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2023 奧匈與巴爾幹四國記遊 (三十一): 布拉加伊與塞拉耶佛

2023 奧匈與巴爾幹四國記遊 (三十一): 布拉加伊與塞拉耶佛 

清華團陣容堅強

北一女團與眷屬乎? (楊志傑攝)

最為豪華摩登

修道院空拍圖  (陶雨台攝)

潺潺流水 (陳學安攝)

修道院  (楊志傑攝)

隔河相望 (陳學安攝)

懸崖峭壁

別有洞天  (楊志傑攝)

女賓須戴頭巾  (楊志傑攝)

伊斯蘭旗幟

圖書館一角

居高臨下

對岸風光

國家級文化遺產  (楊志傑攝)

塞拉耶佛空拍圖  (陶雨台攝)

拉丁橋

拉丁橋一側 (陳學安攝)

奧匈帝國王儲座車 (陳學安攝)

紀念博物館 (陳學安攝)

天有不測風雲

心情沉重

東西文化相遇線

二十二日晚,夜宿莫斯塔爾 Mepas 旅館,稍嫌諷刺的是,此次旅程中各國,波赫經濟情況最差,而 Mepas 旅館則是行程中所住最豪華摩登的旅館。

晚上在旅館中用餐,可能是包場緣故,寬闊的餐廳為旅遊團獨佔,正好作為惜別會場所,大家紛紛發表感言,並掀團合照,包括清華團、東海團、台灣聯大團、北一女團、新竹團、台北團等等,溫馨熱鬧。

第二天一早來到布拉加伊修道院 (Blagaj Monastery) ,Blagaj 很可能因其溫和的天氣而得名,因為blaga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中的意思是「溫和」。[1] Blagaj 位於布納 (Buna) 河的泉源處,有一座歷史悠久為托缽僧建造的修道院,依懸崖而建,約建於 1520 年左右,具有奧圖曼建築元素和地中海風格,蔚然壯麗。似鑲嵌在山水畫中的寺廟。[2]

接著往旅途終站,也就是歷史上由西方通向東方世界的重要門戶 - 塞拉耶佛 (Sarajevo),這個融合不同宗教與文化的城市,有著截然不同的歐洲風情。

塞拉耶佛是波赫的首都,也是該國第一大城。據 2013年估計,塞拉耶佛人口為 275,524人。是波赫的社會及文化中心,也擁有區域性的政治、教育、娛樂、媒體、時尚、科學和藝術影響力,還是波赫主要的經濟中心。[3]

讓塞拉耶佛名聞於世的是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拉丁橋」暗殺事件,所以到該城第一景點自然是「拉丁橋」。過橋對街轉角即是紀念博物館,位於被暗殺地點原址。[4] 牆邊陳列被暗殺的斐第南大公夫婦座車,以及一些放大照片,也是熱門打卡地點。當天行程匆匆,未能多留,想到約百年前的不幸事件,一連串的意外與誤判,牽動世局,導致大戰,仍不免心情沉重。

在拉丁橋外,主要在舊城徒步區觀光,是市區中最為熱鬧的地方,許多清真寺、教堂、傳統美食、充滿奧圖曼傳統的商店都能在這找到:

一、東西文化相遇線
在徒步區地面上可看到「東西文化相遇線」。這條界線往東邊為奧圖曼的回教土耳其區,西邊則是奧匈帝國的西式建築,會有這樣不同風格的建築,是因為塞城在歷史上曾經先後被羅馬帝國、奧圖曼土耳其及奧匈帝國等不同強權統治,以致在同一條大街上,有來自東、西文化建築的有趣場景。[5]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gaj,_Mostar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relo_Bune
[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以其宗教多樣性聞名於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世紀以來都共存其中。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塞拉耶佛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或者「巴爾幹的耶路撒冷」。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可以比鄰共存的大都市。
塞拉耶佛在近代多次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塞拉耶佛在1885年成為歐洲首個,也是全世界第二個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世界首個有全天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是美國的舊金山)。1914年,塞拉耶佛發生了奧地利王儲暗殺事件(又名塞拉耶佛暗殺事件)。這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導火線。1984年,塞拉耶佛是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場。之後的南斯拉夫解體時期,塞拉耶佛在波赫戰爭期間遭到了持續數年的塞爾維亞人勢力的包圍,這也是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圍困戰。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tin_Bridge
這座橋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將米爾賈卡 (Miljacka) 河右岸與該市的天主教區連接起來,在奧圖曼帝國時代,天主教區被非正式地稱為「拉丁區」。這座橋有四個拱門,支撐在三根堅固的柱子和路堤上;它是用石頭和石膏建造的,柱子上方的兩個洩壓口「眼睛」非常有特色,可以在塞拉耶佛的徽章上看到。由於奧匈帝國時期交通繁忙,橋上增加了人行道。
[5] https://shirleytraveler.travel.blog/tag/東西文化相遇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