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國學院成立百周年紀念會: 梁任公與台灣以及新竹清華
梁啟超立像
梁啟超坐像
校訓受梁任公啟發
與台灣校友合影
兩岸清華人才濟濟,有關梁先生的學問、事功、行誼與事蹟,學者專家們多有深入研究或耳熟能詳,所以我今天報告的重點放在大多數人可能必較不熟悉的「梁任公與台灣以及新竹清華」方方面面。
首先我本人與梁先生可謂有特別緣分。遠在一九六零年代我唸高一時,作文比賽題目「學問的趣味」,取自當時教科書裡同名的梁先生文章,本人忝得全級第一名,獎品即為一本梁先生的《飲冰室文集》,讓我很早就能接受到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思想的薰陶,梁先生也成為我最崇仰的歷史人物之一。因此當我在一九七零年代末期有緣到新竹清華任教,對梁先生與清華的深厚淵源有些了解後,更多了一分親切感。
接著是 2012年曾邀請北京清華名師梁啟超、王國維、李濟、聞一多、夏鼐、周先庚及史國衡等先生後裔專程從大陸來台參加校慶活動,「尋清華源流,留世間絕響」。也特別感謝當時住在台北的王國維先生么女,百歲人瑞王東明女士以及梁啟超曾孫女、時任新竹清華客座教授梁帆女士也共襄盛舉。在名師後裔中有梁先生的外孫女、北京大學吳荔明教授。她是梁先生四女梁思莊、女婿吳魯強之女,著有《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名師後裔聚首清華,漫談先人風采,是一場豐盛的歷史饗宴。
在次年,也就是 2013年 12月,「清華名人堂」開幕,承蒙顧校長親自蒞臨參加。「清華名人堂」的設立是希望突顯清華立校以來,為清華、社會、國家、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的清華人;一方面感謝他們的重大貢獻,永誌紀念,一方面也由彰顯清華人的事蹟,在人格、事業、著作方面有永遠存在的價值,以激勵莘莘學子,引為典範,「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同時也希望能讓參訪賓客與民眾了解清華大學能推出如此鑽石級「名人堂」的特色。「名人」中,包括大門口梅校長與四大導師浮雕以及堂內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門前「清華名人堂」五個大字則由胡適先生墨寶集成。
以上主要是在本人擔任校長期間,清華與梁先生有所交會活動的紀要。最近一次,我有相當參與的則為 2023年,清華通識中心以「四大導師」為主題,所舉辦的通識人物系列演講活動;以梁先生為焦點的包括賴建誠教授講「梁啟超的經濟面向」、王汎森院士講「清華時期的梁啟超與王國維」、黃源盛教授講「會通中西的梁啟超法學世界」以及陳國球教授講「群治與感情:梁啟超的文學思想之路」,共四場演講,豐富而精采。
另一方面,在 2022年出版的拙著《水清木華―清華的故事》增訂版中,載有多篇以梁先生為重心的文章,包括「清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是受誰影響?」「震動學術界「國學院四大導師」是如何成局的?」「「百科全書式學者」梁啟超傳略」、「梁啟超為何鼓勵其二子梁思成與梁思永分別赴美研習建築學與考古人類學?」「清華名人堂開幕典禮致詞」、「清華學院與清華國學院對談會致詞」、「憶清華名師演講會致詞」、「介紹岳南先生與梁帆女士記者會致詞 」、「梁任公來台百年紀念會致詞」等,可看出梁先生在新竹清華人的心目中是真實的存在,而普受景仰的。
最後我要衷心感謝「江門校友會」的邀請與熱情接待,尤其能與已有六年不見的顧校長重聚,備感溫馨,而有幸與顧校長共同在梁先生故居種植象徵生生不息的棗樹,更具深長意義。同時很高興看到來自各地的清華校友,共聚一堂,落實「兩岸清華一家親」的美好願景,謹祝兩岸清華校運昌隆,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