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拜羅伊特 (Bayreuth)
「拜羅伊特」 (Bayreuth) 位於「美茵河」 (Main river) 河谷﹔整個城市與「理察·華格納」 (Richard Wagner)息息相關,以「華格納」歌劇人物命名的街道建築商店比比皆是。「拜羅伊特」以一年一度舉行演出「華格納」音樂劇的「拜羅伊特音樂節」(德文: Bayreuth Festspiel)而聞名於世。在拜羅伊特旅遊局的網頁上,打出的旗號就是「拜羅伊特--華格納城」。
「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 (Bayreuth Festival Theatre,德文: Bayreuth Festspielhaus) 為1871年「華格納」 \為了上演其作品 《尼伯龍根的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全劇,籌建專為該劇設計的歌劇院。在其贊助人Ludwig II竭力的資助下,劇院於1876年建成。同年8月,上演揭幕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前夜劇《萊茵的黃金》 (Das Rheingold),獲得空前成功,劇院也名聲大噪。在抵達「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時,由於當天並不開放參觀,[註一] 僅得在庭園中流連巡禮。劇院外觀並不華麗,但淡雅有致,庭園中芳草如茵,飾有大型花毯,一旁有怒放的玫瑰花,別有韻味。劇院庭園草坪兩側分別有「華格納」與其第二任妻子,鋼琴家李斯特的小女兒Cosima,的青銅像。
「拜羅伊特音樂節」是每年在「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舉行的音樂節。音樂節出自「華格納」的構想與推廣一個特別節日,以展示他自己的作品,至今該節日已成為「華格納」樂迷的朝聖地。每年7月下旬至8月舉行,音樂節一般持續5至6周,每年夏天,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華格納」樂迷。門票需求(估計為500,000張)大大超過供應(58,000張),自然「一票難求」; 等待時間在五到十年(或更長)之間,並且規定每年夏天都要提交訂單; 申請人大約十年後通常會成功,未能每年提出申請會導致被改排在隊列後面,據說觀眾以老年人居多,可能與此有關。
這種購票制度看似公平,其實頗有「巧門」,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光在此觀賞她喜愛的「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就有二十餘次,同時「華格納之友」(贊助者團體) 會員也有相當程度的優先權,普羅大眾除了「痴痴的等」外,只有期待中「樂透」。
「華格納」是不世出的作曲家之一,但也極富爭議性。他自述「我一定要有美、輝煌和陽光相伴!我所需求的,都是這世界虧欠於我的!我不能像你們的大師巴哈那樣過著小鎮風琴師的可悲日子。如果我認為值得擁有一點自己喜歡的奢華,這奇怪嗎?實在令我費解,我是一個可以帶給這世界和千萬人這麼多享受的人啊!」 極端自負與自私,尤其與納粹反猶太思想的糾結,在《音樂中的猶太文化》一文中,華格納把猶太人視為因人類墮落而產生出來的惡魔。
。
正是「華格納」的觀點給納粹提供了某些能夠支撑自身政治主張的論據,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r就曾說「教會了我們何為猶太人」(),成了納粹政治哲學的先聲。在德國長達十二年的納粹時期,「華格納」的音樂備受推崇,每次納粹黨大會或群眾集會上,特別是在「希特勒」檢閱軍隊、行納粹舉手禮時,都會播放《眾神的黃昏》。時至今天,許多年邁的猶太人堅持認為華格納對納粹的反猶罪行負有重要責任,仍然反對播放「華格納」的作品。以色列甚至禁演「華格納」的歌劇。
「華格納」選擇「拜羅伊特」的主要原因,是「拜羅伊特」擁有一座歐洲現存最美麗的巴洛克劇院——「侯爵歌劇院」(Margravial Opera House,德文:Markgräfliches Opernhaus),舞台的進深達27公尺,但後來卻因為「華格納」認為劇場的結構不符合他的要求放棄使用,而另籌建新劇院。
「侯爵歌劇院」建於1745至50年間,是由普魯士女侯爵 Margravine Wilhelmine委托建造。[註二] 這座宮廷歌劇院是作為城市元素建於公共場所,堪稱開創了19世紀大型公共劇院的先河。以當時意大利劇院為藍本,它的表演廳保留著在石材外部安裝的原有材質,如裝飾華麗的木製包廂、幻想主義的帆布畫等,可供觀眾體驗巴洛克宮庭歌劇文化與聲學設計,,適用於舉辦突顯高貴風範的慶典和盛會。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符合以下標準:
(i)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a masterwork of Baroque court
theatre architecture by Giuseppe Galli Bibiena in terms of its tiered loge form
and acoustic, decorative and iconological properties.)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
Baroque court theatre. It marks a specific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
houses, being a court opera house located not within a palace but as an urban
element in the public space, foreshadowing the great public opera houses of the
19th century.)
該劇院甫於2018年維修完成,所以有幸進內參觀。內部華麗炫奇,美中不足的是只有德語導覽,堪稱「鴨子聽雷」。
「拜羅伊特」是一個人口約七萬人的小鎮,房舍精緻美麗,午餐飯店以及附近房舍甚至可以「讓人驚艷」形容,某些屋側大型畫作則頗有「搏君一笑」功能。
此行比較可惜的是未能安排參觀離「侯爵歌劇院」僅有600公尺距離的 「華格納」故居Wahnfried。此故居建於1872年至1874年,由巴伐利亞國王Ludwiig
II資助, Wahnfried是由德文Whan (幻想) 與 Fried
(安寧) 合成,雕刻在門戶上的是「華格納」的座右銘:「我的幻想在這裡找到了安寧,讓這個地方被命名為Wahnfried」 (Here where my delusions have found peace, let this
place be named Wahnfried)。據記載,「希特勒」曾是Wahnfried常客。同時「華格納」與其妻均安葬於附近家庭墓園中。1973年「華格納」子孫將Wahnfried捐贈給政府,成為一公立「『華格納』博物館」,經過三年整修,恢復了由戰爭和氣候破壞的部分房屋原貌,並重建了圓形大廳,沙龍和客房,而於1976年正式開幕。
[註一] 「拜羅伊特音樂節」,今年於7月25日 至 8月28日舉行,7月25日上演「唐豪瑟」(德文:Tannhäuser)開幕,8月28日以上演 「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閉幕。
[註二] Margravine Wilhelmine of
Brandenburg-Bayreuth (1709-1758),是普魯士國王Frederick the Great特別親愛的姐姐。歌劇院是為慶祝其女Elisabeth Friederike Sophie於1758年大婚所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