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2023 奧匈與巴爾幹四國記遊 (十一): 蒂豪尼本篤修道院

 2023 奧匈與巴爾幹四國記遊 (十一): 蒂豪尼本篤修道院

 (一) 湖邊午餐

湖畔垂柳邊午餐 (葉吉倫攝)

湖畔餐廳 (取自 Google 3D Map)

庭園式餐廳 (陳學安攝)

鄉村豬排風味 (陳學安攝)

大快朵頤 (葉吉倫攝)

甜點久等不來

白色夾竹桃

玫瑰花開

不能免俗

午餐在附近之湖邊庭園式餐廳用餐,雖然座位安排在戶外,但就在湖畔,又有垂柳遮蔭,並不太感燠熱; 在上餐前抽空在園中欣賞各種美麗花木,別有一番樂趣。主餐是匈牙利鄉村豬排,頗有風味,倒是甜點久等不來,原來店方誤會是要打包帶走,成為有趣插曲。飯後漫步上車,有團友發現湖邊小舟一帶可作為絕美拍照背景,大家紛紛留下倩影或與另一半共曬恩愛。

 (二) 蒂豪尼本篤修道院

巴拉頓湖 (陶雨台空拍)

修道院空拍圖 (陶雨台攝)

指向未來

雙層建築

主祭壇
 (楊志傑攝)

華麗天花板 (楊志傑攝)

精美雕飾

地下聖堂

地下室文物展 (陳學安攝)

安德烈一世夫婦雕像

僧侶雕像酒招

薰衣草香氣襲人

賞心樂事

薰衣草商店 (陳學安攝)

薰衣草商品

列隊出遊

餐後前往約七十公里外之巴拉頓湖邊蒂豪尼 (Tihany) 村莊,以本篤會蒂豪尼修道院(Benedictine Tihany Abbey)為中心,
村莊名稱來自斯拉夫語,意為「安靜或安靜的人」。修道院由安德烈一世 (Andrew I of Hungary) 創建於公元1055年,並於1754年以巴洛克風格重建。安德烈一世死後也就安葬於這所修道院的地下聖堂,是迄今為止唯一保存下來的中世紀匈牙利國王的墳墓。修道院的章程是現存最早的匈牙利語文獻,章程現在存放於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 (Pannonhalma Benedictine Archabbey)。修道院現在仍然運作,並因為其歷史及藝術價值以及眺望巴拉頓湖景致的優越位置而吸引眾多遊客。[1-3]

巴拉頓湖是匈牙利跨多瑙河地區的一個淡水裂谷湖。它是中歐最大的湖泊,也是該地區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巴拉頓湖名源自斯拉夫語,意思是「泥土、沼澤」,平均深度約3.2 米。[4]

蒂豪尼修道院也作為哈布斯堡王朝的註腳而名留歷史 - 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 (Karl I) 在1918年被廢黜後,曾兩度於匈牙利尋求復辟但都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失敗後,他曾被短暫囚禁於蒂豪尼修道院,隨後他被移交給英國人。

蒂豪尼因迴聲 (Echo) 而聞名,自 18 世紀以來一直存在,總結了此地的傳奇。由於景觀的變化,迴聲已經減弱。傳說的另一部分與從巴拉頓島衝上岸的
山羊指甲」有關,它們實際上是史前蛤蜊的角。故事裡有一位公主,養著一頭金毛山羊,但她受到了懲罰(被湖之王詛咒):山羊在巴拉頓湖消失,只留下了指甲,而公主被罰對每一位路人做出回應。村子附近仍然可以看到一座紀念呼喊女孩的雕像。[1]

蒂豪尼本篤會修道院是匈牙利古代聖地之一。教堂有一個中殿、兩個過道和一個聖壇,採用傳統的東方排列方式。聖壇比中殿略窄,樓層較高,其下有一塊面積相同的空間,是創始人的墓地。可通過過道東端的石階進入。關於這座建於 1055 年的修道院教堂的大小的所有線索都因隨後的改建和地板的加深而被抹去了,但中殿可能不會比現在的教堂大。

寬闊的拱形教堂於 1735 年竣工。聖壇下方保留了中世紀的地下室,中殿下方建有修道士的地下室。當時教堂還沒有裝修好,甚至沒有祭壇。然而,修道院已經完全竣工,其側翼與教堂形成了一個規則的正方形。1740 年,在外界贊助下,開始建造一座更大、更華麗的巴洛克式修道院,並於 1744 年開始擴建整個建築群。教堂於 1754 年夏天竣工,禮儀設施和附屬設施在隨後的二十年裡不斷增添。靜和停滯幾乎是整個十九世紀的特徵,最終,於 1889/1890 年的計劃進行了翻修。明顯嚴重的結構問題得到了解決,外牆得到了翻新,並對修道院的內部佈局進行了輕微的改變,以滿足當時的需求。 [5,6]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hany
[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蒂豪尼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hany_Abbey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ke_Balaton
[5] https://eng.tihanyiapatsag.hu/
1950年,僧侶們被驅逐出修道院。只允許保留教區。該建築曾被用作貧民窟,後來成為博物館。本篤會於1990 年返回蒂豪尼,但直到1994 年才從政府手中收回所有權。教堂內部(壁畫和祭壇)的修復工作於1992 年開始,整個建築群的翻修工作於1996 年開始,經歷了幾個階段,直到內部裝修完成。外部空間和周圍環境達到了二十一世紀修道院生活所需的形式。
蒂豪尼修道院由一棟兩層建築組成,與潘農哈爾馬修道院  (Archabbey of Pannonhalma) 和城市本篤會房屋相比非常小。前者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括蒂豪尼修道院的「巴拉頓高地文化景觀」則於2017年被列入預備名單。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edictines
本篤會 (Benectine) 的正式名稱是聖本篤會(拉丁語:Ordo Sancti Benedicti,縮寫為OSB),是天主教會遵循聖本篤會規則的一個修道院宗教團體。根據宗教習慣的顏色,他們有時也被稱為黑僧侶 (Black Monk)本篤會由 Benedict of Nursia 於 529 年創立,通過制定自己的規則,奠定了修道院制度的基礎。
本篤會並不在單一的等級制度下運作,而是
自治修道院組織的集合並於1893 年共同成立本篤會聯合會 (Benedictine Confederation) 在國際上維護該宗教團體共同利益,同時選舉一位大主教為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