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孔子廟是臺灣第一座孔廟,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為臺灣最早的文廟。清領初期是全臺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此稱「全臺首學」,現為國定古蹟。
明鄭「鄭氏諸葛」陳永華以建議鄭經盡速建立聖廟、學校以延攬人才。鄭經採納此建議後,命令陳永華擇地動工,而陳永華便選在承天府建立「先師聖廟」,工程於永曆廿年正月(約1666年2月)完工,並在先師聖廟旁設有明倫堂,以教化學子。
1683年,清領台灣,設一府三縣,明鄭時期國學成為府學,規模逐漸完備,是臺灣最高學之府,此乃「全臺首學」之名由來,
大成坊有東、西兩座,外貌幾乎一致,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牆頂用燕尾收頭,再以木構造支撐懸山式燕尾屋頂。東大成坊是臺南孔廟的主入口,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外側掛有「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此外在東大成坊外北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
有別於全台其他各地的孔廟建築,臺南孔廟採傳統閩南式合院建築。採「左學右廟」規則,建築風格呈現孔子崇尚儉樸的精神,肅穆典雅。
現為國定古蹟
入德之門
「明倫」是儒學的基礎
正面隔屏所書大學章句
孔廟導覽石碑
「文昌閣」作落於孔廟東北角,是廟區唯一塔形建築,為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重建之貌。一樓為方形,二樓為圓形,三樓為八角形,二樓與三樓並且有尺度甚小之外廊。「文昌閣」屋頂一樓為四角簷飾。二樓為八角簷飾,三樓為八角攢尖頂,上置葫蘆。目前文昌閣二樓供奉文昌帝君,為坐姿塑像,坐在神龕中,頭戴官帽,左手執拿如意。三樓供奉魁星,也因此有人亦將此樓稱為「魁星樓」。 文昌帝君一說為梓潼帝君,即晉代之張亞子。在傳統古制中,文昌閣並不一定與孔子廟有關,而文昌帝君與魁星更與孔子無關,只因歷代重視科考,才會在孔子廟中興建文昌閣。
廟區唯一塔形建築
歷代重視科考,才會在孔子廟中興建文昌閣
二樓供奉文昌帝君
三樓供奉魁星
「禮門」與「義路」
「禮門」
「禮門」與「義路」說明
「義路」
大成坊
泮池是諸侯的學校「泮宮」建築外圍一個半圓形的水池
「大成殿」位於「大成門」之內,為孔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的建築。大成的稱呼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也」。意思是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學問並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所以是集大成的學者。根據「文化部」資訊網﹕「三開間之大成門為台南市孔子廟中最華麗之門,由六根柱子支撐木構架,再鋪設屋頂。木構架依古制而作,有垂花、雀替及獅座等裝飾,部份以綵繪。屋頂為硬山形式,正脊為三川脊,明間(中央)較高,次間(兩側)較低,以燕尾收頭。明間正脊上有日燄飾,前後四條垂脊端部及兩側屋簷下則各有一隻似獅似虎之動物,據傳是「騶虞」,其是一種義獸,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所以以其來象徵『至信至德』。」
孔子之謂集大成也
據12月18日中時電子報報導,因應孔廟大成殿震損修復工程而暫時卸下的「萬世師表」等八方御匾,移師鄭成功文物館展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10月起啟動修復御匾工作,300多年來頭一遭搬家的御匾,預計明年春天復位,難得的是,修復過程全程開放參觀。八方清代御匾預計明年春季祭孔前歸位至大成殿屋架上,未來,御匾「下凡」近在眼前的機會難再。
「大成殿」正在整修
「大成門」東側有「名宦祠」、「鄉賢祠」,西側則有「孝子祠」、「節孝祠」,「名宦祠」及「鄉賢祠」中供奉牌位遠比「孝子祠」、「節孝祠」中少,可能要身列名宦與鄉賢較為困難。
「名宦祠」、「鄉賢祠」供奉牌位稀疏
「孝子祠」、「節孝祠」供奉牌位眾多
台南孔子廟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