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浪漫古城德國之旅記遊 (十七) : 呂貝克 (Lubeck)

十七、呂貝克 (Lubeck)

傍晚才抵達呂貝克 (德文:Lübeck已呈暮色。在所宿旅館Radisson Blu Senator Hotel大廳旁的Caffè/ Bar Dante餐館用晚餐旅館的露台直接位於 「特拉維」(Trave) 河上夕陽美景令人陶醉。

夕陽美景令人陶醉

「呂貝克」是1982年到「漢堡」開會,大會特別安排的旅遊地主要印象是「水鄉澤國」中的「豪斯登城門」,另外著名的學者日本「橋本初次郎」(Hatsujiro Hashimoto) 教授沿途以「彩繪素描」自娛﹔「橋本」教授後來與我成了「忘年之交」,曾多次應邀訪問台灣,在他於1999年送給我的畫冊裡,還可找到他畫的「呂貝克市政廳」,上署1982.8.22  Lübeck Rathhaus字樣。「橋本」教授已於2017年以95歲高齡仙逝,睹畫思人,倍感懷念。

橋本初次郎 教授彩繪「呂貝克市政廳」

呂貝克位於德國北部波羅的海」與「特拉維」(Trave) 沿岸,歷史上是漢薩同盟的「首都」「德國」在「波羅的海」最大的港口。舊城部分是被「特拉維」河和易北河-呂貝克運河圍繞起來的一個島嶼,面積81公頃。1987年,由於其整個城市廣泛的「哥特式磚造結構,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歐洲北部第一個入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素有波羅的海女王及漢薩同盟女王( Queen of the Hanse) 之稱

「特拉維」河美景   (taken by YT Tao)

取自 Google Map

取自 Google Map

沿   Radisson Blu Senator旅館前「布蘭特巷」( Willy Brandt Allee) 往南約100公尺即為 「豪斯登廣場」,「布蘭特」曾擔任「德國」總理,並為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註一]。「呂貝克」另外還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是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Thomas Mann) [註二]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葛拉斯」 (Günter Grass)。一個人口約二十萬的小城,出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可謂人傑地靈 [註三]

著名的「豪斯登城門」 (Holsten Gate,德文:Holstentor),在「豪斯登廣場」一側可經由其拱門進入城區。「廣場」入口兩旁,分有一隻睡獅與一隻醒獅大型銅雕,醒獅似專注地看著睡獅,頗為逗趣。

醒獅 (taken by HA Chen)

睡獅 (taken by HA Chen)

「豪斯登城門」是這個城市的象徵建於1464由南、北兩塔和中央建築組成。它有四層,在面向城市的一側,兩座塔樓和中央街區呈現為一體結構。從另一側看,這兩座塔形成半圓形,最寬處延伸至中央區域外3.5米處。塔樓有圓錐形屋頂; 中央街區有一個山形牆。拱門上有燙金拉丁字銘文CONCORDIA DOMI FORIS PAX意為「內部和諧,外有和平」頗有深意

「豪斯登城門」

從城內看「豪斯登城門」

據歷史記載,「豪斯登城門」是四層城門僅餘的一個門,也一度有人力主拆除,以利城市開發幸好到1863年,「呂貝克」市民以一票多數決定不拆除建築物而是廣泛地恢復舊建築物時,才作出保留決定。其後漸被接受是一個可引以為傲的歷史象徵,而不再談拆除。「納粹德國」將其闢建成「博物館」稱其為「榮譽與榮耀殿堂」,從納粹意識形態的角度看待「呂貝克」和「德國」歷史。如今的「博物館」則主要展示來自歷史長河中的「呂貝克」的遺物以及「漢薩同盟」船舶和旗艦「呂貝克之鷹」的模型。

從「豪斯登城門」入城直通「豪斯登街」由於旅遊行程未安排城市導遊,所以只有在早餐與出發往「漢堡」前約一小時時間「按圖索驥」,匆匆看幾個景點。清晨的「呂貝克」特別顯得清新寧靜,踏在古雅石板路上,觀賞沿途中世紀建築,別有一番感受。

在「呂貝克」街頭

清晨的「呂貝克」街頭

文藝復興時期樓梯

首先是「市政廳」,主要由深色磚塊砌成的「哥特」式建築,曾是「漢薩同盟」總部,風華依舊。花崗岩柱飾砂岩山牆、「新哥特」式拱廊、盾牆、街邊文藝復興時期的樓梯凸窗均很有特色。另外面向市場的立面裝飾牆上的圓孔具有通風以保護立面免受過大風壓。

「市政廳」盾牆

「市政廳」盾牆前

「市政廳」(taken by HA Chen)

「新哥特」式拱廊 (taken by HA Chen)

文藝復興時期凸窗   (taken by HA Chen)

「市政廳」北邊即為「聖馬利亞教堂」(德文:Lübecker Marienkirche),興建於1250年到1350年。是「呂貝克」的最高建築「德國」第三大教堂,且是「德國」北部和「波羅的海」地區磚砌「哥德」式風格的代表,擁有世界最高的磚拱頂 38.5米)。計入風向標,其雙塔高達124.95米和124.75米,是「呂貝克」的最高建築。多年以來,它是「漢薩同盟」首府財富和權勢的象徵。

「聖馬利亞教堂」(taken by HA Chen)

「特拉維」河邊

[註一] 「威利·布蘭特」( Willy Brandt) ,於19691974年擔任「德國」總理。1970年在「波蘭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驚天一跪」,引起全球矚目,為此他在1971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註二] 「湯瑪斯·曼」 (Thomas Mann)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最主要得獎作是在1901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 《布登勃洛克家族》 (Buddenbrooks)。小說一經發行很快就「洛陽紙貴」小說當中的大家族以及所提及的人物並非完全虛構,而可與「呂貝克」的真人真事對照,讓人得以一窺當地富貴家族的生活。「湯瑪斯·曼紀念博物館」名為布登勃洛克之屋 (Buddenbrooks Haus),即在「聖馬利亞教堂」旁。

布登勃洛克之屋」 (taken by HA Chen) 

 
布登勃洛克之屋」外    (taken by HA Chen) 

布登勃洛克之屋」內景    (taken by HA Chen) 

[註三] 君特·葛拉斯 (Günter Grass)199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傳世之作是《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故事以第一人稱描述,小說的主要素材則是作者本人的經歷與見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