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計量單位進化史」筆記 (八) 權力與規範

「計量單位進化史」筆記 (八) 權力與規範

第3章 權力與規範 [1]
3.1 精確度的難題

在古代度量體系裡,人們總是得「自己定義自己」,然而這種定義方式,如果基準改變了,如因為技術限制,對基準器難以複製出一模一樣的複製件,又如基準器自身出現鏽蝕、磨損或受大火焚毀,或如保管的人為了牟取私利加以改動,這些問題近乎無解。

古人在設置單位體系時,已經有意的建立了「換算」體系,可以在根本上減少測量的誤差。用到單位時,重點是指同一回事,而取得每個人的認可,在古代的決定因素就是 - 權力
。「權」的本意是秤陀,有能力製作,規定「權」的重量的人,也就有了統治整個社會的權威。而唯一的絕對數量,便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

「權」的另一面是「衡」,後者也是掌權者的另一項職能 – 主持公道,也就是執行法律。記載中國周代官制的《周禮》便提到了當時的「司事」和「質人」兩種官職。「司事」負責管理市場,監督市場的度量衡體系,根據官方的標準訂價。「質人」則負責監督市場秩序。可見對古人而言,單位有沒有精確的數值不重要,正要的是對每個人公平,而且在產生糾紛時有人主持公道。

在英語世界,「ruler」計表示測量長度的尺子,也表示社會的統治者。古希臘神話中象徵法律與正義的女神「泰美斯」(Themis) 的形象是左手持劍,有手舉著一個天平,同時遮蔽住雙眼,象徵權力與公正,可見無論在東方與西方,單位都是統治的象徵。

古希臘神話女神「泰美斯」

由於單位即權力,權力的管轄範圍與有效時間,也就直接決定了單位在人們眼中認可的程度。在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更替總會伴隨著社會度量衡體系的混亂。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度量衡體系大混亂時期,秦始皇雖然有統一度量衡的治績,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度量衡體系再次混亂。這一時期,地方掌權者徇私舞弊成風,私自竄改標準器,濫徵賦稅屢見不鮮,乃至造成中國度量衡史上最大的一次「膨脹」。

在中世紀歐洲,封建制度導致了各領地間度量衡的不一致,如神聖羅馬帝國,各領地間「足」單位最大和最小數值相差了一倍,加劇了地域的隔離,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中國古代單位普遍有「膨脹」現象,以致在南北朝之後,國家的度量衡制只能被官方規定為「大小制」,「大制」為社會通用,「小制」則用於考訂秦漢以前的舊制度。到明朝時,長度單位更是分化為營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這三套系統,其中以裁衣尺最大,營造尺最小。而「膨脹」幅度最大的是「升」,脹幅超過了500%。

從人性的角度看,古代度量衡膨脹是難以避免的,掌權者同時有度量衡管理權和基於農業的徵稅權,自然容易造成腐化。因而和賦稅最緊密相關的古代量制  (容積) 也是中國歷史上膨脹最嚴重的單位。

另一方面,度量衡膨脹同樣也出現在古代西方國家。例如「英尺」 (foot) 的本意是人的腳掌長。然而,即便以現代成年男性,也很少有人腳掌長能超過30.48厘米,事實上,一般男性腳掌長只有25-27厘米,很顯然的,如今的「英尺」在歷史上必然發生過膨脹。

[1] 宋寧世,《計量單位進化史:從度量身體到度量宇宙》,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 (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