,頭戴文官帽,腦後左右伸出雙翅,黑色長鬚垂及胸部,雙手握住笏板,倚向右脅,面相斯文。木製神龕東側,另有一尊木刻副駕文判官,右手持判官筆,左手持書卷,以表判人生死。 

緊臨主尊城隍爺的武判官,因稱「鎮殿武判官」作立姿,面色錠青,雙目圓睜,細眉貼金,張口露齒,頭戴圓形帽,腦後左右突出桃型翅,身穿帝甲衣袍,右手握長筆,左手持卷軸,雙足丁字型立在臺上,表情威猛。副駕武判官位於木製神龕西側,面呈墨綠顏色,雙目圓睜,緊閉雙唇,雙眉粗厚,顧骨貼金,頭戴武士頭眉冠,鎧甲嵌鑲珠寶,左手上舉節棍棒,右手伸出兩指,威武氣勢。

城隍爺及文武判官

() 文昌帝君與濟公禪師

正龕西側的龕壁,底漆淡藍顏色,猶如淡藍色天空,壁上突塑大刀、疏文彩帶、金色葫蘆、雲朵、浪花等紋飾。主供文昌帝君,本職是司天上世界的法律規則、禮文制度。後世衍生為文教、文學的守護神明。文昌帝君作坐姿,頭戴文官帽, 身披文官服,寬袖長袍,經腰而下,直掩至足踝。黑色長髯長及腰腹,表現出溫文爾雅的文人氣息。文昌帝君身前, 立著五文昌中的魁星爺,又稱魁斗星君,主文運。旁有佛祖尊座。

濟公禪師作坐姿,頭戴僧帽,面部鼓腮張口露齒,滿臉笑意,身穿交領右衽服,服長掩膝,腰身繫帶,右手執扇,左手托葫蘆,雙足分開拖屣露足踝,有瘋顛禪師的意態。濟公座像之旁,供有太歲斗座,座內插有劍、尺、扇、鏡、秤稱、剪刀、燈、米等,以及值年太歲牌位。目前「添福壽祈安禮斗」為國民黨韓國瑜、陳明義、林燕祝、黃志雄等候選人所獻。

文昌帝君與濟公禪師

() 城隍夫人與福德正神

東側神龕內供主神為兩尊城隍夫人,其中接近木造主尊神鑫者,身形體積尺度較小,是「鎮殿城隍夫人」,頭戴圓彩冠,五官端正,耳垂厚實,身穿龍鳳文金色長袍,腰圍硬質綬帶,坐方形寬椅,袍服下端露出三寸金蓮,於城隍神尊神晉爵時加鳳冠。身旁體形較大者,是「副駕城隍夫人」,坐在高廣大椅上,頭戴高廣花釵冠,冠飾垂及雙腿,身穿華貴錦袍。。

城隍夫人像的右旁為福德正神,即土地神,現老者面容,白眉黑鬚,鼓腮含笑容。頭戴員外帽,身穿員外服,右手握拐杖,左手持元寶。目前「添福壽祈安禮斗」為國民黨陳學聖、鄭正鈐等候選人所獻。

城隍夫人與福德正神

() 六司與謝范將軍

正殿東西兩壁,另安置木製櫥櫃式神龕。神龕內壁以線刻浮雕一隻白色龍首獸身足蹄的神獸像,像上並有金色彩繪,十分亮麗。東龕神龕龕內供三神像,曰「獎善司」、「糾察司」、「陰陽司」。三司神像人物造形姿勢相類似,均頭戴圓形官帽,五官端正,人中下巴蓄五綹黑色長髯,垂及腹部,身著錦袍官服,平坐在高臺上,深具威儀,有官家氣勢。然細審三神像,同中有別,三頂圓形官帽中,左又翹翅分別為方形、桃核形、圓形。造型多所變化。手勢及持物亦不同,神像臉色亦有差別,其中「獎善司」與「糾察司」面呈膚色,而「陰陽司」面部左呈膚色,右呈黑色。

「獎善司」、「糾察司」、「陰陽司」

西壁神龕的造形與尺寸,與東壁神龕一式,龕內供三神像,曰:「速報司」、「延壽司」、「罰惡司」。三司神像均頭戴圓形冠帽,身上袍服衣飾,一如東壁三司神像,而整體造像外形姿勢雖一式,但冠帽鬚髮顏色有別,手勢稍有差異,持物亦各不相同。其中「速報司」臉呈黑色,黑鬚垂腹,圓帽頂上,另鉤金冠,雙目圓瞪,右手插腰,右腿橫置,更添威儀。

「延壽司」頭戴翹翅帽,翅上寫壽字,面色紅潤,而兩眉及鬍鬚皆呈白色,右手持如意,左手撫膝,身上袍服,於胸前兩膝,均有白鶴紋飾,充分表現了延壽的意味。

「罰惡司」頭戴圓帽,面色紅潤,雙眼圓睜,身穿官服,右手握硬質綬帶,左手撫膝,表現出一派的官威。三神像的官服上面均有線刻浮雕的吉祥圖案,十分精細。

「速報司」、「延壽司」、「罰惡司」

大殿左右側門外,尚供奉著兩尊侍神像,即謝將軍與范將軍:謝將軍俗稱七爺,頭戴大形放射狀珠花冠,雙眼圓睜,面色黝黑,顴骨突出,面呈狹長,張口露齒,身披錦繡彩帶服。范將軍俗稱八爺,頭戴大形放射狀珠花冠,身披錦繡彩帶服,面寬廣黝黑,身軀矮短,與七爺身材長短正相對比。坐在高廣大椅上。

謝將軍
范將軍

二、庭院的觀世音菩薩像

大約民國七十五年夏天,城隍廟有一女信徒稱住家附近有一尊觀音佛像被棄置路旁,而請廟方將菩薩請至廟內供奉。因佛像高大,只能暫時置於廟埕中間,三日後觀音菩薩托夢,希望另擇地方安奉,乃將菩薩移奉於廟埕側邊。八十年間菩薩又托夢,由信徒出資重新建造夢中所現紫竹林神座景象,亦即今日之現況。


觀音菩薩托夢希望擇地安奉

紫竹林神座景象

三、大雄寶殿供像

二樓大殿正面門額上題有「大雄寶殿」四字,殿內供像主題以佛菩薩像為主,不設佛龕,僅置供桌,共分五部份供桌群,每群各有上下供桌。

大雄寶殿內,最原始供像僅是三部份供桌,中央桌供三寶佛,西桌供觀世音菩薩像,東桌供地藏菩薩像。而約在民國74 年時,加供孚佑帝君呂祖,原有兩尊大小不一但姿勢相同的呂祖坐像,廟方在開光典禮時,加塑一尊坐姿同形,尺度加高的呂祖像作為主尊。而於民國91年,又新塑劍、印二將軍,這是二樓奉祀佛像中,唯一非佛教像者,便是供於最西側供桌上。

而當西側的孚佑帝君呂洞賓像供上之後,為取大雄寶殿內兩側的平衡,遂在東側再置供桌,供奉關聖帝君。因此如今的大雄寶殿,便形成一字排開,五桌並列的格局。

()、中央上供桌供像

1. 釋迦牟尼佛

正中主尊供像釋迦牟尼佛,為石質雕像。端身正坐於供桌正中蓮臺上,坐姿挺拔。佛頭頂肉髻高高突起,五官端正圓滿,兩眼下垂,兩耳及肩。佛身著覆蓋兩肩袍服,胸部敞開,有卍字文。佛右手上舉及肩,作施無畏印,左手置腹前作定印,雙足結跏趺坐。佛身後圓形投光雙圈,外罩火燄紋身光背,全像表現智慧光明,圓滿端莊,威儀具足。

2. 三寶佛像

正中高大的釋迦牟尼佛坐像之前,又供奉著形像高度較小的三尊坐佛,為東方藥師琉璃光佛、中間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合稱三寶佛。三尊佛像一式坐姿、手式與服飾,均頂有青粓色螺狀髮文,披蓋兩肩的袍服,敞前胸,兩手交疊在腹前共作法界定印,並有持物。其中阿彌陀佛雙手持蓮臺,釋迦佛手上持寶珠,藥師佛手托寶塔,此與後方的主尊,稍有差異。

3. 彌勒佛

上供桌前為長形中供桌,略低於上供桌,但橫幅較長,中供白石雕刻的彌勒佛坐像,左右兩側置瓶花。彌勒佛光頭無髮,大耳貼肩,顏面是張口露齒現笑容,身軀矮短以袒胸鼓腹露乳為姿

4. 韋馱尊者與伽藍尊者

中供桌兩側右立像韋馱尊者,面色淡紅,頭戴戰盔,身穿甲冑,手持鐧,姿勢俊秀威武。左立像伽藍尊者,頭戴圓形帽,臉若紅棗,長鬚及至胸腹,手持大刀作武將打扮,有傳統關雲長的架式。此二尊護法尊者,神像不大,但十分精緻。中供桌之前的下供桌,呈正方形正中另一小形彌勒佛像,前置香爐供具,左右有鐘罄、木魚等法器。


大雄寶殿五桌並列

()、西側供桌供像

1. 內側「觀音菩薩」坐像

內側組供桌分上下供桌,上供桌供觀音菩薩像 [註二] 為主尊,觀音頂梳高髮髻,髻上飾化佛冠,髻頂披巾帽,胸前飾瓔珞,兩肩披掛漢式服,袍服寬鬆,兩袖寬闊,觀音右手上舉,持念珠,左手持經卷,雙腿結跏跌坐於大蓮花座上。主尊觀音前上供有木刻跏跌坐觀音,背後頭光、身光均為透雕,全身坐姿莊嚴,雙手結定印,表現了禪定與智慧。

[註二] 觀音菩薩是佛教兼跨顯、密兩系的菩薩,其中密教儀軌繁多,顯教的系統則歸納之,有三大系統,即一是依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合稱淨土三經)等所述的西方淨土思想之系統者。二為依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系統者。三為依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系統者。本像較頃向屬於法華經系統者,觀音三十三應化身,循聲救苦,隨機施渡。

2. 外側「孚佑帝君」神像

外側組供桌分上下供桌。上供桌正中供奉呂祖 [註三],頭戴道帽,身披道服,面容端莊,臉色紅潤,人中以下五絡鬚,右手持拂塵,左手撫膝,袍服覆蓋雙腿,具文官的氣質及道士的威儀,前有呂祖的中、小身法像。兩旁尚供有劍、印二童,稱「劍、印二將軍」。

[註三] 呂洞賓是唐代道教八仙之一。正陽真人鍾離權,經過「十試」,鍾離權「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終於成仙。一般說法,呂洞賓在五月廿日在江南四大名樓中的黃鶴樓得道飛昇。宋代道教學者曾慥編《集仙傳》,稱唐與五代成道之士中「獨純陽子呂公顯力廣大」。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西側供桌供像

()、東側供桌供像

1. 內側「地藏王菩薩」像

東側內側上供桌主尊供像地藏菩薩頭帶毘盧冠,冠上鑲紅色珠寶,五官端莊,兩耳厚重,身披三層袍服,底層白服,中層為金色鑲邊交領袍服,外層為方型袈娑百納衣,左胸掛鉤,雙腿結跏跌坐於束腰仰蓮寶座上。此主尊地藏之前方,尚有一尊小型的木刻地藏尊像,頸後懸光輪,有火焰文,右手持錫杖, 左手托摩尼寶珠。

2. 外側「關聖帝君」像

東側外側上供桌主尊供像為關聖帝君 [註四],頭頂圓帽,面色紅潤,形如紅案,劍眉軒昂,黑色長鬚及腰,肩披甲胃,腰束硬質綬帶,手握春秋經,身坐於高廣扶手椅之上。

[註四] 據佛教文獻所載,關羽死後,曾接受佛法教化,皈依隋代智顗大師,發願守護伽藍信眾,因此在佛寺門前站的伽藍護法尊者,便是關羽。

關公身前兩側,立著周倉與關平,一位于握環頭七星大刀,黑臉圓睛,虯髯外張,神情威武。一位右手舉寶印,面相溫和,冠服華麗,有文官氣質。

東側供桌供像

()、大雄寶殿之前室

大雄寶殿之前室南側,即大雄寶殿門額下方,立著30尊阿彌陀佛。東西兩側壁,另供觀世音菩薩群像,及地藏菩薩群像。室西側上端以木製分隔成五個佛龕,每龕橫置三排,每排供十尊觀音坐像,共計每龕三十尊觀音菩薩,全壁計一百五十尊觀音像。佛龕下端壁面是以一條條紅紙寫上功德主姓名。正中下端供桌上,另供一尊主像觀音,頂戴寶冠,胸垂瓔珞,一手上舉作說法式,像前擺設香爐、燈具、瓶花等,以示供養。

大雄寶殿門額下方,立著30尊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群像

室東側上端亦以木製分隔成五個佛龕,每龕橫置三排,每排供十尊地藏坐像,共計每龕三十尊地藏菩薩,全壁計一百五十尊地藏像,一如觀音。此佛龕下端壁面則是以一張張黃色紙寫上超度者姓名。正中下端供桌上,另供一尊主像地藏,頂戴五佛寶冠,身穿袈裟,外罩紅色方格福田衣,雙手腹前作定印,並捧摩尼寶珠,像前擺設香爐、燈具、瓶花等,以示供養。也表示救渡離開人間墜入地獄道眾生。

地藏菩薩群像

四、其他

由於廟地狹小,整個廟宇布置顯得擁擠,但攘往熙來,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一臉虔誠,頂禮膜拜,深感宗教力量之強大。

進門左側牆上,繪有「參拜導覽圖」,甚為簡明利便。在台南都城隍廟門後懸掛的大算盤也在此以類似方式呈現,而「爾來了」警示匾則翻成白話「你也來了」,更直接俐落。

參拜導覽圖
大算盤
你也來了

「服務處」門庭若市,前玻璃牆上載明服務項目包括「長生祿位」、「往生超度」、「功名法會」、「禮斗法會」、「制送凶星」、「三昧水懺法會」[註五]、「光明燈」、「太歲燈」以及「平安燈」等,項目繁多,適應各種需求。其上並有馬英九前總統與前台北市長分別於20112006年頒發之「孚佑萬方」[註六]、「保境安民」匾額。

[註五] 三昧一詞,來源於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五百羅漢之一知玄法師著「慈悲三昧水懺」文、意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解積世冤業的緣故,為後人啟懺悔(智慧)法門。

[註六] 孚佑: 信任幫助,語出《書經·湯誥》:「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

服務項目繁多

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宮廟之旅 (五) - 新竹關帝廟

宮廟之旅 () - 新竹關帝廟

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

關帝廟為中國最多祠廟

「關聖天子」與「靖魔大帝」執事牌

關帝廟,又稱武廟、武聖廟、文衡廟、協天宮、恩主公廟等,是祭祀三國時代將領關羽的祠廟。至遲於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元末明初《三國演義》成書後,關公的信仰開始深植官方及民間,明萬曆四十二年 (1614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將關公列入祀典。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已遍布中國各地。關羽為中國佛教、道教神明、聖賢中最多祠廟的一位。

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除了軍人、警察、武師,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文衡帝君。台灣一般民眾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新竹關帝廟,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的關帝廟,於19858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廟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配祀純陽祖師、岳武穆王、文昌帝君、倉頡先師、魁星星君、關公三代祖先、太歲星君、赤兔馬與牽馬校尉等神尊。

新竹關帝廟由淡水撫民同知王右弼所倡建,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完工。日治時期,該廟因被視為官方資產而遭接收改作憲兵駐屯所,直到1898年才恢復成廟宇;但在日治時期後期,廟產又被徵收轉賣,神像則移到竹蓮寺存放。戰後,於1949年進行整修,而後在1967年以及2005年再度整修,成為今日的樣貌。現為市定古蹟。

關帝廟為三進三開間建築,正門兩側麒麟堵上雕有螭虎,門印上雕著福、祿、壽、喜等字,象徵祥瑞如意,雕工精緻。門聯「盡精忠扶漢室百戰聲威寒賊膽,保社稷尊王道千秋正氣壯河山」為當年有「反共鐵人」之稱的谷正綱所題另有「心存忠義二字,志在春秋一書」對聯則為關公第五十九代裔孫所題。門內有前總統馬英九題匾「義烈昭垂」。

由於具官廟性質,所以廟門不繪門神而是用門釘。門釘共計108個,屬北方官祀廟宇常見風格,在清代只有宮殿、孔廟及武廟可以使用這樣形式的門。門釘原呈尖錐狀,象徵妖魔鬼怪皆不可靠近,日後門釘逐漸削去尖端,成為今日的圓弧形狀。右牆武聖廟誌 」勒石為《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執筆人陶希聖所撰

由於具官廟性質,廟門不繪門神而是用門釘

陶希聖撰武聖廟誌 」勒石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關聖帝君像上方懸掛清咸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後殿主祀文昌帝君、倉頡先師,魁殿祀魁星星君崇聖殿祀關公三代祖先文昌帝君像上方為前清翰林所題「孝友文章」匾額。因文昌帝君與魁星星君主考運廟方貼心的設置「考生祈福牆」果然「生意興隆」。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


後殿主祀文昌帝君、倉頡先師

 魁殿祀魁星星君

崇聖殿祀關公三代祖先

「考生祈福牆」生意興隆

關帝廟在民國65(1976) 建廟200週年時,不僅修補建築的殘缺,續建「部將祠」及聖蹟館,更於正殿前迎入岳武穆 (岳飛)加祀。民國76年(1987年)又建七曲山景、拜亭及宮牆等,才確立今日新竹關帝廟的樣貌。特別的是「部將祠」配祀赤兔馬與牽馬校尉等神尊顯示華人相信「萬物皆有靈」心理具體表徵。通時一年之中關帝廟會在駒馬爺千秋之日舉辦祭典,換上新鮮糧草和水敬奉。

華人相信「萬物皆有靈」

金爐旁還有岳武穆王祠及太歲殿。岳武穆王 (岳飛) 殿在關帝廟西南角主祀岳武穆,廟前門聯「三字奇冤千秋正氣,一門忠孝萬古綱常」道盡岳武穆所以「萬古流芳」,從祀與岳飛同時殉難的兒子岳雲與部將張憲。殿內兩壁各有「岳母教忠」、「盡忠報國」彩繪壁畫。二樓則主祀太歲星君 [註一]可點「平安燈」以「安太歲」。

[註一]   太歲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的一顆虛星,爾後演變成一種道教和民間信仰的神祇。認為太歲為貴神,其所在之向尊貴吉利,黎民百姓必須避開,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民間相信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及其相對生肖者謂之「犯太歲」,民眾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於當年祭拜太歲神以祈福消災,此活動便為「安太歲」。

萬古流芳

千秋正氣

岳母教忠

盡忠報國

可點「平安燈」以「安太歲」

[後記] 「新竹關帝廟」在「建國公園」(「老人公園」) ,歷城隍廟不過200公尺,是小學畢業前,家住中華路「南門市場」附近時,經常經過的地方,但這回還是第一次進內參訪,以往之「視而不見」,頗堪玩味。

「新竹關帝廟」在日治末期,軍方更因為了籌措軍費打仗,竟然將廟產賣給張、沈2家,致使廟地變私人所有,神像則移到竹蓮寺存放。臺灣光復後張、沈2家及其他人士慷慨捐獻廟地,才得於民國38(1949) 進行重修,於民國41(1952) 完工,迎回關聖帝君供奉,並於此時合祀文昌帝君,舉行典禮昭告信眾關帝廟整建完成可謂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