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看雞舍 (GPT-4o 生成)
兩種相對的資訊網路
獨裁資訊網路的特點,在於高度集中。第二個特徵在於會認定中央是絕對正確的,所以並不歡迎對中央的決策有任何挑戰。第三是缺乏強大的自我修正機制。
民主政體是一個分散式的資訊網路,並且擁有強大的自我修正機制。民主政體的做法,是盡可能讓每個人自己做決定:唯有很少數必須集中來做的決定,才需要經過投票反映多數人的意願。
民主政體的另一項重要特徵,在於相信人人都可能犯錯,因此雖然會賦予中央一些重大決策權,但同時也會保留一些挑戰中央權威的強大機制。
民主: 對中央權力有明確限制的制度
民主絕不是「多數獨裁」,並不是只要占了多數就能去消滅那些不受歡迎的少數族群,民主制度其實是指一種對於中央權力有明確限制的制度。
選舉機制的重點是讓資訊網路有機會說: 「我們錯了,讓我們再試試別的」。
強人破壞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
強人破壞民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攻擊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 常常是從法院與媒體下手: 剝奪法院的權力,或是全部安插自己的人,試著關掉所有的獨立媒體,並且建立自己無所不在的宣傳機器。
民主並不代表多數就能為所欲為,而是代表所有人應該自由平等。
民主政體有兩類的權利受到保護,並不是多數說了算。其一就是人權,包括生命權、工作權、隱私權、遷徙自由與宗教自由等。這些權力,保障了民主的去中心化本質,只要不傷害到別人,你可選擇你要過的生活。
第二類重要的權利,則是公民權,包括投票權、新聞自由、學術自由與集會自由等。這些權力,保障了獨立媒體、大學與各種反對運動,讓他們能夠挑戰政府。
民主政府該做的,除了自己不去侵犯人權與公民權,更需要主動保障這兩類權力。
選舉不是用來找出真相的方法
人權與公民權都是存在於主體間的約定,是人類的發明而非發現,是出於歷史的偶然,而不是出於普遍的理性。
要定義某個制度是否民主,唯二的條件就是中央的權力是否有一定限度,以及這個制度是否有健全的機制能修正中央的錯誤。
選舉並不是用來找出真相的方法。選舉只是要在各方衝突的欲望之間,作出裁定,以此來維持秩序。
別讓狐狸看守雞舍
但選舉時不該出現的選項,就是去隱藏或扭曲事實。如果多數民意確實不想顧慮未來世代或其他環境考量,一心想要在目前大舉消耗化石燃料,這些人也絕對有權投票支持這樣的想法。
但即使是多數民意,也無權通過法令去聲稱氣候變遷就是騙局,要求所有相信氣候變遷的教授都該被炒魷魚。我們確實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但不能否認這種選擇的真實意義。
在已開發社會,政府已經是最強大的機構,往往也最容易想要去扭曲或隱藏令人不悅的事實。要讓政府來監督對真相的探索,就像找了一只狐狸來看雞舍。
民粹主義者: 我才能代表人民
在民主政體,會認為人民是政治權威的唯一合法來源,也只有民意代表有權宣戰、立法、徵稅。民粹主義雖然也相信這項民主的基本原則,卻又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結論,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該由單一政黨或單一領導者壟斷所有權力。民粹主義最為詭異的一項主張,是說只有他們才能真正代表人民。
許多民粹主義者是真心這麼相信,而不只是宣傳手法而已。就算在整體選票中拿到極少的票數,民粹主義者仍然相信只有他們能代表人民。覺得是人民的敵人欺騙了人民,才讓人民投下了違背真實意志的一票,唯有民粹主義者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真實意志。
民粹主義對民主構成致命威脅
民粹主義信條的一項基本要素,就是並不把人民看做是一群擁有不同觀點與利益、活生生的個人,而認為就是一個神祕而統一的實體,只有單一的意志,也就是「人民的意志」。
民粹主義在聲稱只有他們代表人民之後,接著開始說人民不但是政治權力的唯一合法來源,更是所有權利的唯一合法來源。於是只要有任何機構制度的權威並非來自人民意志,就會被說成是反民主。這樣一來。不只是要壟斷政治權威,更是要壟斷所有類型的權威,並且控制媒體、法院與大學等機構制度。透過把「人民的權力」這項民主原則發揮到極致、民粹主義就搖身一變成了極權主義。
民粹主義的市場不小
民粹主義觀點把人性看得極為卑劣,但還是有兩點讓民粹主義深具吸引力:
在已開發社會,政府已經是最強大的機構,往往也最容易想要去扭曲或隱藏令人不悅的事實。要讓政府來監督對真相的探索,就像找了一只狐狸來看雞舍。
民粹主義者: 我才能代表人民
在民主政體,會認為人民是政治權威的唯一合法來源,也只有民意代表有權宣戰、立法、徵稅。民粹主義雖然也相信這項民主的基本原則,卻又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結論,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該由單一政黨或單一領導者壟斷所有權力。民粹主義最為詭異的一項主張,是說只有他們才能真正代表人民。
許多民粹主義者是真心這麼相信,而不只是宣傳手法而已。就算在整體選票中拿到極少的票數,民粹主義者仍然相信只有他們能代表人民。覺得是人民的敵人欺騙了人民,才讓人民投下了違背真實意志的一票,唯有民粹主義者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真實意志。
民粹主義對民主構成致命威脅
民粹主義信條的一項基本要素,就是並不把人民看做是一群擁有不同觀點與利益、活生生的個人,而認為就是一個神祕而統一的實體,只有單一的意志,也就是「人民的意志」。
民粹主義在聲稱只有他們代表人民之後,接著開始說人民不但是政治權力的唯一合法來源,更是所有權利的唯一合法來源。於是只要有任何機構制度的權威並非來自人民意志,就會被說成是反民主。這樣一來。不只是要壟斷政治權威,更是要壟斷所有類型的權威,並且控制媒體、法院與大學等機構制度。透過把「人民的權力」這項民主原則發揮到極致、民粹主義就搖身一變成了極權主義。
民粹主義的市場不小
民粹主義觀點把人性看得極為卑劣,但還是有兩點讓民粹主義深具吸引力:
第一,把所有互動都簡化成權力鬥爭,所以現實變得似乎沒有那麼複雜。
第二,因為他有時候也確實是對的。所有人類機構制度確實都可能犯錯,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貪腐,民粹主義者無法相信這些人類機構制度自我修正的機制。
一邊否定所有菁英分子與機構,一邊又堅決信任某位領導者與政黨,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是否民主,關鍵在於能否對話
把評估重點放在對話而非選舉,就能帶出許多有趣的問題: 像是「有甚麼機制能夠防止中央政府操弄選舉?」「 主流媒體如果批評政府,是否會迎來甚麼危險?」「 中央給自己安排了多大的權力?」
如果要說民主的死亡,一種情況是人民沒了言論自由,那麼另一種情況就是人民已經失去了傾聽彼此的意願或能力。
石器時代的民主制度
從考古學與人類學的證據來看,古代狩獵採集社會最典型的,就是採用民主政治制度。
狩獵採集者就算真的被某個專斷的領導者統治,這個領導者至少都還能讓人接觸得到。領導者無法控制輿論,也無法充耳不聞。
帝國: 中央專制統治
在小城邦,民主制度仍然是選項之一,最著名的是西元前五世紀到前四世紀的雅典。當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夠參與雅典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公共政策,也能獲選擔任公職。然而城邦裡的女性、奴隸與非公民居民並沒有這些特權。在雅典成年人口當中只有大約兩成五到三成享有完整的政治權利。
雅典在西元前五世紀從城邦擴張為帝國之後。並未讓被征服者享有公民權與各種政治權力。雖然雅典城仍然是一個有限的民主政體,但規模更大的雅典帝國則是走中央專制統治。
在西元三世紀,不只是羅馬帝國,而是地球上所有主要的人類社會,都成了集中式資訊網路,且缺乏健全的自我修正機制。
羅馬公民能選出皇帝嗎?
在多元的群體之間進行大規模的政治對話,必備的條件就是大家都能對自己從未親身經歷過的議題有一定的理解。在一個大型政體裡,教育與媒體有一項關鍵作用: 要讓民眾瞭解一些他們自己從未親身經驗的事,要是沒有教育系統,沒有媒體平臺來發揮這項作用,就不可能進行有意義的大規模對話。
古代無法實施大規模民主
在帝國的規模與可用的資訊技術下,民主制度在當時根本不可能運作。在現代資訊科技發展之前,世界就是找不著大規模民主的例子。
龐貝城的市政官選舉
在許多大規模專制政體中,地方事物常常是採行民主管理。
西元 79年龐貝城的人口,大概才11,000人,所以每個人大概還能自行判斷市政官候選人是否勝任。
民主是一道連續的光譜
民主從來都不是一個全有或全無的問題,而是一道連續的光譜。
事實證明,一旦政體龐大多元,再加上中央軟弱無力,就會帶來致命結局。
大眾媒體讓大規模民主成真
報紙是一種週期性的刊物。與僅印行一次的其他刊物的不同之處,在於擁有更為健全的自我修正機制。以週報和日報來說,就能有機會修正錯誤,並以此贏得大眾信任。
新聞自由: 必要的制衡體系
相對於當時大多數其他政體,美國這個新國家擁有更強大的自我修正機制。美國的開國元勳深受古羅馬的啟發,而他們也清楚知道羅馬共和國最後成了一個專制帝國。於是特地設計出許多層層疊疊的自我修正機制,形成所謂的制衡體系,其一就是新聞自由。
靠著現代資訊科技與新聞自由的結合,就讓自我修正機制得以運作,讓美國得以逐漸擴大選舉權、廢除奴隸制,成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民主國家。
二十世紀: 大眾民主也能大眾集權
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從電報、電話、電視、廣播、火車、汽船到飛機等等,各式各樣新的通訊與運輸科技,都讓大眾媒體的力量愈來愈強大。
極權政權不同於專制政權
在專制資訊網路中,統治者的意志雖然不受法律限制,但還是會受到許多技術限制。而在極權資訊網路中,許多技術限制都不存在了。
斯巴達與秦朝
斯巴達政權確實嚴酷,但其實還是有一些自我修正機制。畢竟斯巴達無法打造出一個夠大、夠密集的資訊網路,不可能控制住希臘所有城鎮村莊一般民眾的生活。
秦朝獨尊法家,排斥儒道;在儒道哲學看來,人性較偏善,也是強調美德而非暴力的重要性。凡是擁護這種溫和觀點,或是不同於秦朝官方版歷史的書籍,後來都遭到秦政權嚴禁。
大秦帝國失敗的極權實驗
大秦帝國可能是現代之前,人類史上最具野心的極權實驗,但也正因為其規模與強度,最後造就了它的滅亡。
經過幾年戰亂,終於又有新的漢王朝重新統一帝國。而漢朝也採取了較為務實,不那麼嚴厲的態度。漢朝所遵循的思想並不是法家那套監視與控制,而是轉向儒家,鼓勵百姓根據內在的道德信念,讓自己行事忠誠且負責。
極權的三位一體
現代科技除了能讓人類有可能實現大規模民主,也同樣讓人類有可能實現大規模極權。
蘇聯共黨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也扼殺了俄羅斯剛萌芽的民主制度,建立了一黨極權。
史達林主義網路有三個分支,第一是政府機構,在 1939年總共有 160萬名文職人員,190萬名士兵。第二個分支是蘇聯共產黨和無所不在的黨支部。在 1939年的黨員人數有 240萬人。第三個分支是秘密警察,在 1937年有高達 27萬名特工人員與幾百萬名線人。
秘密警察: 資訊軍
在二十世紀的極權政權,正規軍的影響力卻多半拱手讓給了秘密警察。秘密警察可說是「資訊軍」。
秘密警察的強大之處,在於對資訊的掌握,能夠先發制人,防止潛在的軍事政變。
完全控制,完全災難
極權政權的基礎,就是控制一切資訊流動,並對所有獨立資訊管道都抱持懷疑。
以正義、平等與人民意志為名,這場集體化運動剷除了面前的一切阻礙。光是在1930年1月與2月,就有超過 10萬個村莊,大約 6,000 萬農民被趕進集體農場。
蘇聯原本預計1931年的糧食產量,會是 9,800萬噸,但最後官方數據的產量只有 6,700萬噸,實際產量更可能只有 5,700萬噸,而 1932年的收成還要更低,造成了大饑荒。
清算「富農」
1930 年代,蘇聯當局一再把蘇聯的經濟災難,歸咎於反革命的陰謀集團,並以「富農」和「資本主義農民」為代表。在史達林主義者的想像中,是「富農」被全球資本主義控制,破壞了蘇聯經濟。
世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奴役行動
時至 1933年,總共約有 500萬富農被趕出家園,遭到槍決的戶主,高達 3萬人。
幸福的蘇聯大家庭
家庭關係被視為是各種腐敗、不平等、反黨活動的基石,所以蘇聯政權要兒童崇拜史達林,把他當作自己真正的父親,要是看到親生父母批評史達林或共產黨,就該立刻舉報。
政教分離與黨政合一
現代極權機構制度與前現代教會,實在有著巨大的差異:
第一,現代極權制度會安排許多相互重疊的監視機制,讓它們彼此制衡,維持秩序。相較之下,在大多數中世紀的歐洲王國,天主教就是個獨立機構,與國家機構常常發生衝突,而非合作。
第二,中世紀教會常屬於堅守傳統的組織,抗拒改變,而現代極權政黨,往往是期許革命的組織,要求改變。
能不能極權,取決於資訊科技
納粹黨與蘇聯共產黨這樣的現代極權政黨,只用一個世代就組織成形,並承諾要迅速徹底改革社會。這些極權政黨沒有幾百年來的傳統需要捍衛,每當領導者提出野心勃勃的計畫,要打破現有的傳統與結構,黨員常常都是一呼百諾。
集中式集權網路與分散式民主網路
民主制度鼓勵資訊有許多獨立的流通管道,不一定要經過某個中央樞紐,而且允許眾多獨立節點自行處理資訊、做出決策。
極權制度就希望所有資訊都要經過中心樞紐,不希望任何獨立機構自行做出決策。
集中式的集權網路,最大的優勢在於秩序一目瞭然,能夠迅速做出決定,並且無情的堅定執行。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或疫情這樣的緊急情況,集中式網路能夠比分散式網路動得更快。它的缺點是由於規定資訊只能透過官方管道流動,一旦官方管道被封,資訊就沒有其他傳播方式。
沒有人不會犯錯
極權與專制資訊網路還面臨著其他嚴重的問題: 這些網路的自我修正機制往往非常薄弱。
唯有領袖不犯錯
希特勒大軍入侵後,蘇聯紅軍節節敗退,其中一項重要因素是史達林主義造成的心理代價。多年以來,史達林政權一直恐嚇人民,打壓主動與個性,鼓勵溫順與服從,這就影響了士兵作戰的積極度。特別是在戰爭頭幾個月,納粹統治的恐怖尚未完全顯現,這時有大批紅軍士兵投降。
史達林作繭自縛
這套極權制度完全無視真理真相。不僅給數億人造成無邊的痛苦,還在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犯下巨大錯誤,連自己的領袖也不得倖免。
不能忽視極權網路的潛在優勢
史達林主義差點就要統治全世界。各種資訊系統只要具有一點點的真理真相,加上大量的秩序,就能夠發揮巨大的威力。即使史達林主義等極權制度造成的道德成本高昂,我們也不該認定這些制度就會效能低落,肯定無以為繼。
鐵幕內外,截然不同
科技創造的只是新的機會,但究竟要追求把握哪些機會,就仍然是人做的選擇。
極權政權選擇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讓資訊集中向中央流動,並且扼殺真相,以維持秩序。至於結果就是得應付僵化,難以變化的風險。
民主政權則是選擇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讓資訊分流到更多機構和個人之間,鼓勵自由追求真相真理。至於結果,就是得應付分崩離析的風險。
民主徹底戰勝了極權?
現在能發聲的,不只是有更多過去權利遭到剝奪的群體,還包括了所有擁有網路連線的人、甚至是非人類的行為者 (nonhuman agent)。
到了2020年代,民主政體再次迎來與過去類似的挑戰: 如何繼續維持秩序的前提下,讓如洪水般湧來的新聲音加入公共對話。
矽幕分隔了那兩方?
隨著人類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二十五年,一項重大問題就是: 民主政權與極權政權,各將如何面對目前資訊革命帶來的威脅與契機。
到了二十一世紀,政治上的主要分歧,可能並不是民主政權與極權政權之間的分歧,而是人類與非人類行為者之間的分歧。
另一側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演算法領主。這套智能有能力監控我們的一切,但我們卻對它在做些甚麼,一無所知。
一邊否定所有菁英分子與機構,一邊又堅決信任某位領導者與政黨,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是否民主,關鍵在於能否對話
把評估重點放在對話而非選舉,就能帶出許多有趣的問題: 像是「有甚麼機制能夠防止中央政府操弄選舉?」「 主流媒體如果批評政府,是否會迎來甚麼危險?」「 中央給自己安排了多大的權力?」
如果要說民主的死亡,一種情況是人民沒了言論自由,那麼另一種情況就是人民已經失去了傾聽彼此的意願或能力。
石器時代的民主制度
從考古學與人類學的證據來看,古代狩獵採集社會最典型的,就是採用民主政治制度。
狩獵採集者就算真的被某個專斷的領導者統治,這個領導者至少都還能讓人接觸得到。領導者無法控制輿論,也無法充耳不聞。
帝國: 中央專制統治
在小城邦,民主制度仍然是選項之一,最著名的是西元前五世紀到前四世紀的雅典。當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夠參與雅典公民大會投票,決定公共政策,也能獲選擔任公職。然而城邦裡的女性、奴隸與非公民居民並沒有這些特權。在雅典成年人口當中只有大約兩成五到三成享有完整的政治權利。
雅典在西元前五世紀從城邦擴張為帝國之後。並未讓被征服者享有公民權與各種政治權力。雖然雅典城仍然是一個有限的民主政體,但規模更大的雅典帝國則是走中央專制統治。
在西元三世紀,不只是羅馬帝國,而是地球上所有主要的人類社會,都成了集中式資訊網路,且缺乏健全的自我修正機制。
羅馬公民能選出皇帝嗎?
在多元的群體之間進行大規模的政治對話,必備的條件就是大家都能對自己從未親身經歷過的議題有一定的理解。在一個大型政體裡,教育與媒體有一項關鍵作用: 要讓民眾瞭解一些他們自己從未親身經驗的事,要是沒有教育系統,沒有媒體平臺來發揮這項作用,就不可能進行有意義的大規模對話。
古代無法實施大規模民主
在帝國的規模與可用的資訊技術下,民主制度在當時根本不可能運作。在現代資訊科技發展之前,世界就是找不著大規模民主的例子。
龐貝城的市政官選舉
在許多大規模專制政體中,地方事物常常是採行民主管理。
西元 79年龐貝城的人口,大概才11,000人,所以每個人大概還能自行判斷市政官候選人是否勝任。
民主是一道連續的光譜
民主從來都不是一個全有或全無的問題,而是一道連續的光譜。
事實證明,一旦政體龐大多元,再加上中央軟弱無力,就會帶來致命結局。
大眾媒體讓大規模民主成真
報紙是一種週期性的刊物。與僅印行一次的其他刊物的不同之處,在於擁有更為健全的自我修正機制。以週報和日報來說,就能有機會修正錯誤,並以此贏得大眾信任。
新聞自由: 必要的制衡體系
相對於當時大多數其他政體,美國這個新國家擁有更強大的自我修正機制。美國的開國元勳深受古羅馬的啟發,而他們也清楚知道羅馬共和國最後成了一個專制帝國。於是特地設計出許多層層疊疊的自我修正機制,形成所謂的制衡體系,其一就是新聞自由。
靠著現代資訊科技與新聞自由的結合,就讓自我修正機制得以運作,讓美國得以逐漸擴大選舉權、廢除奴隸制,成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民主國家。
二十世紀: 大眾民主也能大眾集權
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從電報、電話、電視、廣播、火車、汽船到飛機等等,各式各樣新的通訊與運輸科技,都讓大眾媒體的力量愈來愈強大。
極權政權不同於專制政權
在專制資訊網路中,統治者的意志雖然不受法律限制,但還是會受到許多技術限制。而在極權資訊網路中,許多技術限制都不存在了。
斯巴達與秦朝
斯巴達政權確實嚴酷,但其實還是有一些自我修正機制。畢竟斯巴達無法打造出一個夠大、夠密集的資訊網路,不可能控制住希臘所有城鎮村莊一般民眾的生活。
秦朝獨尊法家,排斥儒道;在儒道哲學看來,人性較偏善,也是強調美德而非暴力的重要性。凡是擁護這種溫和觀點,或是不同於秦朝官方版歷史的書籍,後來都遭到秦政權嚴禁。
大秦帝國失敗的極權實驗
大秦帝國可能是現代之前,人類史上最具野心的極權實驗,但也正因為其規模與強度,最後造就了它的滅亡。
經過幾年戰亂,終於又有新的漢王朝重新統一帝國。而漢朝也採取了較為務實,不那麼嚴厲的態度。漢朝所遵循的思想並不是法家那套監視與控制,而是轉向儒家,鼓勵百姓根據內在的道德信念,讓自己行事忠誠且負責。
極權的三位一體
現代科技除了能讓人類有可能實現大規模民主,也同樣讓人類有可能實現大規模極權。
蘇聯共黨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也扼殺了俄羅斯剛萌芽的民主制度,建立了一黨極權。
史達林主義網路有三個分支,第一是政府機構,在 1939年總共有 160萬名文職人員,190萬名士兵。第二個分支是蘇聯共產黨和無所不在的黨支部。在 1939年的黨員人數有 240萬人。第三個分支是秘密警察,在 1937年有高達 27萬名特工人員與幾百萬名線人。
秘密警察: 資訊軍
在二十世紀的極權政權,正規軍的影響力卻多半拱手讓給了秘密警察。秘密警察可說是「資訊軍」。
秘密警察的強大之處,在於對資訊的掌握,能夠先發制人,防止潛在的軍事政變。
完全控制,完全災難
極權政權的基礎,就是控制一切資訊流動,並對所有獨立資訊管道都抱持懷疑。
以正義、平等與人民意志為名,這場集體化運動剷除了面前的一切阻礙。光是在1930年1月與2月,就有超過 10萬個村莊,大約 6,000 萬農民被趕進集體農場。
蘇聯原本預計1931年的糧食產量,會是 9,800萬噸,但最後官方數據的產量只有 6,700萬噸,實際產量更可能只有 5,700萬噸,而 1932年的收成還要更低,造成了大饑荒。
清算「富農」
1930 年代,蘇聯當局一再把蘇聯的經濟災難,歸咎於反革命的陰謀集團,並以「富農」和「資本主義農民」為代表。在史達林主義者的想像中,是「富農」被全球資本主義控制,破壞了蘇聯經濟。
世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奴役行動
時至 1933年,總共約有 500萬富農被趕出家園,遭到槍決的戶主,高達 3萬人。
幸福的蘇聯大家庭
家庭關係被視為是各種腐敗、不平等、反黨活動的基石,所以蘇聯政權要兒童崇拜史達林,把他當作自己真正的父親,要是看到親生父母批評史達林或共產黨,就該立刻舉報。
政教分離與黨政合一
現代極權機構制度與前現代教會,實在有著巨大的差異:
第一,現代極權制度會安排許多相互重疊的監視機制,讓它們彼此制衡,維持秩序。相較之下,在大多數中世紀的歐洲王國,天主教就是個獨立機構,與國家機構常常發生衝突,而非合作。
第二,中世紀教會常屬於堅守傳統的組織,抗拒改變,而現代極權政黨,往往是期許革命的組織,要求改變。
能不能極權,取決於資訊科技
納粹黨與蘇聯共產黨這樣的現代極權政黨,只用一個世代就組織成形,並承諾要迅速徹底改革社會。這些極權政黨沒有幾百年來的傳統需要捍衛,每當領導者提出野心勃勃的計畫,要打破現有的傳統與結構,黨員常常都是一呼百諾。
集中式集權網路與分散式民主網路
民主制度鼓勵資訊有許多獨立的流通管道,不一定要經過某個中央樞紐,而且允許眾多獨立節點自行處理資訊、做出決策。
極權制度就希望所有資訊都要經過中心樞紐,不希望任何獨立機構自行做出決策。
集中式的集權網路,最大的優勢在於秩序一目瞭然,能夠迅速做出決定,並且無情的堅定執行。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或疫情這樣的緊急情況,集中式網路能夠比分散式網路動得更快。它的缺點是由於規定資訊只能透過官方管道流動,一旦官方管道被封,資訊就沒有其他傳播方式。
沒有人不會犯錯
極權與專制資訊網路還面臨著其他嚴重的問題: 這些網路的自我修正機制往往非常薄弱。
唯有領袖不犯錯
希特勒大軍入侵後,蘇聯紅軍節節敗退,其中一項重要因素是史達林主義造成的心理代價。多年以來,史達林政權一直恐嚇人民,打壓主動與個性,鼓勵溫順與服從,這就影響了士兵作戰的積極度。特別是在戰爭頭幾個月,納粹統治的恐怖尚未完全顯現,這時有大批紅軍士兵投降。
史達林作繭自縛
這套極權制度完全無視真理真相。不僅給數億人造成無邊的痛苦,還在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犯下巨大錯誤,連自己的領袖也不得倖免。
不能忽視極權網路的潛在優勢
史達林主義差點就要統治全世界。各種資訊系統只要具有一點點的真理真相,加上大量的秩序,就能夠發揮巨大的威力。即使史達林主義等極權制度造成的道德成本高昂,我們也不該認定這些制度就會效能低落,肯定無以為繼。
鐵幕內外,截然不同
科技創造的只是新的機會,但究竟要追求把握哪些機會,就仍然是人做的選擇。
極權政權選擇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讓資訊集中向中央流動,並且扼殺真相,以維持秩序。至於結果就是得應付僵化,難以變化的風險。
民主政權則是選擇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讓資訊分流到更多機構和個人之間,鼓勵自由追求真相真理。至於結果,就是得應付分崩離析的風險。
民主徹底戰勝了極權?
現在能發聲的,不只是有更多過去權利遭到剝奪的群體,還包括了所有擁有網路連線的人、甚至是非人類的行為者 (nonhuman agent)。
到了2020年代,民主政體再次迎來與過去類似的挑戰: 如何繼續維持秩序的前提下,讓如洪水般湧來的新聲音加入公共對話。
矽幕分隔了那兩方?
隨著人類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二十五年,一項重大問題就是: 民主政權與極權政權,各將如何面對目前資訊革命帶來的威脅與契機。
到了二十一世紀,政治上的主要分歧,可能並不是民主政權與極權政權之間的分歧,而是人類與非人類行為者之間的分歧。
另一側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演算法領主。這套智能有能力監控我們的一切,但我們卻對它在做些甚麼,一無所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