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名人堂/川普正在顛覆世界經濟秩序

名人堂/川普正在顛覆世界經濟秩序
2025-09-10 聯合報/ 陳力俊

短期繁榮與長期隱憂 (GPT-5 生成)

自二次大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經濟與政治秩序的主導者。它以「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為號召,建立起龐大的多邊制度網路,不僅帶動自身繁榮,也推動全球經濟前所未有的成長。美國因此被視為「民族大熔爐」、「山上的光明之城」,霸權地位延續數十年。然而,進入廿一世紀後,隨著財政赤字擴大、製造業空洞化與對外戰事連綿,美國霸權出現結構性裂縫。川普再次上台,正是這種裂縫的極端表現,他以「顛覆者」自居,推動一系列挑戰既有秩序的政策,尤其在經濟領域,掀起強烈震盪。

今年四月,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要求主要經濟體對美大幅讓步,包括降低關稅、開放市場,以及數千億美元的投資承諾。除了中國大陸外,多數國家被迫妥協。這使美國有效關稅率在八月上旬攀升至十八%,幾乎是前一年八倍,亦重回大蕭條時代水準。川普陣營認為,此舉每月能為美國帶來兩百億美元收入,藉此彌補財政缺口並增加就業。但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這是對貿易原理的根本誤解。高盛分析指出,關稅成本最終多由美國公司與消費者承擔,且占比隨時間上升,汽車產業尤為顯著,福特與通用僅在一季就分別支付八億與十一億美元額外成本。

更嚴重的是宏觀影響。前白宮經濟顧問傑森.弗曼估算,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將因此減少半個百分點,相當於一千五百億美元的損失,且是年年累積的結構性衰退。換言之,川普以「立竿見影」的方式展示強硬姿態,實則是「飲鴆止渴」,代價龐大且持久。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川普摒棄了WTO倡導的多邊主義,強推雙邊談判。結果是各國都要與美國一對一博弈,全球規則碎片化。這種「交易型外交」固然符合川普的商人邏輯,卻極大增加國際不確定性。各國雖短期讓步,但對美國信任感大幅下降。「經濟學人」直言:「川普自認在貿易上獲勝,但真正輸的是美國。」

此外,不可忽視「棘輪效應」:即便未來總統欲降低關稅,既得利益者仍會極力阻擋,因為他們已習慣於依賴關稅壁壘維持市場。長此以往,美國產業將愈發缺乏國際競爭力,陷入保護主義與低效率的惡性循環。

川普政策的另一後果,是加速全球經濟秩序的重組。中國大陸拒絕讓步,中美摩擦勢必升高。歐盟、日本與新興經濟體雖在談判中被迫讓步,卻也將更積極尋求區域合作機制,以分散對美依賴。這意味美國雖短期「贏得交易」,卻在長期戰略上自我孤立,領導力與道德高度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川普的政策並非純粹出於經濟思考,而是具有明顯的內政動員功能。美國藍領工人因產業空洞化與收入停滯而不滿已久,川普藉強硬關稅政策展現「保護工人」的姿態,爭取支持。這種內政考量與全球經濟秩序間的矛盾,使其政策充滿短期效益與長期風險的張力。

孔子曾言:「放於利而行,多怨。」對等關稅正是典型例子,以利益為唯一標準,忽視規則、公義與互信,必然招致反彈。短期內或許能藉霸凌手段迫使他國退讓,但長期將使美國失去作為全球領袖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關稅短期仍在徵收,但八月下旬上訴法院已判多數措施違法,意味著在最高法院裁決前,關稅將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不確定因素。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敬悼杜經寧院士: 旅美華人學者典範

敬悼杜經寧院士: 旅美華人學者典範

在華森研究中心附近餐廳 (~ 1984 年)

與橋本教授合影 (1994 年)

與梅爾教授合影 (1994 年)

攝於李澤藩美術館 (~ 2000 年)

在台南舉行的國際研討會 (2008 年)

院士論壇 (2016 年)

烤鴨宴後 (2017 年)

緬甸之旅 (2020年)

台灣聯大總部啟用典禮 (2020年)

中華湖旁 (2020年)

除夕年夜飯 (2021年)


攝於胡適紀念館 (2021年)

杜經寧院士於八月三十日在美國洛杉磯市病逝,有朋友傳來訊息,第一時間的反應是: 「天人同悲」,萬分不捨他的逝去,確實會令眾多親友們格外悲傷。

經寧兄大學畢業於台大機械系,後來到美國留學,從哈佛大學名師 David Turnbull 獲得應用物理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到美國 IBM公司華森研究中心任職,一直到 1993年轉赴 UCLA材料系任教。

早在 1980年
即有緣認識經寧兄,當時我有約一年時間,在美國康乃爾大學 Jim Mayer (梅爾) 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擔任訪問學者,鎖定的研究主題是半導體元件中金屬薄膜研究,而經寧兄與梅爾教授同是此領域巨擘,且是摯友,同時兩人正在康乃爾材料系合開薄膜材料課程,因此得與經寧兄結識,並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以及深厚的友誼。

在 1980年代 IBM 華森研究中心與貝爾實驗室齊名,是國際研究界的「山上之城」。而經寧兄在華森研究中心不僅是鼎鼎大名的學者,並且擔任自底層第一階算起第三階的經理,是華人研究員中最高階經理人之一,在材料科學學術界華人圈裡已為家喻戶曉的名人,而他一本謙沖為懷,與人為善的態度,同時不吝提攜後進
享有極高的聲譽。

由於在康乃爾大學的機緣,半導體元件中金屬薄膜研究成為我在其後二十年研究的主題,與經寧兄的互動也很頻繁,記憶所及,印象較深刻的有:

一九八四年: 邀請我到「美國材料研究學會」研討會發表一受邀演講,

一九八五年: 促成材料相變化領域兩位大師 David Turnbull 和 John Cahn 到清華材料系開授「材料相變化」短期課程,

一九九〇年: 與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期間在劍橋晤面,

一九九一年: 為「材料科學報告」(Materials Science Reports) 合作撰寫題為「Epitaxial Metal Silicides」回顧性文章,

一九九二年: 與梅爾教授共同擔任「中國材料學會」大會主題演講講座,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七年: 與本人共同擔任國際期刊《材料化學與物理》主編,

一九九三年: 轉任UCLA 材料系教授,後曾任系主任


二〇〇一至二〇〇五年: 擔任教育部「追求卓越」項目中本人「超高真空電鏡原子動態研究」計畫評審委員,

二〇〇二年: 當選中研院數理科學組院士,

二〇〇九年: 接待本人率領的國科會駐美科學組訪問團,

二〇一六年: 自 UCLA 退休,轉任新竹交通大學台積電講座教授,

二〇一六年: 在材料學會「院士論壇」擔任講座,

二〇一九年至二〇二一年: 擔任新竹交通大學玉山學者,

二〇二〇年: 參加「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部啟用典禮

由於新竹交通大學是清華大學緊鄰,從二〇一六到二〇二一年,與經寧兄互動機會陡然增多,包括多次聚餐、同遊以及同車到中研院開評議會等,比較特別的是曾結伴同遊海南島以及緬甸,另外有好幾年過農曆年時,有緣請到他到寒舍一起吃年夜飯,有許多共渡的溫馨與歡樂時光,讓人懷念不已。

經寧兄於二〇二一年轉赴香港城市大學擔任講座教授,到二〇二四年為止,幾次見面都是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以及評議會時候。今年八月他原本預定受邀來台灣講學,不料於七月初返美後,病情急轉直下,如今天人永隔,緣慳一面,深感遺憾。

與經寧兄相交四十五年,對我個人來說,始終是良友與貴人,他治學嚴謹,教學熱誠,待人溫和善良,慷慨大度
他的音容相貌,將永遠令人懷念。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經典的呼喚: 岳陽樓記

 名人堂/經典的呼喚:岳陽樓記

2025-08-31 聯合報/ 陳力俊

洞庭湖畔岳陽樓 (GPT-4o 生成)

約一千年前,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慶曆新政受挫之際,應摯友滕子京邀請撰就〈岳陽樓記〉,寫景寫情,文辭優美流暢,文末發抒胸懷,感人至深,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金句,更為後人傳頌不已,也激勵一代代學子,「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成為千古名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最近讀區桂芝所著《課本中消失的文學生命與千古追求》一書,才知一○八課綱已將〈岳陽樓記〉剔除於必選文外,在目前考試掛帥年代,這代表許多學子可能無緣接觸這意涵豐富深邃的經典篇章,深感惋惜。

全文除標點符號外,不到四百字,卻字字珠璣,文辭雋永,先敘緣由與寫景:「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接著轉至「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由景入情,將陰晴景致對比出現,帶出人情的變化與超越。

在霪雨霏霏,連月不開之時登樓:「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滿目蕭然,難免心情低落,甚至感極而悲。到春和景明之時,又是另一番景象:「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讓人心曠神怡,其喜洋洋。

文末則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進退皆憂,有歡樂的時候嗎?答案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展現寓志於文的高超技巧。

更令人稱道的是,范仲淹當時並未親臨岳陽樓,而是根據滕子京提供的資料,以想像與胸臆之筆,成就了「樓以文名」的盛事。後人提及范仲淹,往往先想到〈岳陽樓記〉;如同「滕王閣」與王勃、「黃鶴樓」與崔顥,文與樓相得益彰,傳頌千古。

范仲淹本人的事功同樣令人敬仰,「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忠義與才識兼備,同時文采飛揚,如〈靈烏賦〉中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句,填詞〈蘇幕遮·碧雲天〉婉約深情、〈漁家傲·秋思〉蒼涼悲壯,都有極高評價,人與文相輝映,被南宋大儒朱熹評為「天下第一流人物」。

〈岳陽樓記〉寫於公元一○四六年,文中敘及滕子京於前年春謫守巴陵郡。滕與范年齡相仿,並為同科進士,曾共同上疏論政致謫,友情彌篤。滕才高負氣,深為范所推崇,曾在范任興化縣令時,協助推行政務。滕於貶謫任內,卻仍全心致力地方建設,治績斐然,被時人譽為「治最為天下第一」,在促成范「逆境生名篇」文壇佳話的歷史任務後,於次年即溘然長逝。

文學大家韓愈提倡「文以載道」,「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陸游有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認為經典文章的生成,要靠造化,〈岳陽樓記〉妙在兩者兼融,不僅因其文字優美,更因其凝結了跨越時空的人類精神資產。刪除經典,代價不只是少讀一篇古文,而是斷裂了培養語文素養、歷史情懷與公共意識的鏈條。

課綱在取捨之間,若缺少對文化根基的考量,從長遠看,學生將失去與這些經典對話的契機。具體而言,如學子能從〈岳陽樓記〉中感受到范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或許能在心中種下一顆正直與關懷的種子,小則獨善其身,大則福國利民。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賴須改弦更張挽回民心

賴須改弦更張挽回民心
2025-08-27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危機可成轉機 (GPT-5 生成)

觀察賴政府在七二六、八二三「大罷免大潰敗」後,檢討力道嚴重不足;賴清德總統選後的發言,僅對所謂「公民團體」致謝,對「更大民意」則以尊重帶過。同時閣揆卓榮泰獲得慰留,人事更動迄今無法令人耳目一新;加上所提總預算追加預算案,回編被刪預算浮濫,似乎仍預備與在野黨正面對抗;在關稅問題上,答詢依舊語焉不詳,缺乏政策的回應力與改革誠意。

事實上,賴清德政府上任已逾一年,從內政操作到外交處境,爭議頻仍,社會氛圍也呈現高度分裂。

首先是「大罷免」策略的失敗。執政黨原本企圖透過罷免在野黨立委來重新塑造國會版圖,卻因訴求過度政治化,反而激發社會反感。罷免制度原本設計在民主框架內,應屬例外性的監督工具;然而當它淪為政黨動員的武器時,民眾不僅質疑其正當性,甚至感受到社會對立的加深。罷免投票結果不僅未能如預期「團滅在野」,反倒成為執政黨民意支持度下滑的轉捩點。

再者,七月豪雨帶來中南部嚴重災情,政府救災動作卻顯遲緩。災後堆積的光電設施廢棄物,更牽動過往光電政策爭議,讓人聯想到產業發展與政商關係的不透明。這些事件疊加起來,使政府陷入「效率不足、責任不明」的困境。

更值得注意的是,年輕族群的民意流失。過去民進黨在世代議題與價值認同上具有優勢,如今卻因執政風格顯得強硬,與青年族群的期待逐漸背離。近期網路上嘲諷執政黨的創意短片與戲謔文宣廣為流傳,正反映了年輕選民對政治失望的另類抗議。

在對外上,賴政府強調「深化與美國合作」,然而,現實卻並不樂觀。與美方的經貿談判傳出不透明與條件失衡的質疑,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軍購增加、關稅議題,皆被視為「先送大禮」卻未必換得相應回報,也引起社會疑慮。

在兩岸方面,政府雖提出「賴十七條」作為應對策略,但基本思路是以「敵我定位」為前提,限制兩岸交流、強化防範。這種路線固然能呼應部分民意,但長期而言,是否會使台灣喪失彈性與談判空間,值得思考。當前台海局勢風險升高,若僅以政治口號應對,而缺乏具體的務實規畫,恐怕難以保障台灣真正的安全。

賴政府的困境,不能僅歸咎於現任領導人的決策。蔡英文政府八年執政期間,民進黨長期在國會獲得過半席次,政策推動缺乏在野勢力的有效制衡。當權力高度集中於單一政黨時,用人唯親、政商糾葛、審查機制弱化的問題容易積累。許多爭議案件輕輕帶過,結果在新政府延續下來,甚至更加放大。

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在於權力的制衡與透明。國會雖然可能阻礙行政效率,卻同時具有「防腐劑」的功能。

若執政者無視這一點,將制衡視為阻力而非保障,長遠而言便會使體制失去健康運作的空間。當「上下交相賊」的氛圍逐漸形成,再多的政治動員與媒體資源,也難以彌補民心的流失。

另一方面,危機亦可能成為轉機。若執政者願意真正「改弦更張」,包括重新檢視兩岸政策、調整與美談判的策略,並在內政上展現有效治理與清廉用人,仍有機會挽回民心。民主政治最重要的不是權力的壟斷,而是治理的正當性與回應性。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社會失望而加速政權輪替。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2024 西葡之旅 (七) : 歐比多斯

 2024 西葡之旅 (七) : 歐比多斯













午餐後到歐比多斯 (Obidos) 遊覽;這座小城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城牆、繽紛的建築和古老的鵝卵石街道著稱,是葡萄牙最吸引人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座極具視覺效果的城堡, 1282 年葡萄牙國王將此地封給即將成為皇后的伊莎貝拉作為結婚禮物,此座小山城因而有-「婚姻之城」美稱。

奧比都斯古城門很雄偉狀觀。城門內部裝飾著傳統的葡萄牙藍白色瓷磚畫,展現出葡萄牙深厚的文化底蘊。穿過城門,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中世紀。街道兩旁是排列整齊的傳統房屋,其明亮的黃色、藍色和白色粉刷牆面在陽光下特別搶眼。

中世紀的壯觀羅馬水道橋延伸到城門,奧比都斯的城牆固若金湯,完整地圍繞著老城區,可付費上城牆巡禮,能獲得鎮上及周圍風景的絕佳視角。無論是城牆或城堡內的巷道全都是大小石頭砌成,身處這座中古時候的城堡小道,讓人感覺閒逸。走在紅瓦白牆中,你會發覺它是個很耐人尋味的美麗小鎮,而或許因它歷代都由王后管理,城中隱約有著一種溫柔婉約的氛圍。

主要街道有許多小藝品店和小酒館、餐廳,盡頭是聖瑪麗亞教堂,這是一座充滿歷史的建築,據說曾是國王迪尼什與聖伊莎貝爾的婚禮場所。教堂內部裝飾著精美的藍白瓷磚,這些瓷磚講述著聖經故事,每一塊都是藝術品。

奧比都斯特色美食是葡萄牙傳統的櫻桃酒「Ginja」,通常在巧克力杯中享用,喝完酒後還可以吃掉杯子!每杯索價一到一點五歐元。同時有專賣葡萄牙傳統陶器的商店。店內擺滿了手工製作的彩繪陶器,每件作品都鮮豔奪目,展現出手工藝的精湛技藝。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24 西葡之旅 (六) : 繽紛多彩佩納宮

 2024 西葡之旅 (六) : 繽紛多彩佩納宮

佩納宮 (取自 Google Map)

一行三十一人

位於山丘頂上

主立面與入口

彩色繽紛

浪漫主義建築代表作

馬蹄型拱門

藍瓷側立面

拚貼式風格

塔樓與黃色牆體

外圍露台

宮殿中庭

拱形石砌壁龕中壁畫

迎賓廳一隅

餐廳

狩獵相關的鹿廳

會客空間

贈禮帆船珍寶

[前言] 去年五月西葡之旅後,在九月中抽出一些時間,開始撰寫遊記,寫完五篇以後,又為他事分身,直到又過了快一年的今日才得再度提筆接續。所以發願續完,一方面深感撰寫遊記的諸般益處,一方面也拜沿途所攝兩千多張照片,以及團友們提供的照片等資訊,幫助喚起記憶。同時也要拜AI GPT 的強大辨識圖片以及解說能力幫助,續筆較無違和感。

接著前往佩納宮 (National Palace of Pena) 參觀。佩納宮是新特拉 (Sintra) 文化景觀的一部份,宮殿位於海拔 500公尺的山丘頂上,其外觀綜合了許多的建築風格,如伊斯蘭清真寺的尖塔、哥德式塔頂、文藝復興式屋頂、曼努埃爾式 (Manueline) 窗戶
是一座彩色繽紛如童話般的宮殿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而聞名,也因此讓它躋身於世界文化遺產與葡萄牙七大奇蹟之中,也是葡萄牙最受歡迎的觀光地之一。

宮殿是由 19世紀時的葡萄牙國王費爾南多二世聘請德國建築師興建,並費時10年才完工,雖為國王離宮,但內部的小禮拜堂、阿梅利亞皇后 (Queen Amelia) 室、土耳其人的沙龍等華麗廳堂卻充分表現出王室的盛世光榮,至今仍完整保留當時的樣貌。它象徵著一種對過去的浪漫想像與對多元文化的敬意。建築師與國王共同創造了一座「夢的宮殿」,將歷史、美術、地理、宗教與民族融合於山巔雲霧之中。[1]

據GPT-4o 分析建築風格
,可見其多元性:

馬蹄狀拱門:
是 19 世紀浪漫主義建築的典範,它融合了歷史風格,以喚起情感、幻想和民族認同感。主要建築特徵如下:

幻想與復興元素:裝飾性極強,幾乎具有戲劇性,具有錐形塔樓和精細的石雕等誇張特徵。

新曼努埃爾風格 (Neo-Manueline) 圖案:這些圖案體現在有機、扭曲的石雕和航海元素(例如繩狀柱子)中,這種風格將葡萄牙的大航海時代浪漫化。

伊斯蘭影響:可見於馬蹄形拱門和一些幾何裝飾。

鐘樓部份:
是歐洲浪漫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圓拱窗與尖塔(如圖中紅塔及白色斜紋尖塔)顯示哥德式復興的影響。鋸齒狀的塔頂與牆垛(crenellations)為中世紀城堡風格。城堡混合不同時期的歐洲風格,正是19世紀「歷史主義」(Historicism)的特徵。

側立牆面:
明顯呈現出一種華麗而富有異國風情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融合多種元素,包括藍白圖案的陶瓷磚牆,窗戶上方的尖拱與複雜窗框裝飾具有伊斯蘭風格。弧形門廊、花紋繁複的窗飾與拱門也屬於摩爾式美學表現。建築中央高窗周圍的雕飾細節極為繁複,具有葡萄牙式哥德風格延伸的曼努埃爾式特色。中央圓形浮雕與繩索樣式石雕則呼應航海時代的象徵與裝飾語彙。

側立面綜合了以下風格元素:主軸風格,強調歷史想像與美感自由。摩爾風格(Moorish Revival):透過拱窗與瓷磚圖騰表現。曼努埃爾風格(Manueline):細部雕飾富有航海時代符號。葡萄牙傳統阿茲勒赫瓷磚工藝(Azulejos):極具本土代表性。

修道院區及鐘樓
傑羅米 (San Jerome) 修道院的遺跡盡可能地被保留了下來,包括迴廊、餐廳、聖器收藏室和曼努埃爾文藝復興風格的小教堂。所有這些都嵌入一個新區域,該區域擁有一個寬闊的露台和一座鐘樓。

佩納宮之行可謂視覺和感官的盛宴,是一次深入瞭解葡萄牙文化和歷史的旅程。它的建築之美和歷史深度讓人印象深刻,值得親身體驗。

[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na_Palace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清華退聯會大山北月一日遊

清華退聯會大山北月一日遊

豐鄉瀑布前

小型瀑布

大山背休憩農業區

客家人文生態館

大山北月

少長咸集

創辦人莊凱詠校友

簡報時間

清華之光

精彩的十個故事

做就對了

山月慢食套餐

盪鞦韆

柑橘風味下午茶

貝果初成

糖水烹煮

香噴噴美滋滋

柑橘風味輪

柑味人生

柑橘造型公共藝術

八月四日退聯會舉辦大山北月一日遊活動,一方面是到山間踏青,舒活筋骨,一方面也是走訪莊凱詠校友創辦的大山北月生態園區;當天原為大山北月公休日,老闆/創辦人莊凱詠校友特別讓退聯會包場、並熱情接待。

初識莊校友是在前年五月,緣於我到政治大學參加校慶活動,而莊校友是以當年獲選的傑出校友身分在校慶大會中接受表揚;晤談之下,很高興知道他也是清華服務科學所校友,而他在新竹橫山經營大山北月事業有成,也是受到指導教授林福仁教授課程的啟發,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是日退聯會一行四十人,準時在九點半分乘兩部中型巴士從清華園出發,約三十五分鐘後,先抵達途中豐鄉瀑布附近歇息拍照。豐鄉瀑布是一座迷你型的瀑布,高約十公尺。瀑布雖小,水量卻終年不竭。瀑布與馬路隔著溪谷,馬路高於溪岸,經過一座拱橋,通往對岸瀑布旁涼亭, 讓遊客可以在此休憩,觀賞瀑布或聆聽瀑布淙淙水聲。

再乘車約五分鐘即到達目的地。承蒙莊校友在大門口迎接,打卡拍照後,由莊校友親自作簡報介紹園區、分享創業經驗以及故事交流
精彩而動人 。

根據「清華故事館」: 莊凱詠師承服科所林福仁教授,在一堂「服務科學導論」的課程中,教授讓學生組隊沿著新竹台三線做在地計畫,新竹台三線途經關西、橫山、竹東、北埔、峨眉,因緣際會下,當時橫山鄉的豐鄉國小舊址正在招標,經過考察,他決定向鄉公所租下這塊空間,作為創業的起點,把原本是豐鄉國小舊址重新改造,並將地名「大山背」拆解,重新取名「大山北月」,加深訪客印象。

莊凱詠面對城鄉差距、教育落差、閒置場館、步道髒亂及產銷失衡等,種種棘手的問題,利用服務科學理念解決難題。在服務的價值與改變的力量下,他讓曾經在旅遊地圖上幾乎消失的橫山鄉,重新閃耀出特色光輝。

莊凱詠秉持著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所以許多事都親力親為,例如:大山北月的課桌椅佈置看似很合理,但其實當初是因為資金不足,才打電話去學校詢問有沒有報廢桌椅,他說:「我們從整理垃圾、油漆粉刷,到烹飪菜餚、產品開發,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學。」大山北月從最初荒煙蔓草、雜亂無章,到如今獲得許多旅遊網站推薦的複合式餐廳、策展空間及企業外訓地點,這一路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他都以堅毅精神讓困難迎刃而解。

莊凱詠以服務科學的理念,思考在地的需求,發想解決方案並建立商業模式,他更從許多方面去與在地連結,激盪出各種火花。如:餐飲設計── 大山北月的「山月慢食套餐」採用了峨嵋的東方美人茶、關西的手工仙草、橫山的窯烤麵包、竹東的手工麻糬,以及北埔的擂茶冰沙,讓旅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透過食物,走過整個新竹山區;又或者成立「大山背農民市集」,聚集在地的農友,讓他們可以自訂價格,透過網路行銷、通路設計,帶入外地的人潮。

除此之外,為了讓外國旅客記得大山背這個地名,莊凱詠利用地名首字拼音(Da Shan Bei),創造出各種記憶方式,如:Deep Slow Breath、Decorated School Building,及Delicate Souvenir Buying…等,可說把創意發揮到極致。莊凱詠認為正是因為這些問題讓他與在地的連結更加緊密,才能創造出今日大山北月、農家與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他的處世態度,也讓疫情期間,經濟蕭條的餐飲業獲得轉機,他除了在網路商城推出冷凍調理包,在面對物流擁塞的窘境時,也自主送貨增加與客戶的連結,更在貨物送往南部的同時,利用回頭車將台南玉井滯銷的芒果運送到北部並完售。莊凱詠受到服務科學的影響甚深,他深刻體會到服務科學就如同林教授所說,是「透過自己的做到,成為別人的需要。」因此他期待每一位清華畢業的校友都能在各自領域成為別人的需要,勇於承擔更多的責任,透過自己的能力及專業服務社會。[1]

午餐即享用「山月慢食套餐」,有「灣月豚麵」、「山谷羊麵」、「仙草冷麵」等選項,果然美味,而深具特色。餐後則在後山漫步,山路雖稍崎嶇,但運動量適中,並有機會一試久違的「盪鞦韆」,頗有療癒效果。

接著是午茶時刻,享用柑橘風味下午茶,並有貝果DIY 節目,每人發給一個發酵麵團,在砧板上用擀麵棍擀平成長方形,摻以適量柑橘蜜餞,捲成圓環狀貝果的基本形狀後將其放入含糖的熱水中燙煮,可使貝果的表皮吸水糊化後溶出澱粉,增加韌性和光澤,再送入烤窯烘烤,成品是表面金黃、香噴噴的貝果,趣味十足

下午茶後,約於三點半揮別大山北月,結束快樂充實的探索旅程。

[1] https://alumni.site.nthu.edu.tw/p/405-1346-228040,c11833.php?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