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教宗城亞維農: 2023年蔚藍海岸南法十日遊 (十五)

教宗城亞維農: 2023年蔚藍海岸南法十日遊 (十五)

空拍圖 (陶雨台攝)

斷橋空拍圖 (陶雨台攝)

以斷橋為背景

普羅旺斯羅馬式風格建築

聖母雕像於1859 年安裝

主教座堂前耶穌受難像 (陳幼雪攝)

重建中的檔案館

教宗的宮殿

哥德式建築

也是要塞

門面雕飾精美

歌劇院

市政廳

市政廳鐘塔

漫步共和國街

亞維農城區3D 圖 (取自Google Map)

活動範圍3D 圖 (取自Google Map)

亞維農城堡

亞維農城堡與斷橋

一席盡歡 (陳幼雪攝)

享用咖啡

午餐後即前往不到三十公里外的名城亞維農 (Avignon);亞維農所以出名,最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此地連續誕生過七位法國教宗,在歐洲史上絕無僅有;第二是城外河上有一座斷橋,正是法國最為人熟知的童謠「在亞維農橋上」 (Sur le Pont d'Avignon) 靈感來源。

Sur le Pont d'Avignon 歌詞講述了在亞維農橋(正式名稱為 Pont Saint-Bénézet)上表演的舞蹈,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到15世紀。舞蹈實際上發生在橋下而不是橋上 (sous le Pont d'Avignon,而不是sur)。其歌詞共分四節,導遊在巴士上教唱為第一節: Sur le Pont d'Avignon,L'on y danse, l'on y danse;Sur le Pont d'Avignon,L'on y danse tous en rond. (譯為: 在亞維農橋上,他們在那裡跳舞,他們在那裡跳舞,在亞維農橋的橋上,他們都在那兒圍成圈跳舞)。 [1] 悅耳並簡單易學,可能大多數團友認為是會唱的第一首法國歌曲。其實相信大家小時候一定唱過「兩隻老虎」,而這歌是由法國童謠「雅克修士」(Frère Jacques) 翻唱而來。[2]

至於為何在隆河 (Rhône) 上的亞維農橋斷橋被放棄不修,是因為每次隆河氾濫時橋拱都會倒塌,維護起來非常昂貴,在 17 世紀中葉被廢棄,亞維農端的四個拱門和門樓倖免於難。因童謠《在亞維農橋上》,這座橋變得世界知名,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以及旅遊景點。這座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隨後的洪水中曾遭到進一步破壞,但斷橋基本架構仍在;倖存的拱門與教皇宮、聖母大教堂和亞維農歷史中心的其他古蹟於1995 年一起被列為世界遺產。[3]

由於大巴士不能進城,也與卡爾卡頌一樣,攜帶必要過夜物品入住離城門不遠的旅館,稍事休息後,即步行到附近的「教宗宮」(Palais des Papes);「教宗宮」是歐洲最大、最重要的中世紀哥德式建築。不僅是教宗的宮殿,也是一座要塞。在十四世紀期間,亞維農「教宗宮」是聖座的所在地。從1334年到1394年,歷史上有六次的教宗選舉是在亞維農「教宗宮」舉行。[4,5]

到亞維農之前,不知天主教廷曾有與此地有關的一段崎嶇歷史,竟有連續七位教宗居住在亞維農,而不是在羅馬,源於教宗與法國王室之間的衝突,法國菲利普四世 (Philip IV of France) 迫使陷入僵局的秘密會議選舉法國克萊門特五世 (Clement V) 為教皇,將他的宮廷遷至亞維農,並在那裡待了 67 年。七位在亞維農的教宗,都是法國人,並受法國王室影響。1376 年,當時教宗將他的宮廷遷往羅馬,他去世後,繼任者導致了西方分裂。因而有第二代亞維農教宗,後來被宣告非法,大分裂於 1417 年在康斯坦茨議會 (Council of Constance) 大會決議後結束,從此天主教廷一直留在羅馬。[6]

「教宗宮」實際上是兩個連在一起的建築:坐落在堅不可摧的 Doms 岩石上的本篤十二世 (Benedict XII) 的舊宮殿,以及亞維農教皇中最奢華的克萊門特六世 (Clement VI) 的新宮殿。它們共同構成了中世紀最大的哥德式建築。它也是國際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最佳範例之一。

來到教宗廣場,首先見到「亞維農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des-Doms d'Avignon),其右為「沃克呂茲省檔案館」 (Archives départementales de Vaucluse),再右就是「教宗宮」;主教座堂建築為普羅旺斯羅馬式風格,鐘樓上聳立的聖母雕像是在1859 年添加。[7] 檔案館位於「舊宮殿」中的翼樓,有許多珍貴收藏,由於建築物的年代不允許妥善保存文件所需的工作,也不允許存儲或與公眾交流,某些重要部份無法配備空調和電梯,該省議會於2016 年投票通過建設新大樓,目前仍在重建中。[8]

教宗廣場北側有「小宮殿美術館」 (Musee de Petit Palais),它於 1976 年開業,收藏了亞維農畫派和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叫 「小宮殿」以有別於「教宗宮」。[9] 相對一側則有Hôtel des Monnaies,門面雕飾頗為精美。

接者在亞維農城內漫步。在「教宗宮」轉角處即為時鐘廣場 (Place de l'Horloge),首先見到亞維農歌劇院 (Opéra Grand Avignon),其次就是市政廳 (Hôtel de Ville d'Avignon),沿共和國街 (Rue de la République) 瀏覽街景與櫥窗約半小時後回旅館歇息。

晚上在旅館附近用義式風味餐,主菜是義大利麵,一席盡歡,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r_le_Pont_ d'Avignon
[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雅克兄弟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nt_Saint- Saint-Bénézet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教宗宮_(亞維農)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ais_des_Papes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vignon_Papacy
[7] https://fr.wikipedia.org/wiki/ Cathédrale _Notre-Dame-des-Doms_ d'Avignon
[8] https://fr.wikipedia.org/wiki/Archives_départementales_de_Vaucluse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s%C3%A9e_du_Petit_Palais,_Avignon

俄烏戰難了 凍結衝突是選項?

 俄烏戰難了 凍結衝突是選項?

2023-02-27 00:16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騎虎難下 (AI 生成)

自俄國於去年二月廿四日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活動」,烏俄戰爭已延續一年,目前看來,敵對雙方均無意停火。俄國雖傷亡慘重,無力達成其最低戰略目標,要烏國承認烏東親俄兩省獨立,但攸關戰鬥民族自豪的大國顏面,進退兩難。烏國即使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援下,得以收復全部失土機會渺茫,境內滿目瘡痍,生靈塗炭,但已騎虎難下。

而促使北約東擴、助成烏國顏色革命,讓俄國備感威脅,悍然出兵的「始作俑者」美國,一方面讓西歐各國歸隊北約,一方面在能源、糧食與軍火販售方面賺得缽盆滿滿,另方面在削弱俄國國力上,頗見成效,再者掌握世界媒體話語權,穩占公理正義上風;不費一兵一卒,而一舉數得,自然樂得繼續消費交戰苦主。戰爭陷入僵局,而利益相關者三方都不支持通過談判解決,和平似乎遙遙無期,讓人感嘆「俄烏戰爭如何了」!

英國俄裔冷戰史學家拉琴科(Sergey Radchenko)日前撰文謂:「這場戰爭可能會走向停火」,主要論點是借鏡韓戰,一九五一年的朝鮮半島與目前情況相似。在戰場上,飽受摧殘的軍隊爭奪狹小的領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核升級的威脅懸而未決。

一九五○至五三年的韓戰,一方是南韓及其以美國為首的盟友,另一方是蘇聯支持的北韓和中國軍隊,這場衝突奪去了多達三百萬人的生命,並摧毀了許多城鎮,當時雙方都不急於結束戰爭;戰事從一九五一年五月陷入僵局,其後兩年間雖有數次交戰,戰事基本停滯。戰爭拖延,主要還是史達林不同意停火,直到史達林去世,蘇聯才改變立場,並敦促他們的盟友於一九五三年七月達成停戰協議,導致朝鮮半島停火和暫時分裂,至今已維持七十年,證明一場僵持的戰爭被比其他選擇更為可取。

針對已占有大片領土的入侵俄國軍隊,烏克蘭反對停戰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雙方在未來幾個月都沒有取得重大進展,衝突很可能會走向停火。烏克蘭人雖然可能沒有完全收復領土,但已經擊退了一個咄咄逼人的敵人。就俄國人而言,他們可以將戰略失敗偽裝成戰術勝利。衝突將被凍結,這是一個遠非理想的結果。雖然沒有任何兩場戰爭是相同的,但從朝鮮戰爭來看,凍結的衝突比徹底失敗或耗盡精力的消耗戰要好。

剩下的關鍵是美國,如果美國不放手,俄烏只有硬撐,如美國及其盟友提供大幅升級的攻擊性武器,導致俄國面臨羞辱性敗退,不能排除普亭至少動用戰術型核武器。那就如戰略名家所言:「失去理性,戰爭會逐漸變得混亂失序、無法預測」,將是人類的大災難。

古羅馬水道橋: 2023年蔚藍海岸南法十日遊 (十四)

古羅馬水道橋: 2023年蔚藍海岸南法十日遊 (十四)

位於嘉德東河之上 (陶雨台空拍)

嘉德水道橋 3D 位置圖 (取自 Google Map)

建築雄偉

上下三層

建築技藝高超

最佳角度

嘉德東河是隆河支流

水道橋邊

水道橋上

悠閒而寫意 (陳幼雪攝)

簡約內斂當代風格 (汪建民攝)

風力發電機

巨型法式香腸

行程第七天,二月二日 (星期四),一早自卡爾卡頌出發,到約兩百公里外的尼姆 (Nimes) 附近參觀另一古羅馬建築遺蹟,有兩千年歷史之古羅馬水道,位於嘉德東河上之-嘉德水道橋 (Pont Du Gard),此為兩千年前古羅馬人宏偉的水利工程;嘉德橋照字面的意思就是跨越嘉德河的橋梁;嘉德河是由隆河 (rivière Rhône) 許多支流匯集而成,而當中有幾條支流被叫做嘉德東河(rivière Gardon),又名嘉德河 (rivière Gard);由於嘉德橋也輸水,叫水道橋更能達意。也是人類共同文化財產,親臨其上更見偉大,除觀賞美麗的嘉德河谷風光外,更讚嘆古羅馬人建築技藝之精湛!

在奧古斯都全盛時期,嘉德南邊的尼姆是在羅馬的統治之下。當時,要保證城內居民的飲用水得到足量的供應,還必須從尼姆以北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將泉水運送到目的地,嘉德橋便是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許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經過周密謹慎的計算和設計,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這就是運用一個簡單的地勢落差避免了安裝、設置壓力系統來排除水流動過程中的障礙和促進水流動的動力。位於地表的一段橫渠需跨越嘉德東河(附近約21公里處),於是建造了嘉德橋。它是這輸水管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跨越嘉德東河的通道,供敞蓬雙輪馬車、行人通行。

嘉德水道橋是古羅馬人在西元一世紀時修築的高架水道,以其建築的雄偉著稱。橋身高度49米,是古羅馬時期最高的橋樑。橋身共有三層,最長的一層(上層)長度為275公尺。建築該橋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第一層:6個橋拱,142公尺長,寬6公尺,高22公尺;中間層:11個橋拱,242公尺長,寬4公尺,高20公尺;第三層:35個橋拱,275公尺長,寬3公尺,高7公尺。在第一層有一條道路,在第三層則為輸水道,輸水道為1.8公尺深,1.2公尺寬。[1]

這條引水道每公里的落差僅25釐米,是當時所成就的工程中落差最小的,這在當時更是罕見之作。估計有近千名工人投入這項工事,僅僅五年便完成了這項浩大的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值得一提的是,嘉德水道橋的保存狀況非常完整,讓人們得以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仍能一瞻當時工程技術之偉大。這是法國現存唯一的一座三層水道橋。

這一建築傑作是法國的重點保護對象。因其建築工程技術的典範作用及其非凡的歷史見證作用,法國政府於1840年就將該橋列為「歷史建築」加以保護,並多次進行了修復工程。1973年又依據法國《1930年法》以環境保護名義將其列為環境建築,1984年法國政府又以「嘉德橋」的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85年7月獲得批准。

公元  2000年,法國政府對嘉德橋進行範圍更廣的遺址保護工程計劃,在橋的附近劃出15公頃土地,作為反映加里格 (Garrigue) 植被(地中海沿岸植被)形態,供遊人參觀。人們可以在橄欖樹和橡樹林中散步,通過音響解說和實景模型來了解這一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村落和文化歷史概貌。

中午在附近觀景餐廳Les Terrasses用餐,位於嘉德水道橋下的這家餐廳,興建於十九世紀,原本是一家客棧,經過修整,呈現簡約內斂的當代風格,置身其中,享用地中海風味美食,悠閒而寫意。[2]

在從卡爾卡頌到尼姆途中,看到一些風力發電機,是來南法後首見;一路上都體驗到南法風力強勁,應是很好發電的風場,所見風力發電機的密度,則要比2019年在德國旅遊看到的低了很多,想是因為法國核能發電很發達,不僅自足,而且可部分供應包括德國的鄰近各國,利用風電的誘因較小之故。另一方面,在途中休息站看到販售長度超過一公尺的法式庇里牛斯的傳統(Tradition des Pyrénées) 香腸,重一公斤,售價 22.9歐元,頗覺新奇,不知風味如何。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加爾橋
[2] http://pontdugard.com/hk/jia-de-shui-dao-qiao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歐洲最大城堡: 2023年蔚藍海岸南法十日遊 (十三)

 歐洲最大城堡: 2023年蔚藍海岸南法十日遊 (十三)

城堡空拍圖 (陶雨台攝)

城堡在望

再下一城

城堡大門

卡爾卡夫人石像

護堡有功學者銅像

雙層城牆

固若金湯

有52座塔樓

入住 Hotel Le Donjon (監牢)

卡爾卡夫人旅館

禮品店櫥窗

各色攻防玩具

風味餐 (陳幼雪攝)

其樂融融 (陳幼雪提供)

午飯後往約兩百公里外的卡爾卡頌 (Carcassonne) ,該地以保有歐洲最大的城堡而馳名,擁有雙層城牆的城堡(Cité de Carcassonne),固若金湯予人一種無法攻破的感覺;卡爾卡頌也於1997,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城堡位於奧德 (l'Aude) 河右岸,始建於羅馬時期,曾為這一地區重要的防禦工事,直到1659年,法國與西班牙簽訂庇里牛斯條約(Treaty of the Pyrenees),該城堡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才逐漸消失。1997年,卡爾卡頌城堡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當地居民普遍認為,「卡爾卡頌」一名來源於十六世紀卡爾卡夫人 (Dame Carcas) 傳說。相傳他曾用計為城市解圍,並吹起了號角。在法語裡,吹號的動作叫 Sonne,卡爾卡王后吹號演變為「Caras-sonne」,即今日「卡爾卡頌」一名的來源。但法國史學家普遍對該傳說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卡爾卡頌」的名稱更有可能來源於古拉丁語單詞「Kar」和「Kass」,分別意為「石頭」和「橡樹」。[1-3]

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占領了普羅旺斯和朗格多克 (Languedoc) 地區,「卡爾卡頌」因地理位置重要而成為了一個軍事要塞,在3世紀,羅馬人決定將其改建為設防城。城堡即在此期間建成。該城堡在11世紀大規模增建, 1247年併入法國,成為邊境要塞。屢經征戰,但城堡大致完整無損。1849年,法國政府決定拆除防禦工事,但是遭到群眾強烈抗議,在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領導下,成功的讓城堡得以作為歷史古蹟加以保護。1853年,政府修改決定,開始長期修復工作, 目前綿延3公里,有52座塔樓。 [4,5]

由於巴士不能進城,一行帶著過夜必要物品步行進城,並入住旅館;在城門口右邊,豎立了一座卡爾卡夫人,作為城堡的精神象徵,進城後沿石板窄路,不久後即見到一青銅雕像,乃為紀念保護城堡有功的學者克羅斯-邁勒維耶 ( Jean-Pierre Cros-Mayrevieille,1810-1876),不遠處,即為住宿旅館 Hotel Le Donjon,也就因為原為城堡中監獄而取名。

接著展開環繞城堡巡禮,城高牆固,正如金城湯池,法國政府長期修復工作,做得相當徹底,城堡防衛的功能,隨著火器的發展,大致上已消失,如今成為觀光重地,供人憑弔,也是當年不惜投入大量資源,興建城堡的王公貴族,所不能想像的。「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說來輕鬆,背後有多少殺伐聲,值得深思。

小鎮如許多法南城鎮一樣,房屋建築與鋪設道路,皆用石材,沿途經過卡爾卡夫人旅館 (Auberge de Dame Carcas) 以及販售應景的頭盔、護衣、刀劍、弓矢等玩具禮品店,玩具多數可能來自中國大陸,如是在西方與中國關係分岐緊張之際,也頗為弔詭。

晚上在旅館附近的餐館用風味餐,其樂融融。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卡爾卡松
[2] https://fr.wikipedia.org/wiki/Carcassonne
[3] https://fr.wikipedia.org/wiki/Dame_Carcas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卡爾卡松城堡
[5] https://fr.wikipedia.org/wiki/ Cité_de_Carcass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