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清華退聯會2025金門三日遊 (二) : 金門民俗文化村

清華退聯會2025金門三日遊 (二) : 金門民俗文化村


















第二天 (11/8) 一早於 8:30 從飯店出發往金門民俗文化村,是位於金門本島東側金沙鎮三山里的一處古建築群。

建築是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分贈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最早的建築開工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最晚的建築竣工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古寧頭戰役後三山里一帶人口大量外流,建築遂廢棄,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金門政務委員會將此地規劃為金門民俗文化村,並對建築進行修復,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納入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民俗文化村所在的山后聚落分為上堡、中堡,下堡三個部分,均為具有防禦功能的圍村,上堡和中堡由王氏家族定居,下堡為梁氏家族定居,金門民俗文化村即其中的中堡,共包括18座建築物,其中住宅16間,另有王氏祠堂和村塾海珠堂,佔地面積1230平方米,入口處有牌坊,房舍依山面海棋盤式布局,建築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以泉州白石砌牆,交趾陶裝飾壁面,配合彩繪、石雕、磚雕、陶瓷裝飾,建築群四面築有防禦用的圍墻。設置有文物館、禮儀館、喜慶館、休閒館、武館、生產館及古官邸七座展館,目前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維護,委由山后民俗文化基金會管理。[1]

這18棟古厝全部依山面海、井然有序,分三排排列,呈現出精緻而完整的閩南建築風貌。所用建材來自漳州、泉州,甚至遠至江西一帶,呈現整齊、精緻的建築風貌,讓金門的閩南古厝聚落群,由此產生了知名代表典範。 民俗文化村由國家公園接管後,將王敬祥住屋改成喜慶館,除了陳列喜慶習俗及用品外,亦展示王敬祥當年資助孫中山革命,雙方來往的信件、感謝狀、任命狀等等,禮儀館則利用宗祠陳列民俗祭典用品。

古厝聚落採棋盤式布局,排列整齊。傳統的棋盤式布局有橫向對齊與縱向對齊,民俗文化村則是前後左右都對齊,可見其排列之嚴謹,每棟建築前方地板都舖著石板庭院,幾乎都築有墻垣圍住,是密度高、距離近的集居形態。棋盤式布局的功效,主要為防禦他人入侵,在夏天時,亦具有通風與調節氣溫的作用。 [2]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金門民俗文化村
[2] https://www.taiwanviptravel.com/articles/shanhou-folk-culture-vill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