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維「和光同塵」筆記: 結語
曾任小布希總統國安顧問及國務卿的萊斯,在 2024年 10月評論世局時,她擔心的是北京不需要真正占領台灣,而是透過改變台灣政治、施壓、建立親中政府就能達到目的。台灣近年還面臨一個民主國家的共同難題、那就是社會人群間,相互信任感降低,不信任感大增。新科技帶來的社交媒體、自媒體普及,造成同溫層效應,假訊息與極端觀點氾濫,使社會和政治的兩極化劇增,促進極端主義,台灣自難倖免。
台灣因日益增溫的大中國民族主義、強勢作為的中國共產黨治理變化繃緊神經,更別提川普總統第二任期難以置信的關稅政策,對北約組織及烏克蘭態度,以及幾乎憑一人好惡的決策方式,侵蝕了八十年來美國建立的與世界盟友的連結,更是令世界政治與經濟充滿了巨大變數與未知。
現在「反中」、「抗中」已是美國國內兩黨共識,迄今依然看不到迴轉跡象,此發展對台灣安全有利嗎? 這又是一個大哉問。
沒有不可避免的戰爭,只有不斷犯錯的人類。
不要重蹈覆轍。
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
避免必要之惡
每一場戰爭,除了軍隊本身的傷亡,更可怕的是附帶傷害,也就是軍事行動時,非出於軍方本意,但誤傷、誤殺的無辜平民及其財產。
二戰後,美國連年征戰,國債高漲,其世界警長的角色固然是原因,但尚武文化還是重要因素。
如今在兩岸關係上,我們面臨的是既強勢又有使命感的對手,在文革時飽受14年各種辛苦煎熬於試煉,也令其性格格外堅毅、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紅色血脈的使命感不同於一般出身技術的官僚。對我們而言,如何建立戰略性嚇阻、社會基層建設、民心士氣韌性,延緩中共武力犯台的意願和進程,實在是重中之重,而且無法逃避。
再思中美
中美關係惡化,是結構性的必然。自改革開放后,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對外貿易順差增長,美商指控中國政府強迫技術移轉、共享,又指控遭中國駭客侵犯智慧財產權,造成美國極大不安,與前蘇聯不同,中國是全方位挑戰,所以才會有「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矛盾,兩者必將一戰的論點。
兩頭大象相爭,我們夾在中間,更要注意如何避險,不要成為附帶傷害,需要非常的智慧與技巧,如何避免內耗,團結以因應全球巨變,是最基本要務。
MIT 經濟史教授金德柏格曾指出,全球需要一個善意霸權來維持無政府秩序的世界穩定,確保國際經濟體系及規則順利運行。
美國的新政策,不再是雙贏,而是獨贏,是以鄰為壑。
美國僅具粗糙理念,缺乏縝密規劃及有效配套措施,沒有盟友支持,逕自發動對等關稅政策,造成世界政治、經濟、社會躁動,不得不令人扼腕。我們還能繼續期待美國主導的世界自由秩序嗎?
自由並非沒有代價
個人雖不再做最後決策的位置上,但深知抉擇的艱難,也體會培養做決定能力的不易。各行各業都有許多「眉角」、「潛規則」,有時可用「優良傳統」、「祖先體制」等文飾,其中奧妙,都是只可言傳,未必能載於書冊。過去個人經常請教「先進」。但所得常不免「片面」、「武斷」、「官僚」、「個人」甚至可能有「誤導」、「欺瞞」。當然未必是故意,有時受本職學能所囿。置身其中,如何分辨,且能以足夠高遠的眼光綜觀一切,做全面、系統性、長期的思考,確實不易。
台灣因日益增溫的大中國民族主義、強勢作為的中國共產黨治理變化繃緊神經,更別提川普總統第二任期難以置信的關稅政策,對北約組織及烏克蘭態度,以及幾乎憑一人好惡的決策方式,侵蝕了八十年來美國建立的與世界盟友的連結,更是令世界政治與經濟充滿了巨大變數與未知。
現在「反中」、「抗中」已是美國國內兩黨共識,迄今依然看不到迴轉跡象,此發展對台灣安全有利嗎? 這又是一個大哉問。
沒有不可避免的戰爭,只有不斷犯錯的人類。
不要重蹈覆轍。
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
避免必要之惡
每一場戰爭,除了軍隊本身的傷亡,更可怕的是附帶傷害,也就是軍事行動時,非出於軍方本意,但誤傷、誤殺的無辜平民及其財產。
二戰後,美國連年征戰,國債高漲,其世界警長的角色固然是原因,但尚武文化還是重要因素。
如今在兩岸關係上,我們面臨的是既強勢又有使命感的對手,在文革時飽受14年各種辛苦煎熬於試煉,也令其性格格外堅毅、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紅色血脈的使命感不同於一般出身技術的官僚。對我們而言,如何建立戰略性嚇阻、社會基層建設、民心士氣韌性,延緩中共武力犯台的意願和進程,實在是重中之重,而且無法逃避。
再思中美
中美關係惡化,是結構性的必然。自改革開放后,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對外貿易順差增長,美商指控中國政府強迫技術移轉、共享,又指控遭中國駭客侵犯智慧財產權,造成美國極大不安,與前蘇聯不同,中國是全方位挑戰,所以才會有「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矛盾,兩者必將一戰的論點。
兩頭大象相爭,我們夾在中間,更要注意如何避險,不要成為附帶傷害,需要非常的智慧與技巧,如何避免內耗,團結以因應全球巨變,是最基本要務。
MIT 經濟史教授金德柏格曾指出,全球需要一個善意霸權來維持無政府秩序的世界穩定,確保國際經濟體系及規則順利運行。
美國的新政策,不再是雙贏,而是獨贏,是以鄰為壑。
美國僅具粗糙理念,缺乏縝密規劃及有效配套措施,沒有盟友支持,逕自發動對等關稅政策,造成世界政治、經濟、社會躁動,不得不令人扼腕。我們還能繼續期待美國主導的世界自由秩序嗎?
自由並非沒有代價
個人雖不再做最後決策的位置上,但深知抉擇的艱難,也體會培養做決定能力的不易。各行各業都有許多「眉角」、「潛規則」,有時可用「優良傳統」、「祖先體制」等文飾,其中奧妙,都是只可言傳,未必能載於書冊。過去個人經常請教「先進」。但所得常不免「片面」、「武斷」、「官僚」、「個人」甚至可能有「誤導」、「欺瞞」。當然未必是故意,有時受本職學能所囿。置身其中,如何分辨,且能以足夠高遠的眼光綜觀一切,做全面、系統性、長期的思考,確實不易。
然而,未來戰爭不可能還像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那般,以持久戰形式進行,產生的大規模破壞,完全無益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不慎。同時,我們也因避免「攖其鋒」,落其口實,淪為解決內部矛盾的工具。
我們永遠不希望看到兩岸兵戎相見,唯有抱此堅定信念,才能避免戰爭,免除浩劫,獲得一個世代的和平。
整個世界政治、經濟、科技形勢變幻莫測,需要相當智慧、心胸、策略、技巧來面對內外交迫的挑戰,如何試圖團結全民,朝向共識維護自由民主制度是當務之急。
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心理建設,這需要人民願與正政府同努力建構。畢竟,「歲月靜好」的時機不再,勇敢面對殘酷的現實,是 2300萬人民的共同課題。
我們需要執政團隊的勇氣與智慧,懂得「趨吉避凶」,「避險」策略,同時要屏棄過度理想化,短期內不易獲現實世界共識的國際法中某些思維,以務實精神面對當下的存亡挑戰。我們雖不喜歡,但無可否認的「現實政治」還是硬道理,而人民也要想清楚,是否還期待享受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相信要得出答案,應不困難,畢竟享受自由不可能沒有代價。
我們永遠不希望看到兩岸兵戎相見,唯有抱此堅定信念,才能避免戰爭,免除浩劫,獲得一個世代的和平。
整個世界政治、經濟、科技形勢變幻莫測,需要相當智慧、心胸、策略、技巧來面對內外交迫的挑戰,如何試圖團結全民,朝向共識維護自由民主制度是當務之急。
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心理建設,這需要人民願與正政府同努力建構。畢竟,「歲月靜好」的時機不再,勇敢面對殘酷的現實,是 2300萬人民的共同課題。
我們需要執政團隊的勇氣與智慧,懂得「趨吉避凶」,「避險」策略,同時要屏棄過度理想化,短期內不易獲現實世界共識的國際法中某些思維,以務實精神面對當下的存亡挑戰。我們雖不喜歡,但無可否認的「現實政治」還是硬道理,而人民也要想清楚,是否還期待享受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相信要得出答案,應不困難,畢竟享受自由不可能沒有代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