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七): 葉美花嬌紫葉酢漿草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七): 葉美花嬌紫葉酢漿草

花朵妍麗

(三十七) 紫葉酢漿草

紫葉酢漿草 [1,2] 花與酢漿草花很像,只是大了好幾倍。它的特色是葉子為紫色,邊緣顏色較暗,如同蝴蝶翅膀的形狀,呈倒三角形,花為淺粉色。其葉子根據光線的明暗開合,白天三片葉子呈倒三角形展開,晚上三葉外翻下垂閉合,三面皆呈正三角形,這種受到人喜愛的特點,使它成為極具觀賞性的室內盆養植物,雖可謂賞葉植物,其實花朵也相當妍麗。

三葉酢漿草是愛爾蘭的國花,恰逢在復活節前後開花,因此它也代表復活節,意義非凡。受到紫葉酢漿草祝福而生的人會說話、活潑,和別人相處非常融洽。

紫葉酢漿草遍植於自強樓邊西院宿舍59-62號公寓前前花圃中,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葉片三出掌的形狀

葉美花嬌

紫紅色葉

「人」字形淺玫紅色斑

倒卵形花瓣

粉紅花瓣5

花藥黃色

[1] 節錄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紫葉酢漿草&variant=zh-hant

紫葉酢漿草  (False Shamrock) 別名漿酸、三葉酸、三角酸、酸母、醋母等。在公元432年,教皇派遣聖帕特里克前往愛爾蘭勸說當地人信奉基督教。他上岸後,當地異教徒十分憤怒,企圖殺害他。但聖帕特里克鎮定自若,隨手摘了一朵三葉酢漿草,形象地解釋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的激昂演說感到了使愛爾蘭人,並接受了他的神聖洗禮。人們把酢漿草用來獻給愛爾蘭守護聖人---聖帕特里克,三葉酢漿草也就成了愛爾蘭的國花。紫葉酢漿草恰逢在復活節前後開花,因此它的也代表着復活節。受到紫葉酢漿草祝福而生的人會說話、活潑,和別人相處非常融洽。紫葉酢漿草一般只有3片小葉,偶爾會有4個小葉,也被稱為「幸運草」。相傳對幸運的四葉草許願就能讓願望成真。

紫葉酢漿草葉片顏色鮮艷,花多、花密、花期特別長,從4-12月,有8個多月的花期;植株整齊,而且比滴水觀音、仙人掌等安全;觀賞期長,適合家庭盆栽或直接種在屋前院子裡,作為被地的觀賞性植物,除了嚴冬外,年內無須換品種。更神奇的是,在-5℃的環境下,地上部分葉子會枯萎,但地下部分不死,第二年3月就又能萌發新葉。供您觀賞了!

紫葉酢漿草屬於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部是半透明的肉質根,有分叉,淺褐色,下部分有鬚根,根部頂端着生在地下莖,地下莖是一個個鱗片組成的,地下莖會形成分枝呈現的是珊瑚分布。葉子會從莖頂上長出,每一片葉子又連接地上莖的每一個鱗片。葉片是三出掌的形狀,簇生,生在葉柄的頂端,小葉葉柄非常短,呈現的是等腰三角形,一般生於總柄上。植株的葉子正面顏色是玫紅的,中間呈現是「人」字形不規則的淺玫紅的色斑,向葉子兩邊延伸。葉子的背面是深紅色,並且有光澤。一般在白天展開,在傍晚的時候就會下垂,三片葉子會緊緊靠在一起,就像是蝴蝶一樣,翩翩起舞。植株開的花是傘形花序,顏色是淺粉色,花瓣是5枚,一般是5-8朵簇生在花莖的頂端。花莖比較細長,很多花組成腋生的傘形花序。萼片形狀是長圓形,頂端是急尖的,有柔毛。植株的花瓣是倒卵形,有點向外反卷,花絲在基部會形成筒狀。蒴果是近圓柱形,有5棱,有短的柔毛,成熟之後就會裂開,種子就會彈出。它的種子非常的小,形狀是扁卵形,顏色是紅褐色,有橫溝槽。

[2] 節錄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角紫葉酢漿草

三角紫葉酢漿草 (Oxalis triangularis)

三角紫葉酢漿草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發生變化的縮影

三角紫葉酢漿草Oxalis triangularis)是酢漿草科酢漿草屬的一種可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為紫色,邊緣顏色較暗,如同蝴蝶翅膀的形狀,呈倒三角形,花為淺粉色。其葉子根據光線的明暗開合,白天三片葉子呈倒三角形展開,晚上三葉外翻下垂閉合,三面皆呈正三角形,這種受到人喜愛的特點,使它成為極具觀賞性的室內盆養植物。它原產於巴西。

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六): 恕不相認矮牽牛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六): 恕不相認矮牽牛

色彩瑰麗

(三十六) 矮牽牛

矮牽牛 [1] 雖然名稱有「牽牛」兩個字,但是和我們熟知的牽牛花並不是親戚。因為矮牽牛的花也是喇叭形,與牽牛花十分相似,所以人們便「以貌取名」叫它矮牽牛。

矮牽牛花多、花色富變化,色彩瑰麗,被廣泛植為園藝作物。在清華見於教育館右側步道邊花盆中。

花呈喇叭狀

雙色混合

單瓣

花瓣邊緣呈波狀

花柱稍超過雄蕊

雄蕊 4  1 

[1] 節錄自http://kplant.biodiv.tw/矮牽牛/矮牽牛.htm

矮牽牛 (Common Petunia)屬茄科 (Solanaceae) 矮牽牛屬 (Petunia),別名毽子花、碧冬茄、矮喇叭、番薯花、靈芝牡丹等,在台灣被廣泛植為園藝作物。

矮牽牛雖然名稱有『牽牛』兩個字,但是和我們知的牽牛花並不是親戚。因為矮牽牛的花也是喇叭形,與牽牛花十分相似,所以人們便『以貌取名』叫它矮牽牛。矮牽牛花多、花色富變化,花色有純白、粉紅、深紅、深紫等,更有雙色混合。花有單瓣、重瓣之分,花瓣邊緣有平坦者,亦有呈波狀者。希望矮牽牛繁花如錦,首要條件是陽光充足。有足夠的日照,矮牽牛花朵顏色才會飽和,而且朵朵碩大。選擇日照到少四小時以上的陽台或窗台來栽培。同時通風也得好,悶熱潮濕的地方,矮牽牛容易生病。

茄科的矮牽牛與旋花科牽牛花屬的牽牛花沒有親緣關係。也就是說矮牽牛不是矮種的牽牛花。花腋出。冬季至春末花開不絕,色彩瑰麗。日照需充足。開花後極易結子,但繁殖的後代易退化─植株抽長,開花漸小。因此雜交第一代開花最大最美。以播種、扦插法繁殖。

一年生草本,高 30~60 公分,植株全體密生粘質腺毛;莖具匍匐半蔓性。

葉互生,葉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廣卵形,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長 3~8 公分,寬 1.5~4.5 公分,側脈不顯著,每邊 5~7 條;並附著有黏腺毛。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 3~5 公分。花萼 5 深裂,裂片條形,長 1~1.5 公分,寬約 0.35 公分,頂端鈍,果時宿存;花冠白色或紫菫色,有各式條紋,色彩富於變化,有白、紅、紫、藍、橙等深淺不同色澤,及鑲邊或星形雙色品種等,花呈漏斗狀或喇叭狀,彷彿牽牛花一般,長 5~7 公分,筒部向上漸擴大,簷部開展,有折襞,5 淺裂;雄蕊 4 1 短;花柱稍超過雄蕊。花冠有單瓣、重瓣、多重瓣等形態,花徑的大小,依品種的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包括花徑 9~13 公分的巨大輪、7~8 公分的大輪種以及 5 公分的多花性小輪種。

蒴果圓錐狀,長約 1 公分,2 瓣裂,各裂瓣頂端又 2 淺裂。種子極小,近球形,直徑約 0.05 公分,褐色。每10ML=40,000-50,000粒。

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四): 悲情堅忍林投樹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四): 悲情堅忍林投樹

野菠蘿或海菠蘿

(三十五) 林投

林投 [1,2] 的果子長的很像鳳梨 (菠蘿),故有「野菠蘿」之稱。不知鳳梨如何生長的人,看到林投果,會以為「鳳梨原來長在樹上」。

在台灣的鄉野故事裡,「林投」幾乎是代表著「女人苦命」的意思。相傳以前有個女人,千里尋夫,仍被丈夫拋棄,就「投林」自盡,後來台灣就流傳「林投姐仔的鬼故事」,並且把那一棵樹稱為「林投」(台語音na-tau)。[2]

海灘並不是植物理想的生長地方。海水又鹹,砂灘養份又少,海風又大,但這種惡劣的環境,正是林投樹堅強生命的最佳舞台。林投樹的樹莖上,會長出一些「氣生根」,這些氣生根像是強力的吸水管,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使林投樹在完全沒有淡水的供應下,仍能生存下來,很少植物能有林投這種的本領,堅忍不拔。[2]

林投葉子是經過極為精密的巧思所設計的。林投葉上的刺針,使得葉子上方產生局部的亂流,能夠有效的阻礙吹過葉子的強勁空氣。林投葉的平行葉脈,能使滴到葉上的水滴迅速地流走,免得阻礙葉子對陽光的吸收。更有趣的是,林投的葉子是以完美的螺線形,順著逆時針的方向每隔四片葉子就繞著莖幹往上繞一圈,一點也沒有差錯。林投沒有唸過幾何數學,怎麼知道葉子生長的正確方位呢?如果有一片葉子擺錯了位置,葉子上的硬刺,就會刺傷隔壁的葉子。以螺線環繞,不僅可以讓每一片葉子均勻地呈受陽光,而且一顆林投樹,葉子上的刺合起來也有幾萬個,竟然不會刺到自己,真是奇妙!林投的生命裡,有著一條隱藏的螺線方程式。[2]

林投在相思湖西側環湖步道顛有三株,兩棵高株均已結果,其中一株果實成熟後正演出逐步崩落大戲。

誤以為「鳳梨原來長在樹上」

聚花果成熟時桔紅色

開始崩落

新鮮誘人

隔日殘骸 

初生植株

葉以螺線形排列

雌株葉緣帶刺

果肉可食

味似紅蘿蔔

[1] 節錄自http://kplant.biodiv.tw/林投/林投.htm

林投 (Thatch PandanusScrew Pine) 屬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露兜樹屬 (Pandanus),別名露兜樹、華露兜假菠蘿、野菠蘿、山菠蘿、老鋸頭等,分佈全島海邊,生於村旁、路邊、山谷、溪邊及濱海地區。

常綠灌木,高可達 5 公尺,常從莖幹生成大型之支柱根支撐樹幹,莖為直立或成彎曲匍匐狀,有分枝,樹幹粗糙有瘤狀突起,環紋明顯。葉片呈長披針形,叢生於枝端而作螺旋狀排列,長披針形,邊緣及中肋有銳刺 (雌株),雄株的葉緣及中勒無銳刺,無刺葉端漸尖,葉基截形,葉面平滑為硬革質,葉背為灰綠色,葉鞘不具纖維。雌雄異株,雄花呈圓錐花序,雌花呈頭狀花序;雄花淡黃白色,有多數苞片保護,香氣濃烈;雌花綠色,密生成頭狀排列。雄花序略倒垂、長約 50 公分;柱頭宿存。果實每年 5~6 月成熟,內部種子可食用,味道香甜,口感與花生相似。果大,單生,近球形,熟時橙紅色,由 50~70 或更多的倒圓錐形、稍有稜角、肉質的小核果集合成之聚合果,球形,直徑可達 20 公分,形似"菠蘿" (鳳梨),故有"野菠蘿"之稱。

防風定砂植物:極常見的海岸植物,生長在海岸林的最前線,常成叢聚生,構成海岸灌叢的一部份,是優良的防風定砂植物。果可食:其聚合果由多數核果組合,狀似鳳梨;嫩芽可食;核果外部堅硬,基部軟,中有纖維質能隨水漂流,裡面是種子,味甜可食。其莖頂芽稍可做菜餚,味如春筍。葉纖維可編制蓆、帽等工藝品。鮮花可提取芳香油。

雄花序由若干穗狀花序組成,每一穗狀花序長約 5 公分;佛焰苞長披針形,長 10~26 公分,寬 1.5~4 公分,近白色,先端漸尖,邊緣和背面隆起的中脈上具細鋸齒;雄花芳香,雄蕊常爲 10 餘枚,多可達 25 枚,著生於長達0.9公分的花絲束上,呈總狀排列,分離花絲長約0.1公分,花藥條形,長 0.3 公分,寬 0.06 公分,基著藥,藥基心形,藥隔頂端延長的小尖頭長 0.1~0.15 公分;雌花序頭狀,單生於枝頂,圓球形;佛焰苞多枚,乳白色,長 15~30 公分,寬 1.4~2.5 公分,邊緣具疏密相間的細鋸齒,心皮 5~12 枚合爲一束,中下部聯合,上部分離,子房上位,5~12 室,每室有 1 顆胚珠。花期 1~5 月。

聚花果大,向下懸垂,由 40~8 0個核果束組成,圓球形或長圓形,長達 17 公分,直徑約 15 公分,幼果綠色,成熟時桔紅色;核果束倒圓錐形,高約 5 公分,直徑約 3 公分,宿存柱頭稍凸起呈乳頭狀、耳狀或馬蹄狀。

[2] 節錄自

http://homepage.ntu.edu.tw/~wenlian/taiwan/10-5.htm

在台灣的鄉野故事裡,「林投」幾乎是代表著「女人苦命」的意思。相傳以前有個女人,千里尋夫,仍被丈夫拋棄,就「投林」自盡,後來台灣就流傳「林投姐仔的鬼故事」,並且把那一顆樹稱為「林投」(台語音na-tau)。

在早期台灣先民的眼中,林投是不太中用的植物。林投葉子的邊緣長了很多刺,不僅牛不吃,人不小心也會被刺傷,所以在台語,稱「林投竹刺」是指沒有用處,只會刺人的意思,又稱「林投葉拭尻川(擦屁股)」(台語音na-tau hilh chhit-kha-chhung),是大便後用林投葉擦屁股,很容易受傷,用來譏笑人做錯事情愈補洞愈大。林投的樹幹也中看不中用,長滿樹瘤又彎彎曲曲,沒聽過有人用林投樹作竹桿,或是蓋房子。林投的果子長的有點像鳳梨,紅紅的圓錐球果,有一點誘人,但是吃來沒有鳳梨甜,有人看到林投果,說不定還誤以為「鳳梨原來長在樹上」。

海灘並不是植物理想的生長地方。海水又鹹,砂灘養份又少,海風又大,但這種惡劣的環境,正是林投樹堅強生命的最佳舞台。林投樹的樹莖上,會長出一些「氣生根」,這些氣生根像是強力的吸水管,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使林投樹在完全沒有淡水的供應下,仍能生存下來,很少植物能有林投這種的本領。

林投的氣生根,進入土地後,就成為「支柱根」,支𨮝林投樹,在海風與海浪的雙重侵襲,不僅能夠毅立不搖,而且能夠把樹邊的砂子,一粒一粒的保留下來。林投樹是海邊最好防風林,捍衛土地不讓海浪帶走。林投這些彎曲盤繞的氣生根難看嗎?那是一種在堅苦環境中,沒有隨波逐流,而能生存下來的得勝。有人欣賞溫室花朵的嬌滴,也應欣賞林投樹的堅忍

是什麼力量能讓林投的氣生根,有吸收空氣中水蒸氣的能力呢?能力不是來自林投樹本身,而是來自林投上方的太陽。林投的葉子,都長在樹幹的上方,每一片葉子都向太陽伸開,接受太陽灑在林投樹上的每一道陽光,盡可能地吸收每一點熱量,轉換成為林投樹根上一種強烈的吸水張力。「熱」使林投樹葉喪出水份,但是「熱」使林投樹的樹根能夠更強力的吸收,這種把環境阻力化為助力,是林投樹生命最奇妙的地方。

當我們看到林投樹時,就知道那個地方,一年裡大部份時候,氣溫都是在20℃以上。低於這個溫度,林投樹就沒有辦法生長了!若有人可憐林投樹,終日在酷陽下烤曬,要給林投樹一點清涼,請不要如此,林投樹曬不死的!反而是被人澆水太多,有爛死的危險。

林投葉子是經過極為精密的巧思所設計的。林投葉上的刺針,使得葉子上方產生局部的亂流,能夠有效的阻礙吹過葉子的強勁空氣。林投葉的平行葉脈,能使滴到葉上的水滴迅速地流走,免得阻礙葉子對陽光的吸收。更有趣的是,林投的葉子是以完美的螺線形,順著逆時針的方向每隔四片葉子就繞著莖幹往上繞一圈,一點也沒有差錯。林投沒有唸過幾何數學,怎麼知道葉子生長的正確方位呢?如果有一片葉子擺錯了位置,葉子上的硬刺,就會刺傷隔壁的葉子。以螺線環繞,不僅可以讓每一片葉子均勻地呈受陽光,而且一顆林投樹,葉子上的刺合起來也有幾萬個,竟然不會刺到自己,真是奇妙!林投的生命裡,有著一條隱藏的螺線方程式。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三): 忠貞不渝相思樹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三): 忠貞不渝相思樹

黃金夢幻

(三十四) 相思樹

唐代詩人王維名作五言絕句《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妙筆生花,膾炙人口;相思樹 [1] 是台灣常見的鄉土樹木,為豆科常綠喬木,名為相思又是豆科,所以結的豆子就是相思豆,但很多事情並非想當然爾,相思豆是指孔雀豆紅色心形種子,台灣相思樹的豆子小而扁,應不會令人有相思之意。[2]

然而相思之名從何而來?。晉朝干寶所著之搜神記中有:「大夫韓馮妻美,宋康王奪之,馮自殺,妻投台下死。王怒,令塚相望。宿昔有文梓木,生二塚端,跟交於下,枝錯其上,宋王哀之,因號其木為相思樹。」[3] 比較在地的說法是相思樹生長快、質地堅硬、耐火燒,很適合製炭,相思木炭發熱量大、不出油、煙不刺眼,在瓦斯與電力普及之前,是極佳的燃料。然而製炭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整個燒製過程長達數週,通常木炭窯旁會搭建一個工寮供人留守,若夫妻兩人輪流看顧,無法常相守,倒也頗符合「相思」之意。[2]

在植物學上,相思樹是一種很特別的教材,它雖然是豆科植物,但葉片和其它同家族植物的羽狀複葉或三出複葉不同,而是呈鐮刀狀,質地厚且革質,植物學上稱為假葉,是由葉柄特化而成,可能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演化的結果,所以相思樹多長在乾旱的山坡地,它只有在種子剛發芽時的第1-2片葉子會呈羽狀複葉,之後長出來的葉片都是鐮刀形的假葉了。相思樹另外一個植物學上的特性就是相剋作用 (allelopathic),在相思樹林內很少有其它植物的生長,因為它的落葉會抑制種子的發芽。[4]

清華相思湖本就是由於為相思樹環繞而得名,其餘在運動場後步道、梅園入口處、月涵堂邊都有許多高大的相思樹,今年首先開花的是光明頂上兩株,滿樹金黃,在綠林中脫穎而出。

光明頂上

在綠林中脫穎而出

滿樹金黃

鐮刀形假葉

金黃色花小,多數

花柄長

球形頭狀花序

花絲線形挺出於花外

[1] 節錄自http://kplant.biodiv.tw/相思樹/相思樹.htm

相思樹 (Taiwan  Acacia) 屬豆科 (Fabaceae) 相思樹屬 (Acacia) 相思樹,別稱臺灣相思(廣東)、臺灣柳(福建)、相思仔(臺灣),香絲樹、細葉相思樹等,廣泛生長於全島平地,低及中海拔山地,最高可達 900 公尺,低海拔丘陵地常形成第二次植群純林,三義火炎山以前是木炭的故鄉。

木材可供製枕木、坑木及農具:木材年輪明顯,邊材黃褐色,心材暗褐色,材質緻密堅重,木理通直,是優良的枕木、坑木及農具用材。作薪炭用:是良好的木炭來源。種植為行道、園景樹。是很好的防風、綠化、保護水土的良好樹種。

相思樹為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10~20 公尺,採播種法繁殖。它的根系非常發達,又能耐風抗旱、適應貧瘠地,是綠化荒山、保護水土的良好樹種。相思樹真正的葉子為二回羽狀複葉,只有在相思樹的小苗才看得到;長大以後真正的葉便消失而退化成葉狀的葉柄(即假葉)。想看它真正的葉,最好在 8~10 月間在相思樹下尋找新苗,只有在種子萌芽後第一片長出的葉才呈現豆類特有的羽狀複葉。相思樹的木材可供製枕木、坑木及農具,更供作薪炭及種植為行道、園景樹;相思樹是台灣最好的薪炭材,早期農業時代,政府將相思炭發給全國公務人員,作為家庭炊食的柴火用,這是現代人想像不到的事情!

大喬木,樹高可達 10~20 公尺,徑有時能達 1 公尺以上,樹皮灰白色,有縱向細縫裂,皮孔不明顯。

假葉互生,披針形或鐮刀狀披針形,葉長 8~10 公分,寬 1~1.5 公分,無托葉;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革質,全緣,3~5 條平形脈,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略隆起,表面呈有光澤的濃綠色;葉柄長 0.6~0.7 公分。相思樹幼樹或小苗才可以見到它真正的葉(二回羽狀複葉);長大以後,真正的葉消失,全部變成鐮刀狀的假葉。

花小,多數,金黃色,常形成一球狀的頭狀花序,花序徑 0.5~0.8 公分,生於葉腋;花萼小,5 裂,裂片三角形,長 0.1~0.2 公分,先端銳尖;花瓣長橢圓形,下半部長相連,長 0.3~0.5 公分,寬 0.2~0.25 公分,先端鈍,有 4 片單瓣花,花色黃色;雄蕊多數,離生,挺出於花外,花絲線形,長 1~1.5 公分,花藥小;子房有柄,花柱細長,長 0.5~0.6 公分,柱頭微小。花期在春季。

莢果長橢圓形,長 5~8 公分,扁平,表面平滑,縱裂,成熟時呈黑褐色,內藏種子 5~8 粒;種子扁圓形,徑 0.3~0.5 公分,黑褐色,有光澤。

[2] 節錄自

https://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4064

相思樹是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0 m,胸徑可逾1 m,樹皮灰褐色,假葉互生,披針形或鐮刀狀披針形,有明顯縱脈3-5條。頭狀花序球形,徑約6-8 mm,單生或2-3個簇生於葉腋,金黃色,有微香,雄蕊多數,離生,挺出花外。莢果扁平,長橢圓形,成熟時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7-9月。相思樹種子剛發芽時長出來的是羽狀複葉,這是它真正的葉子,而隨後長出的單生的葉狀物,則是由葉柄演化而來的「假葉」。

相思樹生長快、質地堅硬、耐火燒,很適合製炭,相思木炭發熱量大、不出油、煙不刺眼,在瓦斯與電力普及之前,是極佳的燃料。然而製炭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若砍了100斤的木材去燒,成品只有25斤,而且整個燒製過程長達數週,通常木炭窯旁會搭建一個工寮供人留守,若夫妻兩人輪流看顧,可就動如參與商,無法常相守,倒也頗符合「相思」之意。另有閩南俗諺:「門前一棵相思樹,相病起不知人,醫生來看講無望,貼心的來看水噹噹」,則是傳神地講出害相思病的症狀。

相思樹花海相思樹在傳統上除了用來製炭之外,早期的另一個燃料產業上也扮演頗為重要的角色:作為採煤坑道的支柱;據說當坑道快崩塌時,相思樹幹承受壓力斷裂前會發出「霹哩啪啦」的聲響,警告礦工趕緊逃命。如今雖然木炭和煤礦都不是主要的燃料了,但相思樹根系發達,又可與根瘤菌共生固氮,兼具水土保持與改良土壤的功效,相思樹轉換了身份,從釋放二氧化碳的負面角色,變為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國土保育上的重要造林樹種。此外,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張上鎮教授所率領的團隊發現,相思樹之抽出物可開發作為痛風用藥,將如此常見的植物功能做更大的發揮,帶給人類更多的幸福。

[3] 節錄自 http://kplant.biodiv.tw/孔雀豆/孔雀豆.htm

相思樹屬植物全世界約有900種,包含喬木、灌木及藤本,廣泛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大陸約有十種。中國的「相思樹」之名源於晉朝干寶所著之搜神記:「大夫韓馮妻美,宋康王奪之,馮自殺,妻投台下死。王怒,令塚相望。宿昔有文梓木,生二塚端,跟交於下,枝錯其上,宋王哀之,因號其木為相思樹。」

[4] 節錄自 https://www.tndais.gov.tw/ws.php?id=3235

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五): 可口結實石栗樹

辛丑年清華園夏日花訊 (三十五): 可口結實石栗

繁花盛開

(三十三) 石栗

石栗 [1] 因果實形狀貌似栗子,堅硬如石因而得名。[2] 每年10~12月是石栗結果的季節,果實猶如石頭般結實,從樹上掉落下來相當容易砸壞下面通行的車輛。[3]

同時果實含油量達65-70%,所榨取的油分可供製作油漆、肥皂、蠟燭等工業的原料,油分還可用作生物燃料供汽車直接使用。印尼人會將處理過的堅果拿來煮咖哩。[2] 另外,石栗的果實也是非常好的藥用植物,透過烘烤後的果肉味道像花生一樣可口。[3]

清華在月涵亭右側往相思湖停車場下行樓梯口附近有一株石栗,高約十餘米,尚無法細細觀賞已盛開但高不可攀的繁花。

高可達 30 公尺

繁花叢叢

 3~5 

長葉柄

頂生圓錐花序

白色多數

花序多數分岐

花瓣 5 

[1] 節錄自http://kplant.biodiv.tw/石栗/石栗.htm

石栗 (Indian WalnutCandle NutCandleberry TreeVarnish TreeCountry Walnut Otaheite Walnut) 屬大戟科 (Euphorbiaceae) 油桐屬 (Aleurites),別名海胡桃,油桃、燭果樹、摩奴加油桐、蠋栗等,多栽植於庭園及路旁,做為庭園綠化觀賞用。

常綠喬木,高可達 30 公尺,徑 30~6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小枝、幼葉及花序密生星狀毛茸。葉單生,互生,具長葉柄,卵狀三角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12~25 公分,寬 6~15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或略為心形,紙質或厚紙質,全緣,不分裂或 3~5 裂,基生的 3~5 主脈;葉柄長 15~28 公分,圓柱形,先端有二枚紅褐色腺體。花多數,白色,開放時徑 1~1.5 公分,呈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 10~20 公分,有多數的分岐,同一花序上常雄花及雌花並存;花萼鐘形,先端 2~3 裂,小;花瓣 5 枚,長橢圓形或舌形,長 0.8~1 公分,寬 0.4~0.5 公分,先端鈍,內面基部有毛茸;雄花中雄蕊 20 枚左右,排成 4 列;花藥向內;雌蕊的子房扁平卵形,二室,具有毛茸;花柱 2 枚,深 2 裂,分岐成尖錐狀。花期 11 月至隔年 7 月,恆春地區則終年開花。

果實球形至卵形,略扁平,長 5~7 公分,寬 4.5~7 公分,先端鈍圓,有毛茸,內有種子 1~2 枚;種子堅硬,長 3~3.5 公分,灰褐色。

種子可榨油,可供食用及工業用途。木材淡紅褐色,具有光澤,可做箱板材及做火柴稈的材料。

[2] 節錄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石栗

[3] 節錄自https://accpark.org/plant.php?id=302

從「石栗」的名稱似乎可以很容易猜得到牠們和「石頭」有著密切關係。沒錯,在道路旁若種有「石栗」樹木,可是要「小心通行」喲!因為每年10~12月是石栗結果的季節,牠們的果實猶如石頭般結實,從樹上掉落下來相當容易損壞下面通行的車輛。石栗的果實為核果卵形,有點類似小號的奇異果。

石栗樹因為樹冠寬廣濃密有良好遮蔭效果。另外,石栗的果實也是非常好的藥用植物,透過烘烤後的果肉不但味道像花生一樣可口,還可當作「緩瀉劑」使用,不過得小心可別一次吃太多,很容易因過量而腹瀉、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