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清華退聯會「台中兩地一日遊」 (三): 林家萊園與葡萄園

 清華退聯會「台中兩地一日遊」 (三): 林家萊園與葡萄園

葡萄藤下享用下午茶

明台中學

孤山處士家

仰慕五柳先生

萊園磚砌門

五桂

西式洋樓

飛羽觴而醉月

文人雅集

小習池

林家祖瑩

墓主體為中西合併風格

「守護神」石象吉祥物

林獻堂文物紀念館

新市菇菇街

歡迎光臨

新峰農場

葡萄饗宴

葡萄豐收季

浪漫氣氛

葡萄美酒配佳點

一席盡歡

令人難忘

在參觀宮保第將結束時、有一段自由活動時間,趕緊把握到近在咫尺的「萊園」參觀。萊園是由頂厝系的林文欽於光緒19年(1893年)為讓母親羅老太夫人頤養天年所建,而萊園的命名是依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所取,當地居民俗稱為「林家花園」、「酒樓仔」。戰後時期,萊園因疏於照料而逐漸失去原有風貌,直到1991年林政光與林芳媖伉儷後接任董事長後進行修復,後在經歷921大地震再度受損而進行重建工程,並於2000年成立林獻堂文物紀念館,在2018年底擴大為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開放民眾參觀。目前萊園位於明台中學校園內。[1]

進入明台中學後,幾乎立即可看到大到右邊的萊園,首先通過一中西風格融合的園門,石門上有鐫刻被梁啟超譽為「海南第一才子」林幼春所題的對聯:「自題五柳先生傳」、「任指孤山處士家」,入內則另有上題萊園大門,兩旁則有「虎振雄風逢吉歲」、「龍騰正氣耀豐年」對聯。

萊園園門原為四方亭形式,1921年改建為現在中西風格融合的造型,其外觀裝飾為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中央的位置是由水泥所塑成的圖騰,在其中間是呈橢圓狀的貝殼造型,外圍環繞一圈珍珠,因形似鮑魚,亦稱作「鮑魚飾」,是當時流行的裝飾性樣式;但仔細看貝殼上的斜條極似勳帶,故也稱為「勳章飾」。這兩種象徵性題材結合起來,代表著富裕及尊貴的意涵,正是霧峰林家在臺灣地位的寫照。[2]

主要景點包括:

五桂樓
五桂樓為光緒13年(1887年)初建,原名「步蟾閣」,是當初修建萊園時羅太夫人的起居室及觀戲的休憩空間。

1907年進行改建工程後,則將原本的重簷歇木式構架建築改為現今西方折衷磚拱樣式,五桂樓的名稱由來,則是過去樓前曾種了五棵桂樹,以象徵林家頂厝五個堂兄弟。「桂」字則作為富貴平安的諧音,與《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之意而來。 1999年,由於921大地震因素使得五桂樓完全倒塌,最終文建會終於同意於原址原貌重建。重建的五桂樓於2011年完工落成。

飛觴醉月亭
飛觴醉月亭座落於小習池中央的荔枝島上,建築結構為三面有牆的軒亭,為一開敞的戶外戲台,最初主要是供羅太夫人欣賞戲曲使用的場所。在羅太夫人去世後,林獻堂於1907年將此亭重修改建四面透空敞開的涼亭,成為文人雅士聚會、把酒論詩詞場所。亭的命名典故則為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飛羽觴而醉月」,後在1936年的重修工作則由林階堂負責,1999年,由於921大地震因素使得飛觴醉月亭震毀,但在隔年完成重建。

日治時期,此處曾作為櫟社聚會所、文化協會「夏季學校研習營」、一新會與一新義塾的活動場域,林獻堂也經常將萊園作為招待賓客之場所使用,此外,梁啟超曾於1911年訪台期間題詩十二首詠贊萊園景致,後人稱為「萊園名勝十二絕句」。更名列台灣四大名園,也是台中十二勝景「萊園雨霽」所在。[3]

林家祖瑩
林家祖瑩建在萊園山向陽坡,屬閩南式墓葬群,葬有羅太夫人、林獻堂夫婦、林階堂夫婦等人。古墓的整體建築採陽宅式設計,墓主體為中西合併風格,拜亭兩邊設具有「守護神」性質的吉祥物,如:石獅、石象、石燈等,目前墓旁兩側石椅刻有櫟社詩人的詩文及弔唁羅太夫人之作。[1]

林獻堂文物紀念館
位於明台中學甫進校門路口左側; 明台高中為林家後人所辦,為紀念林獻堂先生的事蹟,故在2000年成立「林獻堂文物紀念館」,並期許後人效法先賢愛鄉愛土義行與堅持教育的精神,繼續為文化傳承盡最大的心力。

目前文物紀念館所收藏的展示品豐富,時間上跨越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日治時期、台灣光復初期三個時代。由於時間匆促,未及細細觀賞,成為未來再訪的誘因。

午餐在
新社香菇街百菇園用餐,菜色自然包括各種菇類,飯後並有短暫時間讓大家在附近閒逛採購。

下午目的地是新峰農場,節目是採葡萄與享用下午茶。新峰
農場種植各種水果,目前是葡萄豐收季,碩大肥美的葡萄,結實累累,讓人大開眼界;辦法是購買自採葡萄,裝箱回家享用;下午茶席設葡萄藤下,美酒佳點俱全,再加上良伴一席盡歡。

在採葡萄與享用下午茶約兩小時後,帶著充實愉快的心情,踏上歸途,平平安安到家,為令人難忘旅程劃上完美句點。

參考資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霧峰林家宅園
[2]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9746&IndexCode=Culture_Place
[3]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林獻堂
[4] https://www.thelinfamily.org.tw/page/about/index.aspx?kind=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