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漫談清華故事 - - 見故人而思故人

1925年清華國學院成立時,延攬四大導師,震動學術界,並使清華從留美預備學校,一躍而為國內學術研究重鎮,而陳寅恪先生在四大導師中與清華淵源最深,是兩岸清華永久的驕傲。
去年校慶時,邀請北京清華名師後裔來訪,四大導師梁啟超與王國維等先生後裔都專程從大陸來台參加校慶活動,美中不足的是未能請到陳先生後裔共襄盛舉,最近陳先生三位女公子等七位家屬連袂來訪,是一個美麗的註腳。
陳先生學問博大精深,同時代人對陳先生的評價,遠高乎對其他人的評價,如胡適先生稱:「寅恪治史學,當然是今日最淵博、最有識見、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先生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在「文人相輕」的文史學界,極為罕見。

從陳先生三位女公子同著的「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篔」書中,了解陳先生與唐篔女士的媒人,竟是我唸的「竹師附小」校長高梓女士高校長是台灣第一位國小女校長,以「健康快樂」為願景,注重學生體育、健康與品德,讓「竹師附小」成為全台國小之典範,亦為台灣教育史上的一則傳奇。鑒於「竹師附小」的辦學成功,1955年教育部以「利一校不如利全體學校」概念,打動高校長出任「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達十四年之久,所以高校長有「老師的老師」之稱,與陳先生為「教授的教授」遙相呼應;高校長在1997年以96高齡辭世,令人懷念不已;今在書中看到故人年青時的行誼,倍感親切;三位女公子在清華園長大,也是清華的故人,見故人而思故人,也是有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