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計量單位進化史」筆記 (四) 中國古代的單位:距離、面積與容積

「計量單位進化史」筆記 (四) 中國古代的單位:距離面積與容積

第2章 形形色色的古代單位 [1]
2.1 中國古代的單位
2.1.2 距離與面積


與農田、土地相關的測量單位,最普遍的詞源來自人的步伐,不過也有部分來自丈量土地的繩索和棍棒。把步長視為單位的依據是: 成年人的自然行走的速度是較為穩定的 (每小時五千米左右),它在人與人之間的相對偏差比身高、體重等參數小得多。

中國古代,用作單位的「步」是邁兩次腿,邁一次腿叫「跬」,所以《荀子·勸學》篇裡才說: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測量角度看,前金一個雙腿交替周期的距離,要比單邁一次腿的距離穩定的多,這個距離約為1.5米,約與「尋」或「仞」大小相近。中國古人一般把「步」規定為五尺或六尺,這樣便把短長度和長距離建立起連繫。

中國從上古到現代,表示長距離的單位「里」的名字從未改變,沒有和「里」換算的其他單位。實際上「里」這個單位有點小,一里從上古到清朝都不過300-500米里」字由「田」和「土」合成,本身就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即「鄉里」。可見,「里」的概念來自古人聚落裡的相互交流,大概是一個村莊的規模。「里」的換算關係一般與「步」掛勾,在歷史上出現過300步和360步兩種換算

里」字由「田」和「土」合成

中國古代的面積計量同樣出自對土地的丈量,所以,面積單位的出發點同樣是「步」,而
基本單位是「畝」與「頃」1「頃」= 100「畝」。「畝」的定義也來自「步」,《說文解字》就說「步百為畝」,後來「畝」變成 240步,由於古人不太理解「平方單位」,對中國古人來說,面積在字面上似乎就是長度,所以,「畝」可以理解成240步 x 1步地矩形面積,或一畝等於240「平方步」

2.1.3 容積

中國古代的容積度量體系中,單位名稱幾乎都是容器自己的名稱,相互換算幾乎也都是十進制。這些基本容積單位是「升」、「斗」和「斛」,三者以十進制換算,即 1 斛 = 10斗 = 100升。漢字的「升」和「斗」在甲骨文裡就有紀錄,比「尺」與「寸」早很多。「斗」表示的是一個用來舀水的勺子。「升」畫的也是一個勺子,但勺子裡裝滿了液體或糧食,還從邊緣溢出了兩點,這表示「升」是個比「斗」小的容器,因為一「斗」的液體倒進「升」便溢了出來。

斗」表示一個舀水的勺子

一「斗」液體倒進「升」便溢出來

「斛」以「斗」為形旁,是比「斗」大一級的容器,比「斛」大一級的是「石」。至於古代容積單位具體的數量,最重要的資料無疑是古代官員的俸祿制度,
從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到白居易的「吏祿三百石」,以及漢代的郡太守又稱「兩千石」,可見容積在古代吏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個縣令之日俸「五斗米」,按後人考證的東晉量制,折合重量約為現代的16斤,以現在每斤25元計,不過400元,難怪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至於白居易年薪「三百石」,讓他養活一家老小,還能「晏晏有餘糧」,因而發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的感慨。

[1] 宋寧世,《計量單位進化史:從度量身體到度量宇宙》,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