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退聯會台中一日遊: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 (二)

退聯會台中一日遊: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 (二)

議政博物館前

劉副館長親自導覽

精彩解說

頗有可觀

互動式查詢

邁向民主之路

立法院壁記

國民大會原匾

中華民國憲法原件

國民大會機關印信

珍貴文物

清康熙台灣與輿圖

參訪由翁曉玲委員安排

勞苦功高

平權閉口獅像

龍紋圖飾

國父銅像及禮運大同篇

一席盡歡

何日君再來

接著參觀「議政博物館」,由劉遠露副館長親自導覽,詳盡說明。

立法院鑒於議政史料為民主政治發展之最佳見證,並為完整保存典藏及提供展示運用,於民國 96年成立「議政博物館」,負責議政史料之蒐集、典藏、研究及展示。

「議政博物館」是唯一國家級並以議政為主題之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逐步完成立法院、國民大會、國民參政會、臺灣省議會及地方議會等展區建置,並典藏包括各縣市之議會議事錄、公報及國會外交文物等重要史料文物。

議政博物館設有 7個常設展區,分別是:「邁向民主之路」、「國會變遷」、「立院開門」、「國民大會」、「國會外交」、「民主花園」、「時光貴賓室」,藉由開放展示讓國人了解我國議政發展歷程。[1]

在「議政博物館」約一小時許,對台灣議政發展有較整體的了解,同時觀看了許多珍貴文物與照片,包括「中華民國憲法原件」、「國民大會機關印信」、「國民大會原匾」、「立法院壁記」、「清康熙台灣輿圖」、「清乾隆台灣輿圖」等,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同時展廳內有互動式查詢設備,可查詢到歷年來立法委員、國大代表、臨時省議員、省議員照片及資料,特別的是有一位劉秋芳立委,1909年生,現在高齡116歲,仍然健朗,另外也查詢到同行的儲三陽教授曾任立委的尊翁資料,收穫滿滿。

園區其他景點包括:
一、閉口雙獅像
門前的雙獅像係提醒省議員勿忘選民所託,善盡民意代表之為民喉舌發聲之責,豎起耳朵傾聽民意;另有一說則有反諷意味,籲意省議員們不要像閉口獅,需為民喉舌。當時的雙獅像則屬無性別,也象徴性別平權的概念。而臺灣的石獅子雕像常見於一般廟宇大門,獅子大都有公母之分,開口含彩球象徴好彩頭,以茲區別。

二、龍紋圖飾
龍在中國是代表權力的象徵,因此在帝制與封建時代,一般不會將龍刻繪在地上,以避免民眾踩踏。但省議會作為過去最高民意機關,建築師匠心獨具刻意將龍紋圖飾鑲嵌在議事堂前,讓省議員踩過它走進議事堂為民喉舌,象徵帝制時代結束,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來臨。

三、國父銅像及禮運大同篇
1980年 3月 28日由臺灣省議會議長蔡鴻文與省議員們,一起為國父孫文先生的銅像揭幕,除基座刻有國父墨寶「天下為公」外,其後也以銅字鑲崁禮運大同篇共107字,寓意期盼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

中午在「議蘆薈館」用餐,席開三桌,備有卡拉 OK 設備,由歌王歌后自由選唱,包括「月亮代表我的心」、「瀟灑走一回」、「何日君再來」、「花心」等名曲,悅耳動聽,欲罷不能,一席盡歡。午餐於一點三十分結束,準時搭巴士出發前往下一目的地: 國家歌劇院。

[1] https://aam.ly.gov.tw/P000012_01.d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