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1 聯合報/ 陳力俊/中研院院士(新竹市)
約於兩周前,在中研院評議會中,驚聞施院士因病辭卸評議員職務,當天還認為評議會雖然責任重大,但日常工作不多,似乎不必反應過度,現在才知他是因病重而下的決定,令人唏噓。
與施院士相會,最早可回溯到民國五十五年夏天,當時我是物理系大二學生,在暑期中到住家附近的清華大學舉辦的「暑期研討班」旁聽,其中一門正是施院士開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
施院士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名師從事半導體元件物理研究,於民國五十二年獲得電機系博士,隨即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所以當時是歸國講學的青年才俊。由於該課程對於大二學生過於高深,必須承認當年是在似懂非懂狀態撐過全程,但對施院士平易近人、聲音宏亮與擅於言詞,印象深刻。
施院士在學術界最出名的成就,是他與韓裔科學家姜大元於民國五十六年共同發明「浮閘非揮發性記憶體」,在多年後,他曾整理出華裔學者包括張立綱、卓以和、薩支唐院士以及他自己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等五項發明為諾貝爾獎級成就,不免為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感到遺憾。
另一方面,讓施敏院士成為世界半導體界家喻戶曉人物的,是他在民國五十八年出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教科書,是該領域第一本綜合性的教科書,一時洛陽紙貴,歷久不衰,成為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最暢銷的教科書。
還記得他在一次演講中,敘述最先是閱讀超過四千篇論文,才整理成書,而對於全球銷量超過一百萬冊,很是自豪。
施院士於民國七十八年即自貝爾實驗室提早退休返國服務,其後主要在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任教。而在之前,他就經常指導國內研究生,包括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院士等,造就許多人才,同時他對推動台灣半導體研究與產業研發,不遺餘力,貢獻良多,於八十三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學界咸認如果要數「台灣半導體之父」,施院士是不二人選。
由於清華與交通大學為緊鄰,我與施院士研究領域有很多交會地方,來往較多,尤其他有一段時間住在與清華僅一牆之隔的交大宿舍中,常會不期而遇,很能感受到他的親切與爽朗。
印象中,他特別誇讚自台北某小吃名店離職的師傅在附近開的小館「價廉而物美」。
在中研院各種會議中,常會聆聽到施院士發表高論,獲益良多,令人感嘆的是在上次,也就是一一一年的院士會議中,由於中研院住宿會館正在整修,與會院士散住在附近旅館,我剛好與施院士住在同一旅館,連續四天每早同車前往中研院開會,接觸較為頻繁,不料此後即與他緣慳一面,如今更天人永隔,冥冥中似有定數。
施院士以八七高齡離世,在世時為人間增添繽紛,哲人遠去,令人永懷。
與施院士相會,最早可回溯到民國五十五年夏天,當時我是物理系大二學生,在暑期中到住家附近的清華大學舉辦的「暑期研討班」旁聽,其中一門正是施院士開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
施院士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名師從事半導體元件物理研究,於民國五十二年獲得電機系博士,隨即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所以當時是歸國講學的青年才俊。由於該課程對於大二學生過於高深,必須承認當年是在似懂非懂狀態撐過全程,但對施院士平易近人、聲音宏亮與擅於言詞,印象深刻。
施院士在學術界最出名的成就,是他與韓裔科學家姜大元於民國五十六年共同發明「浮閘非揮發性記憶體」,在多年後,他曾整理出華裔學者包括張立綱、卓以和、薩支唐院士以及他自己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等五項發明為諾貝爾獎級成就,不免為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感到遺憾。
另一方面,讓施敏院士成為世界半導體界家喻戶曉人物的,是他在民國五十八年出版的「半導體元件物理」教科書,是該領域第一本綜合性的教科書,一時洛陽紙貴,歷久不衰,成為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最暢銷的教科書。
還記得他在一次演講中,敘述最先是閱讀超過四千篇論文,才整理成書,而對於全球銷量超過一百萬冊,很是自豪。
施院士於民國七十八年即自貝爾實驗室提早退休返國服務,其後主要在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任教。而在之前,他就經常指導國內研究生,包括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院士等,造就許多人才,同時他對推動台灣半導體研究與產業研發,不遺餘力,貢獻良多,於八十三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學界咸認如果要數「台灣半導體之父」,施院士是不二人選。
由於清華與交通大學為緊鄰,我與施院士研究領域有很多交會地方,來往較多,尤其他有一段時間住在與清華僅一牆之隔的交大宿舍中,常會不期而遇,很能感受到他的親切與爽朗。
印象中,他特別誇讚自台北某小吃名店離職的師傅在附近開的小館「價廉而物美」。
在中研院各種會議中,常會聆聽到施院士發表高論,獲益良多,令人感嘆的是在上次,也就是一一一年的院士會議中,由於中研院住宿會館正在整修,與會院士散住在附近旅館,我剛好與施院士住在同一旅館,連續四天每早同車前往中研院開會,接觸較為頻繁,不料此後即與他緣慳一面,如今更天人永隔,冥冥中似有定數。
施院士以八七高齡離世,在世時為人間增添繽紛,哲人遠去,令人永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