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大師奈伊 [1] 回憶錄
序言與早年時期
1995 年中美總統高峰會,聽到柯林頓告訴江澤民說,美國更擔心中國混亂,而非中國崛起。
美國例外論可能會蒙蔽我們的雙眼,但它有著深厚的根源。
我們的價值觀和實力如今都在改變。每一代的現代人都見證了自認為前所未有的技術和社會變革,但並非每一代人都曾經歷一個國家崛起後成為全球強權,並且不時擔憂國家即將衰落。
「美國世紀」是二戰之後的時期,在此期間無論好與壞,美國一直是主導全球事務的強權。
我因為擔任哈佛大學教授和院長,對美國在世界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力量甚覺好奇,於是窮盡一生去理解和解釋它。
軟實力的概念,就是能夠發揮吸引力,不用強迫威逼或支付金錢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現在已經成為大國競爭和交流對話時的重要部分。
歷史學家有時將美國世紀分為四個重疊的階段: 一是戰後一直延續到 1970年代的自由秩序;二是 1980年代雷根展開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秩序;三是 1991年蘇聯解體後到伊拉克戰爭,以及 2008 年到 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唯一的超級強權時代;四是眼下的第四階段,這是現在進行式,特徵是民粹主義對全球化和中國崛起的反應。
自從 2010年代以來,中國幾乎已經和美國並駕齊驅,成為我們的經濟競爭對手,而我國多數地區,卻以負面的角度去看待全球化造成的破壞。
我在 2015年出版了名為《美國世紀結束了嗎?》的書籍,那本書記載了許多事實和列出諸多數據,本書則是我個人的故事,講述了我生活在這個美國世界的感受。
今天的美國區分為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雖然人口趨勢有利於城市,但我們的聯邦憲法賦予農村地區持久不衰的政治權力。
18 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有兩件事情讓他充滿敬畏: 一是頭頂的星空,二是內心的道德法則。當我研究道德法則後感到沮喪,並對人類對待彼此的諸多可怕方式感到失望時,我總能仰望星空尋找到慰藉。
艾森豪分析局勢時不受情緒影響,遂能避免踏進日後讓詹森無法自拔的陷阱。詹森不像艾森豪一樣能夠控制情緒,也無法跟他一樣足以洞觀世局,艾森豪行事謹慎,讓美國享受了八年的和平與繁榮。
在普林斯頓大學,我曾經短暫接觸心理學,試著理解人類為何會那樣思考。之後,我決定主修經濟學、歷史和政治學,從中更加了解人類所做的事情。
作為畢業典禮講者,我記得告訴同學說,我們雖然無法獨自拯救世界,但人人都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改善世界。
每當我感覺自己狂妄自大時,都會記得人生賭球會落在生命輪盤的何處,通常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
在牛津大學,哲學導師教會了我精確定義的重要性;政治學老師會耐心解釋,說在議會制度中權力是透過文明手段,而非透過美國人實施的制衡原則來抑制。他還指出,英國將最優秀的學生送入政府,而美國則將這些聰明之士送入商界。國際老師解釋了兩次大戰期間,英國在外交方面的弱點和愚蠢舉措。
[1] 約瑟夫.奈伊 (Joseph S. Nye Jr.) 為大學傑出服務榮譽教授,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他也擔任過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副國務次卿,曾經獲頒這三個部門的傑出服務獎。奈伊是研究現代美國實力的世界知名權威,其著作影響了好幾代的學者和政策制訂者。
他筆耕不輟,出版了諸多廣受好評的著作,譬如《軟實力》(Soft Power)、《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領導力》(The Powers to Lead)、《美國世紀的終結?》(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和《強權者的道德:從小羅斯福到川普,十四位美國總統如何影響世界》(Do Morals Matter? Presidents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FDR to Trump)。
奈伊的文章曾刊登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和其他政治刊物。《外交政策》在二零一一年將奈伊評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此外,在最近對國際關係學者的一項調查中,他被評為對美國外交政策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奈伊繼續定期為《Project Syndicate》撰寫專欄,同時與妻子莫莉在新罕布夏州的農場享受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