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名人堂/川普移民政策與李斯諫逐客書

 名人堂/川普移民政策與李斯諫逐客書

2025-11-06 聯合報/ 陳力俊

美國總統川普兩度掌權,一再主張築起邊境高牆、限制移民入境。川普的口號是「美國優先」,其理由是移民搶奪工作機會,威脅國家安全,並稀釋美國的文化傳統。這一系列政策從限制H–1B技術簽證,到嚴格審查庇護與綠卡,都指向同一個核心:設立障礙,排拒外來者。

美國的強盛史,本就是一部移民史。從歐洲移民、引入非洲奴隸到亞洲移工,從農業社會到高科技產業,移民帶來了勞動力與創新力,使美國長久保持領先。川普設立移民障礙,也許能暫時安撫選民的焦慮,但長遠而言,卻削弱美國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若這些人才因簽證政策卻步,美國的創新優勢將受到侵蝕。

戰國末年,秦王政聽信讒言,下令驅逐外來客卿,認為這些「異邦之人」不可靠,恐危及國本。丞相李斯於是上〈諫逐客書〉提醒秦王:秦之所以能由邊陲小國而躍升為列強,正因為能廣納天下人才,無論是商鞅變法、張儀縱橫,還是百工之器,皆來自四方。若一紙逐客令行之,等於自斷強盛之源。秦王終被說服,收回成命。歷史證明,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與李斯的遠見密不可分。

李斯的邏輯是開放的。他認為「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天下的資源與才能並無國界之分,只要能被我所用,就是國家力量的一部分。秦國地處西陲,本非富庶之地,卻能憑藉接納異才而步步壯大。李斯看見的是外來者的價值:他們不是威脅,而是資源。驅逐外來人,等於自廢武功。

川普的邏輯則是封閉的。他強調保護本土,認為外來者是「入侵者」,帶來治安與就業的壓力。即使美國因移民而成為世界最具活力的社會,川普仍選擇強調短期的安全與政治利益,而非長期的國力根基。其背後反映的,是強權社會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不安與焦慮。

李斯與川普所處的環境不同。戰國秦國仍在與六國競爭,國力雖強卻未至巔峰,對外來人才有迫切需求。美國在廿一世紀初已是全球霸主,川普的排外政策更多來自「既得利益者的焦慮」。秦國的選擇是求強,美國的選擇是自保。這正是兩者在歷史評價上的差異所在。

然而,歷史一再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維持強盛,開放與包容往往比封閉與排拒更具生命力。中國古語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愛六國之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迅速落得族滅;清朝中後期的閉關自守,正是使中國錯失工業革命契機的原因之一。

李斯諫逐客令的故事,提醒我們強國之路需要胸懷與遠見。川普設立移民障礙的政策,則折射出當代強權的焦慮與局限。兩者對照,不難得出結論:吸納外來者,是國家長盛不衰的關鍵;排拒外來者,則可能在短期迎合民意,但長遠卻損害國力。

今日世界各國都在面對移民議題。歐洲因難民潮而爭論,美國因邊境問題而撕裂,東亞各國則因勞動力短缺引進外籍移工。這些現象都在提醒我們:如何看待「他者」,不只是政策問題,更是文明選擇。

秦王政聽從李斯,成就了秦國一統。美國若能回到移民立國的初心,也許才能避免因封閉而衰落。否則,歷史可能會告訴我們:強盛不靠築牆,而是開放,「兼容並蓄」才是王道。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