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計量單位進化史」筆記 (六) 西方古文明的單位

「計量單位進化史」筆記 (六) 西方古文明的單位

第2章 形形色色的古代單位 [1]
2.2 西方古文明的單位
2.2.1 通說


古代社會的單位只代表一種測量的方式,如果一個文明用手肘的長度來測量物體,另一個文明聽說這個想法後,也會拿自己的身體來嘗試,往往發展出同樣用人的手肘來量度,但長度不完全相同,名稱也不一樣的單位。這個現象在古代西方各文明的基礎長度單位體現的很明顯,但與古代中國單位體系的共通點極少。

西方古文明中有一個普遍出現的代表性長度單位「肘」 (cubit,腕尺),一般表示人的肘關節到中指指尖的長度,折合45-55厘米。其他的單位,通常也取自人體各個關節之間的距離。


一般來說,人們能找到的最小單位是指尖的寬度 (通常用中指),英語裡稱為
digit,這裡可以翻譯為「指」;大拇指的關節也是個易於操作的單位,即英語的 thumb;四根手指並起來,正是手掌的寬度,也就是「掌」(palm) 單位;如果把拇指也併進來,就又得到了一個單位,叫「拳」(fist) 或「手」(hand)


如果要得到比手掌更大的單位,可打併攏的手指分開到最大,拇指和中指 (或小指) 指尖的距離,類似中國「尺」的概念,英語稱為
「span」。由於人的腳掌長度總比手掌的測量極限更大,所以又多了一個「足」 (foot) 的單位。由於人的腳掌長度差異可以很大,以其為單位時,它就勢必已虛化了。同時人們不方便用腳掌放到案版上「比劃」,這時應已懂得將腳掌的長度「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並製作成「標準足尺」。在古希臘文明裡也存在如中國古人展開雙臂的「尋」的單位,英語裡稱「fathom」。但古人很難把硬質的刻度尺做得這麼長,所以這個概念只是一個粗糙的量度,不容易具體化。

在換算上,其關係如下: 1 palm= 4 digit,1 hand= 5 digit,1 span= 12 digit,1 foot= 16 digit= 4 palm ,1 cubit= 24 digit= 2 span。


古代西方文明關於動態長度的量度大體上有兩種思路 – 使用工具或是用步伐。使用工具 (一般是繩索或木棒) 所產生的單位在英文裡叫
「rod」或「pole」,可以達到3-5米。使用步伐產生的單位與中國傳統單位的「跬步」依樣,邁一次與兩次腿分別叫「step」和「pace」
,一般 1 pace = 5 foot,約 1.5米

古代西方面積單位大體上也分為兩派,一派與古代中國人的做法類似,將依定的長度單位直接規定為面積單位。另一派則是直接規定為長度與寬都設定好的長方形面積,同時也不會直接叫「平方長度」

至於容積,在西方單位裡基本都是表示實物的專有名詞。比較特別的是對於不同功能的容器還會有不一樣的單位,如盛糧食的是「乾容器」,盛液體的是「濕容器」,兩者各自有自己的名字,而且相互不一定能夠換算。重量單位上,與中國類似,通常不是十進制,而是因子為2或3倍數關係

[1] 宋寧世,《計量單位進化史:從度量身體到度量宇宙》,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