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走過百年滄桑: 清華大學與中基會

走過百年滄桑: 清華大學與中基會

第二十三屆中基會董事合影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中基會) 由美國通過了第二次退還庚款案而於1924年成立,它的成立奠基於美國第一次退還的庚款,由於其運用始終以發展教育事業為主,辦理清華大學前身的清華學堂、清華學校以及選送留美學生,為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獨立確立了可行模式;另一方面,「中基會」於1929.6.29第5次年會,議決接受國民政府教育部及清華基金保管委員會之委託,負責永久保管與營運「清華大學基金」,所以「中基會」百年滄桑史與清華大學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基金中,主要為「清華大學基金」,嘉惠清華大學猶多

清華人在歷年來董事會擔任董事者有多人,包括顏惠慶 (1924.9.18-1929.1.3,籌辦清華學校,協助建立遊美學務處肄業館以及清華學校教學制度,並主持成立清華學校校董會)、范源濂 (1924.9.18- 1928.6.29,「清華學堂」副監督)、周詒春 (1924.9.18-1929.1.3以及1931.6.2- 1952.9.27,「清華學校」副校長兼教務長、校長)、胡適 (1927.6.29- 1929.1.3及1929.6.29- 1962.9.14,第二屆直接留美生)、趙元任 (1929.1.3-1931.6.26,第二屆直接留美生、教授)、翁文灝 (1936.4.18-1951.9.29,教授、代理校長)、蔣廷黻 (1945.6.2- 1966.9.19,教授)、梅貽琦 (1950.3.7- 1962.9.14,教授、教務長、校長)、李榦 (1951.9.29- 1972.8.21,1920級)、錢思亮 (1952.9.27- 1984.11.10,1935級化學系)、吳大猷 (1962.9.14-2000.10.20,客座教授)、陳可忠 (1965.9.24- 1969.9.26,1920級)、俞國華 (1968.4.8-1984.11.10)、閻振興 (1969.9.26-2005.10.29,1935級土木系、校長)、葉公超 (1972.8.21-1983.4.23,教授) 、劉兆玄 (1996.11.8-迄今,教授、校長)、李亦園 (2000.10.20- 2012.11.9,教授)、毛高文 (2012.11.9-2018.10.28,教授、校長)、陳力俊 (2019.1.1-迄今,教授、校長)等。

梅貽琦前校長,於1949年與時任教育部長杭立武約定,赴美料理清華在美師生款項問題,於當年12月飛抵紐約,開始與中基會在美成員會商清華基金保管及運用等事宜。1950年3月,「中基會」董事會董事補充會議在紐約召開。新的董事會全體會議,完全支持梅貽琦所持觀點以及基金利息運作原則,以「清華大學在美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名義出面行事,由梅校長主其事,期間,胡適以代幹事長身分致函蔣介石總統,略為: 「經董事會討論決定,清華在台復校原則可行,如何辦理,由梅貽琦校長與臺灣教育部研商決定」為梅校長返台建校之先聲。同時清華直接留美生胡適先生曾擔任秘書、編譯委員會委員長、幹事長,清華前校長周詒春先生則曾任秘書、會計、幹事長、副董事長,
清華校友錢思亮曾任副董事長、董事長,劉兆玄前校長自2022年起擔任董事長。

本人有幸於2019年受邀加入董事會,知道當時的孫震董事長有意請史家執筆編寫「中基會百年史」,因為資料浩繁,令人卻步,一直未有適當人選;經商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李卓穎院長推薦人選,幸得其高足,東吳大學歷史系許正弘教授首肯,接下大任,以約三年時間完稿,廣泛爬梳文獻,以流暢文筆,敘述中基會百年滄桑,對重要沿革關照周詳,記述珍貴史蹟,不僅將為中基會百年慶祝活動中的亮點,名垂史冊可期。

「中基會」是現今台灣最早成立而又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基金會。同時也是至今碩果僅存的庚款管理機構,有一重要因素是早在1929年胡適先生所說設計制度的健全,「並由十五個完全公正而不想謀私利的董事先生」仍然堅守教育學術獨立的理想, 「都肯細心考慮,為國家謀永久利益;都有幾根硬骨頭,敢於秉著公心對國人、對外人說話。」近百年來,「中基會」歷經世事劇烈變遷,包括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暫遷美國, 1971年更隨著中美關係變化,內遷台灣,繼續致力於資助國內教育文化工作,董事會在艱困情況下,持續運作,功不可沒,這也是所有現任與未來董事們應確實自我期許與遵照的優良傳統。


陳力俊謹識
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竹清華大學
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