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序言

王國維先生是一位傳奇人物,不幸在八十五年前以英年早逝,而他的長女王東明女士,正以百歲人瑞,撰寫傳奇,而這本「百年追憶」正是兩個傳奇的交會。

去年清華大學慶祝一百周年,歷數奠定建校璀璨百年之基的清華人,國學院四大導師自是首選之一;今年有機緣自大陸邀請清華名師後裔參加校慶,適見中國時報報導高齡逾百的王東明女士在台北每週仍票戲的新聞;經與王女士聯絡,得以面邀參加校慶活動,而當王女士於校慶日應邀出現於慶祝大會、午宴,並參與下午座談時,以健朗之姿,穩健台風,親切溫馨聲調,侃侃而談,立即風靡全場,成為活動焦點,並贏得許多粉絲 (fan)
在與王女士的晤談中,得知其正在寫回憶錄,當即表達希由清華大學出版的願望,王女士也很爽快的應允,後來「台灣商務印書館」也來邀約;基於王國維先生在身前身後與兩個單位的深厚淵源以及王女士的首肯,決定共同出版「百年追憶」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王國維先生於1925年受任清華國學院導師;清華在此前以留美預備學校著稱,王先生與梁啟超先生等受聘清華國學院,振動學術界,開啟清華迅速成為國內學術重鎮之先河;近一年來,我在清華活動中曾屢次引用他的人生三境界說以及對詩人的看法:「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同時日本京都大學松本紘校長在清華演說中也提到王先生對文化交流的見解,都可看到王先生對清華與國內外文史思想界的影響,仍方興未艾;王先生身後,知友陳寅恪先生撰文的《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有云「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誠如王女士所言,王先生學術是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全球的文物遺產,我們有責任維護它!宣揚它!
本書分兩部份;上編「記憶中的父親」記述王先生之家世背景、為學歷程、生平軼事、家庭與休閒生活、清華園故事、親子互動以及投湖經過等,引人入勝,並能使讀者對王先生行誼有進一步了解;下編「國學大師之女回憶錄」,包括百歲自述與生活雜記,可看出王女士平凡中之不平凡;她在父親身後,不足十四歲時無意中看到母親遺書,能冷靜的設法說服母親打消死志;抗日戰爭爆發先逃難至浙西一帶,後隨叔父在上海英租界集資為流亡失學青年辦建「浙光中學」;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入侵上海英租界,「浙光中學」被迫解散,再輾轉到達後方;1948年,由上海至台灣高雄任教師;1950年秋與陳秉炎先生結婚並在私立泰北中學任教。1953年春起,負責台北縣永和鎮消費合作社中央公教人員實物配給,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到1982年,年屆七十歲,隨消費合作社停辦而離職。退休後在家養老,除了整理父親的遺物外,有時到各地旅遊探親訪友;1994年開始迷上京劇,堅持學唱了十多年,增進身心健康,延年益壽,順利達成「唱到九十九」的願望,可看出她剛毅進取、開朗豁達的個性,行文亦莊亦諧,充滿人生智慧,可讀性甚高。
清華校友胡適之先生在晚年常闡述:「交友以自大其身」,王女士結識愛京劇,又愛閱讀、寫作的「忘年交」李秋月女士,願意悉心採訪整理王女士的記述,促成這本精彩的「百年追憶」早日問世,亦為王氏傳奇,再添佳話。最後也感謝「台灣商務印書館」共襄盛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