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奈伊《活在美國世紀》筆記 (四) : 國家情報委員會

奈伊《活在美國世紀》筆記 (四) : 國家情報委員會

第五章: 柯林頓時期國家情報委員會
柯林頓和卡特一樣,也是南方州長,缺乏處理華盛頓 (美國) 和世界政治的經驗,但他卻比卡特更為老練。柯林頓很聰明,他會從事「在職學習」。

選擇國防和情報,就像從全能和全知的誘惑之間挑選一個。參與了政策,手便可摸到槓桿,但沒時間看到廣闊的前景;參與了情報,雖可看到一切,卻不該觸碰政策槓桿。

不同的部門呼應競選口號,討論日本時,打算擬定經濟懲罰措施,絲毫不考慮朝鮮威脅和中國崛起等危害國安的問題。有人說: 「這屆政府在日本問題上比上屆政府更加團結」,我覺得他講得太真切,但這也太糟糕了。

1992年 6月,我講述了2000年東亞均勢未來的四種可能情況: 一是中國獨攬霸權;二是中日經濟合作,排除美國;三是沒有美國介入,該地區達成衝突平衡;四是美國維持平衡 (我估計這最有可能) 。然而美國對日政策似乎走在一條不太可能與日本合作發揮影響力的軌道上。

情報官認為俄羅斯有可能朝四種方向發展: 多元化、停滯、解體或獨裁。經過一段時期以後,第四種情況發生了。

前雷根時期的官員推測,中國在經濟規模上可能會於二十年後超越俄羅斯。

1993 年我們於吉隆坡與馬來西亞年輕的財政部長安華見面。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不擔心中國的軍事擴張,並認為最好的應對措施是經濟整合。馬來西亞顯然不想孤立中國,冷戰時期的圍堵政策行不通。

新加坡讓我想起柏拉圖的共和國,國家由監護人統治,雖然限制政治自由,卻保障國家和人民的安全,而且政府較為正派,也營造了繁榮的環境。我擔心的是,從長遠來看,他們也可能限制人民發揮創意。

李光耀希望美國能夠制衡中國,他也希望美國世紀能夠包容而非排除中國。後來有人批評克林頓沒有孤立中國,但這些人似乎忘了,如果我們這樣做,會幾乎找不到盟友。

印尼軍事領導人不認為中國足以構成軍事威脅,但擔心他們的影響力會日增。泰國總理似乎比較不在意中國。

在北京,精通中國問題的專家大使指出,中國的集體領導層意見分歧,但希望隨著經濟益發繁榮,他們能在不抱持過多大國沙文主義的情況下處理美中衝突。他預料中國將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權力下放、腐敗橫行和溫和外交政策的時期,但懷疑中國能否仿效臺灣或韓國模式,因為中國與這兩個地方規模差異甚大,而且治理這樣一個擁有許多落後農村地區的大國非常困難。

美國政府內部推估中國於2000年的情況,並且在白宮的會議上與國家安全顧問討論。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專家們非常樂觀,預測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可能性為95%,分裂的可能性為10%,威權主義加劇的可能性為20%,實行非侵略性外交政策的可能性為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